顯示具有 2016童玩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6童玩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08/15

菲律賓前進弦樂團(Padayon Rondalla)

石雅如

本團成員皆就讀菲律賓奎松市(Quezon City)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音樂學院(College of Art),團名是菲律賓語Padayon,意思是繼續下去,團員們希望未來能一直延續對弦樂團的熱情。團長Jimuel Dave Dagta主修作曲,這次來台演出的許多曲目都是他改編成適合弦樂團演奏, 在團隊中負責彈奏班杜拉琴(Bandurria),另一位彈奏班杜拉琴的成員是Sir Virgil JimenezFides Topico 則是彈奏菲律賓吉他(Octavina),Adrian Aaron Vocalan負責古典吉他(Guitar),至於年紀最小的Chynna Salazar負責低音提琴(Double bass)。在菲律賓Rondalla是指由彈撥樂器所組成的弦樂團,傳統上此類弦樂團的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由音域較高的班杜拉琴(Bandurria)、外觀較大但音域較低的魯特琴(Laúd)、琴體和琴頸較短小的菲律賓吉他(Octavina)、古典吉他和弦貝斯(Bajo de unñas)為主。班杜拉琴是西班牙殖民時期傳入菲律賓的彈撥樂器,傳統上採用玳瑁製作的彈片(pick)撥弦,現在因為生態保育改採用塑膠彈片。此外在樂器的安排上,由於魯特琴和短柄吉他的音域相同,經常可以代替使用,而弦貝斯今日多以電貝斯(Bass)或是像本團採用低音提琴(Double Bass)取代。


菲律賓第波羅社區弦樂團(Dipolog Community Rondalla)

石雅如

第波羅市(Dipolog City)是菲律賓民答那峨(Midanao)地區北三寶顏省(Zamboanga del Norte)首府,本樂團成立於2003年,由居住在第波蘿市的學生、老師和上班族等社區居民組成。團員們懷抱對傳統樂器的興趣和喜愛,除了在本業努力,每天利用課後或下班時間練團,持續不斷的練習和努力。樂團成立後多次參與菲律賓青年藝術家音樂大賽(NAMCYA),曾獲得三次亞軍、兩次季軍的榮耀。團長Jay Sarita是學校老師,擔任本團指揮,同時經營樂器行,對菲律賓撥弦樂器知之甚詳,希望藉由參與童玩節等國際交流活動,傳遞菲律賓的音樂文化。

2016/08/13

亞塞拜然Aysel-Buta 艾瑟-布塔


訪談整理/童心善

如果你是童玩節的忠實粉絲,1999年曾經到訪一個陣容龐大的樂團,那就是Mammadov Rovshan團長領軍的Buta樂團。18年後,整軍搭配艾瑟舞團重新踏上宜蘭的土地。擔任教職,專長鋼琴的團長說,當年童玩節贈送每個人的小禮物以及送給團隊的紀念品,我都還陳列在學校櫥窗裡。
看過亞塞拜然的舞蹈,對於男生們彎著腳趾跳舞的印象一定很深,這種來自於高加索山區的Lezgin族群的舞蹈稱為Lezginka(列茲金卡),只不過,亞塞拜然有自己融合木卡姆音樂的版本,舞蹈動作和原始的列茲金卡又不一樣。先來聽聽團長跟我們解說木卡姆音樂(Mugham)


阿里郎的故鄉 Part 3 打擊樂器演奏篇: Korea Nolmui Buk Chum Group韓國飛山鼓舞團 & 密陽阿里郎文化事業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韓國民間傳統音樂裡,除了Part 1&2介紹過的歌謠、音樂、舞蹈,還有一類非常重要,不但能夠單獨演奏又能在音樂舞蹈裡擔任穩定節奏工作的打擊類音樂。這樣的打擊音樂形式,源自於古老民間的農樂。農樂源起於古代先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生活穩定,並且能夠在農暇之餘聚集娛樂而發展出來的表演形式,村落裡的農樂依據所在地區不同,發展出不同的樣貌,不過基本目的相同,不外乎討好滿足神明、驅魔、尋求祝福、祈求來年春天穀物大賣、慶祝秋收以及休閒娛樂。將這些目的串在一起的打擊音樂、雜耍特技、遊行等形式就稱為農樂(Nongak)

