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安克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安克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7/23

菲律賓竹樂團(Banda Kawayan Pilipinas)

 慈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石雅如


創立於1973年的菲律賓竹樂團,總部位於馬尼拉的聖塔梅薩(Santa Mesa, Manila)。團隊藝術總監Mark Voltaire M. Lazaro先生說,竹樂團的創辦人Siegfredo Calabig先生,出身拉古納省的巴耶德市(Paete, Laguna),來自愛好音樂的家庭,從小學習音樂,參加父親的銅管樂團。後來進入菲律賓商學院(Philippine College of Commerce,PCC)高中部擔任音樂老師,當時的校長請他成立鼓號樂團,但因為購買樂器的成本預算過高,於是就地取材,改成立竹樂團。1978年菲律賓商學院特許升格為州立大學,更名為菲律賓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he Phlippines,PUP)。本團成立初期以理工大學附屬高中的學生為主要成員,逐漸擴大吸收大學部學生。團長說疫情爆發後,改以社群網路,臉書、IG等招募新血,透過免費的竹音樂培訓工作坊,招募10-15歲的成員。目前的成員來源多元,主要多是居住在馬尼拉大都會區和鄰近市鎮的青年。本團為非營利表演藝術團,致力透過音樂推廣菲律賓文化,培養年輕人才成為藝術家。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2017/07/25

安克隆印尼傳承竹樂團(Angklung Arumba Indonesia Pusaka)


石雅如

本團是由印尼知名音樂家Jaya Suprana先生在2011年成立,誠如其名,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傳承2010年登錄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印尼傳統樂器安克隆。安克隆(Angklung)的名稱來自西爪哇巽他族語Angka是指音調lung表示碎裂,合在一起Angklung,指的就是搖擊竹製樂器呈現的聲音。團名中的Arumba,指的是使用竹製樂器合奏的樂團,是從1960年代出現的新創模式。組成合奏團的基本樂器如下:安克隆(Angklung)、竹木琴(Gambang)、竹製低音貝斯(Bass Lodong)和長筒鼓(Gendang)。團隊來自西爪哇正是安克隆琴的起源地,最早是當地原住民Baduy族在慶祝豐收時候使用的樂器。西爪哇也是巽他族的主要分布地區,團隊演出服裝就是巽他族的傳統服飾,正式場合戴帽,平時則是戴當地特有蠟染頭巾(bad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