2016/08/11

俄羅斯Exiton Children’s Variety Ballet成功兒童多元舞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多數來到童玩節舞台上的團隊,展現的是自己家鄉各民族的民俗舞蹈、音樂,唯獨俄羅斯在民俗舞蹈訓練之外,還有芭蕾古典舞蹈的身影,成功兒童多元舞團更是以古典芭蕾為基礎,納入了現代、爵士,以新式民俗舞蹈和台灣觀眾見面。



「斯拉夫人的天空」

 

愛沙尼亞The Youth Folk Dance Group “Rõõmupäkad” 羅木帕卡青年舞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快樂腳,是Rõõmupäk 的直譯,精確一點的說法是快樂前腳掌,因為愛沙尼亞傳統舞蹈中,很多舞步必須用前腳掌,而加了ad是複數型,很多很多快樂的腳掌。至於為甚麼是腳掌?原來團長Mägi Ulvi有三個年紀不同的舞團,最老的一個就叫做快樂全腳掌,這個中間的就喚名前腳掌囉!先來看看這個快樂的不得了的一群孩子,跳著男女生相互捉弄、作怪把戲的Polka波卡舞:


Vallatusega Polka

2016/08/10

日本太陽之子樂團

                                                                                                                                                                                                                                                                                          石雅如

太陽之子樂團是由來自日本沖繩的東風平高根彈奏三線,鍵盤手香川惠子和鼓手香川ゆうな為童玩節組成的親子團體。團長東風平高根沖繩那霸首里出身,是以沖繩特有樂器三線從事創作的專業歌手,東風平高根先生說每次來台灣都感覺很親切,和故鄉沖繩的感覺很接近,加上外祖父宮古島出身的下地幸三先生,日治時期在台南從事芒果種植事業,母親是在台灣出生的灣生,對台灣有特殊的情感。東風平高根原本只唱自己創作的歌曲,這次參加童玩節特別安排演唱其他台灣民眾熟悉的沖繩歌曲,盼能引起觀眾的共鳴,為推展沖繩音樂盡一份心力。



2016/08/09

菲律賓洛博克兒童合唱團(Loboc Children’s Choir)

石雅如

本團來自菲律賓中部米沙鄢群島地區(Visayas)薄荷(保和)(Bohol)洛博克鎮(Loboc),由該城鎮10-15歲的中小學生共同組團演唱。洛博克合唱團在菲律賓夙負盛名,成立於1980年,1993年獲得菲律賓全國青年音樂大賞冠軍殊榮,1995年再次奪冠,洛博克鎮也因此獲得薄荷省音樂首府的美名。這次來台由團長Noel Kerr Cañeda領軍,Alma Fernando Taldo擔任指揮老師,加上藝術總監Lutgardo Luza Labad,為童玩節帶來天籟美聲饗宴。本團隊除了擔任洛博克鎮音樂大使,也曾在歐美和亞洲巡迴演唱,演唱曲目包含聖歌、民俗、音樂劇等,非常受到歡迎,除了以英語、塔加洛語和菲國原住民族語演唱,這次來台還特別準備義大利語和中文的歌曲,實力堅強,非常用心。



2016/08/07

伊朗Jaylan Artistic Group 杰蘭藝術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民俗舞蹈中的舞步、手勢或體態甚至聲響,多數來自對大自然萬物的模仿或者適應地理環境。來自伊朗的杰蘭藝術團,帶來古代波斯留下來的傳統音樂、舞步,最吸睛的應該是影片裡這個手勢,不但可以發出強有力的彈指聲,在舞蹈中也搭配揮舞雙臂,到底代表甚麼呢?

 

日本轉輪太鼓(Tenrindaiko)

石雅如

1998年國分光一郎先生參與創價學會世界青年和平文化祭的演出,當時受到飛鳥大五郎先生啟蒙,從武術跨界進入太鼓領域,進而創立了轉輪太鼓。2001年轉輪太鼓成立子團金豈几(GAIA),從宇宙大地萬有之母蓋亞發想,希望能以愛知縣春日井市為中心,向全世界宣揚日本太鼓。自此團長改以國分入道光雲的藝名,開展專業太鼓生涯。國分團長就讀大學時主修武道,專長是劍道,本團的擊鼓姿態處處展現武道技巧。團長說日本的武道、太鼓和舞踊都是從生活環境發展出來的,彼此間有著微妙的相通之處,和古代日本人穿著和服的移動方式有著密切關係。本團初學者會進行相撲技巧的訓練,以累積擊鼓的爆發力。團長也從劍道姿勢中發現膝蓋朝向小指方向雙腿張開最適合打擊太鼓,在這種狀態下上半身反而最輕鬆,可以左右輕鬆的擺動,若是要前後擺動時只要將某一腳略為後移即可。這時候頭部和身體成軸心,手臂就可以像陀螺一樣大幅地擺動擊鼓,是本團的一大特色。





芬蘭Ellit ja Emelit 艾雷和艾美莉民俗舞蹈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地理位置上,若將土耳其當作歐亞文化交會之處,往北延伸到北歐,就會發現芬蘭和土耳其處於類似的地位。芬蘭人和匈牙利人或是愛沙尼亞人一樣,屬於Finno-Ugric語族,一萬多年前就在芬蘭的土地上居住生活,並沒有和其他民族一樣有共同的領導人成為一個王國,直到12世紀,瑞典公國領土擴張,才被瑞典治理,到了18世紀,俄羅斯帝國打敗瑞典,芬蘭成為俄羅斯的一個公國,直到一次戰後才獨立。接著1939年的蘇芬戰爭,被迫割讓土地給蘇聯。二次戰爭中,與德國同一陣線對抗俄國,戰爭結束卻成為戰敗國,常常受制於蘇聯,直到蘇聯解體,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歷史上這割去的土地稱為Karelian,乘載的是芬蘭來自東方的文化,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影響,舞步、音樂甚至服裝都可以感受到不同於芬蘭西部較平緩的風格。
先看一段代表Karelian地區的舞蹈,Tammi橡樹舞:

2016/08/05

西班牙Los hijos del Flamenco 佛朗明哥吉他舞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一道美味佳餚,除了新鮮的食材、調味料,當然還有料理師傅的心。佛朗明哥(Flamenco)就如美味料理地的過程,透過歌手、吉他演奏、節奏拍掌手、助興喊叫者和舞者共同合作端出的一道菜色,好不好吃,每一個環節絕對不能有差錯,每個環節都有屬於自己的內在精靈魂魄”(duende),唯有每一位演出者表現自己內心的duende,並同時感受其他表演者的duende,相互配合,才是一場完美的flamenco詮釋。受訪的菲律賓籍舞者Angel這麼說:「就像臭豆腐一樣,聞起來這麼香,這樣一道佳餚,需要經過多少過程才能有這樣的香味?」 

2016/07/31

日本和氣靄靄(Wakiaiai)鋼鼓樂團

石雅如

來自日本橫濱的和氣靄靄鋼鼓樂團是由鋼鼓演奏家岡真樹子領團,加上打擊樂家阿井達也和鍵盤手兼歌手的菅真紀三人組成。岡真樹子和阿井達也兩人是洗足學園音樂大學打擊樂科的同學,這所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的音樂大學,正是幾年極受歡迎的日劇交響情人夢拍攝場地。目前兩個人在日本各有所屬團體,並且開設音樂教室擔任指導老師。另外一位成員菅真紀女士,畢業於東京音樂大學,專長是作曲和聲樂,寫過廣告、動漫和遊戲音樂。菅真紀女士是團長的鄰居,兩個人因為名字中有相同的發音,組成マキマキCombi在橫濱地區活躍著。



阿里郎的故鄉 Part 2 舞蹈篇 Miryang Arirang Content Conference Business Registration密陽阿里郎文化事業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人們常說,孩子們對於情緒的反應最直接,開心難過決不會隱藏。來自密陽的這一群小孩,真誠地在台上微笑著,唱出屬於自己家鄉的驕傲。團隊藝術總監金僅姬說:「大人是不可能直接把傳統的東西教授給孩子,尤其在現代多元文化的刺激下,要怎麼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樂在其中,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加入現代文化元素,讓傳統能夠活用,能夠活用就是一種保存。」就是這樣的信念,讓這群孩子既保有最純真的赤子之心,也帶著師長教給他們傳統文化感染每個人。
攝影:須文宏

阿里郎的故鄉 Part 1 歌謠音樂篇 – Miryang Arirang Content Conference Business Registration密陽阿里郎文化事業團 & Dalmoon月亮樂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阿里郎的故鄉分享的是今年來到童玩節的三個韓國團隊帶來的演出紀錄,分成三的部分(歌謠音樂、舞蹈、打擊音樂)整理,整合三個團隊的節目,讓大家對韓國傳統民間藝術,有個比較完整的概念

今年,我們一口氣現場聽到了四種不同版本的韓國阿里郎民謠,還了解原來地方不同,阿里郎歌詞及唱腔各異其趣。先來聽聽畢業自首爾傳統藝術高中及國立韓國藝術大學音樂系的六位好朋友,組成的月亮樂團,帶來的三首分別是1. 本調(Bonjo)阿里郎 2. 珍島阿里郎 3. 密陽阿里郎:


日本太鼓 猛(たける)

石雅如

團長根津健浩先生大學就讀位於千葉縣勝浦市的國際武道大學,專攻柔道和空手道,大學四年級畢業前夕在勝浦看到太鼓演出深受感動,於是開展學習太鼓的契機。2001年根津健浩先生以城北流勝浦太鼓參賽,獲得日本富士山太鼓祭個人組最優秀獎。 之後受邀參加許多太鼓祭的演出,2005年設立日本太鼓團,2006年將根津健浩改以別名Takeru(たける)活躍於太鼓界。 2011年成立日本太鼓株式會社,目前是該公司的代表取締役。



2016/07/30

墨西哥舞蹈之心舞蹈團與青年樂團(Compañía Corazones que Danzan y Grupo Tumbiecha)

石雅如

Magali Cuéllar Mario Gaytán領團的舞蹈之心舞蹈團(Compañía Corazones que Danzan)2004年成立於自墨西哥州(Estado de México)多盧卡(Toluca),草創初期因為沒有學習的對象,所以演出差強人意,為了鼓勵團員,團長告訴團員重要的是擁有一顆想要跳舞的心,為了莫忘初衷特以此作為團名,希望團員能懷抱熱情以身體舞動出心聲。這次來台為了發揚傳統樂舞,特別邀約來自米卻肯州(Estado de Michoacán)青年樂團(Grupo Tumbiecha)一起合作。青年樂團成立於1994年,團名原文非西班牙語,是米卻肯州的布雷貝洽(Purépecha)原住民語「青年」的意思,樂團團長André Campo本身即是布雷貝洽原住民,從家族及各地區學校挑選青年樂師組團。團長家族從事傳統墨西哥音樂工作已經進入第四代,對墨國傳統樂舞學識淵博。



2016/07/28

日本茉莉花美保草裙舞工作室(Pua Pikake Miho Hula Studio)

石雅如

國人印象中充滿海洋風情的呼拉舞也稱草裙舞,是由夏威夷群島玻里尼西亞人的宗教儀式舞蹈轉變而來。本團團長庄司美保老師的啟蒙師傅新野まり女士,是日本草裙舞學會(Japan Hula Association)的創辦人,新野女士師事夏威夷樂舞大師被譽為人間國寶的George Naope先生。十三年前庄司老師於神奈川縣川崎市設立了茉莉花草裙舞工作室。美保老師曾前往夏威夷習舞,夏威夷的老師賜予工作室茉莉花(Pua Pikake)之名,希望工作室能像茉莉花一樣,散發夏威夷樂舞的芳香。

這次來台公演以學生中的兒童成員為主,其中包括美保老師的兩位女兒,分別是十一歲的庄司みゆ和七歲的庄司陽菜,搭配期間限定的樂師山本昭雄先生和庄司真治先生。山本昭雄先生接觸夏威夷吉他(Steel Guitar)近半世紀,而庄司真治先生是美保老師的丈夫,兩人大學參加夏威夷舞社團相識而結婚。老師說近十年來學習夏威夷舞在日本蔚為風潮,回溯歷史日本和夏威夷的關係建立於明治時期,1884年當時還是獨立王國的夏威夷和日本簽訂移民條約,當時約三萬名官約移民移居夏威夷,今日夏威夷日裔人口眾多,或許日本人對夏威夷的熱愛未曾稍減其來有自。


2016/07/27

日本友輪會若眾(Yurinkai Wakasyu)太鼓團

石雅如

友輪會三年前成立於福岡縣是由包含川筋太鼓保存會在內等十二個太鼓組織和工作室串連組成。友輪的意思是指朋友們一起像輪子一樣推動運轉太鼓事務。這次參加童玩節的演出者主要是由和太鼓スタジオ壹鼓館、かがり火(篝火)樂鼓座以及博多響學館的青年朋友擔綱。團名中的若眾二字就是日語的年輕人的意思。友輪會每年會趁暑假的時候舉辦合宿共學,一起學習傳統與創新的曲子。友輪會經常參與福岡縣的各項活動,像是文化祭的太鼓祭典和兒童太鼓祭,日本全國青少年太鼓比賽和夏日祭典。成員透過實際參與,學習演奏樂器,領會太鼓的傳統精神,也藉由接觸太鼓,更深入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