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石雅如
創立於1973年的菲律賓竹樂團,總部位於馬尼拉的聖塔梅薩(Santa Mesa, Manila)。團隊藝術總監Mark Voltaire M. Lazaro先生說,竹樂團的創辦人Siegfredo Calabig先生,出身拉古納省的巴耶德市(Paete, Laguna),來自愛好音樂的家庭,從小學習音樂,參加父親的銅管樂團。後來進入菲律賓商學院(Philippine College of Commerce,PCC)高中部擔任音樂老師,當時的校長請他成立鼓號樂團,但因為購買樂器的成本預算過高,於是就地取材,改成立竹樂團。1978年菲律賓商學院特許升格為州立大學,更名為菲律賓理工大學(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he Phlippines,PUP)。本團成立初期以理工大學附屬高中的學生為主要成員,逐漸擴大吸收大學部學生。團長說疫情爆發後,改以社群網路,臉書、IG等招募新血,透過免費的竹音樂培訓工作坊,招募10-15歲的成員。目前的成員來源多元,主要多是居住在馬尼拉大都會區和鄰近市鎮的青年。本團為非營利表演藝術團,致力透過音樂推廣菲律賓文化,培養年輕人才成為藝術家。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這次團隊帶來的竹樂器可分為利用敲擊震動發聲的體鳴樂器(idiophone)和透過吹嘴吹氣發出聲音的氣鳴樂器(aerophone)。表演舞台的中心主要擺放的樂器是竹製馬林巴琴(Marimba)。以竹子和硬木組成,類似木琴,琴槌用藤條和橡膠製成,和鋼琴的音階類似,分高、中、低。這次來台演出使用大、小兩種馬林巴琴,前排中央C位放小型的,大型的放後方。小型馬林巴琴中間有一台竹製鐵片琴(Lira),分辨鐵片琴和馬林巴琴的差別,就是看琴鍵下方有沒有放共鳴竹管。鐵片琴下方是空的,馬林巴琴才有放共鳴管。至於舞台上擺在馬林巴琴的左右兩側的樂器是竹號管(Bumbong)。每根竹管代表一個音符,分高和低兩個聲部。竹子體越小音調越高,所以觀眾看向舞台,中央馬林巴琴組的左側的兩組竹管號是高音部,右側的兩組是低音部,類似管弦樂團的設計。舞台最後方的爵士鼓左側的樂器是卡拉竹鑼(Kalagong),卡拉竹鑼是創辦人發明的樂器,名稱當中的卡(Kala)就是創辦人的姓氏,鑼(gong)是敲打出來的聲音與鑼的功能類似。以木框固定竹管,每根竹管為一個音符,組成兩個C。用兩片橡膠鞋底拍打發出聲音。
(本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演奏時團員有時會換手拿出其他的小型竹樂器,像是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傳統民俗音樂都會使用到的安克隆(Angklung),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竹管製成琴鍵,排列固定在支架上搖動,一隻手搖,一隻手握住上方。可以手持的安克隆,每一組代表一個單一音符。另外還有刮竹(kikis),以有竹節的竹筒製作,用藤條在上面摩擦表面發出聲音。最後還有創辦人發明另一個樂器卡拉剁(Kalatok),和前面提到的卡拉竹鑼一樣,卡(kala)是創辦人的姓氏,剁(tok)是敲打發出的聲音。使用竹底部厚的部分製成,單竹管打擊樂器,用橡膠槌敲擊。團長說目前團隊使用的竹樂器都是沿用創團時期製作的,有任何損傷,都交由創辦人悉心維修。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觀賞團隊演出的時候發現每場的曲目都不同,詢問團隊曲目如何安排,是否有主題。團長說團隊其實能演出超過兩百首的曲目,原則上會依照國家和觀眾的臨場反應來決定曲目。像是這次來台灣,依照過去曾經來過台灣演出前輩們的經驗,並且上網找最受歡迎的台灣歌曲資料,準備了鄧麗君的代表經典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何日君再來、甜蜜蜜。團長說2000年代初期台灣的偶像劇在菲律賓電視台播出,流星花園和命中注定我愛你都引起轟動。這次團隊也特別安排以中文現場演唱命中注定我愛你的主題曲心願便利貼。台語歌曲準備了鄧雨賢先生的望春風和宜蘭民謠丟丟銅。培訓長Micah Chelley Cunanan女士說,丟丟銅是首次登場,專程為童玩節練的新曲。還特別準備了樂譜現場互動,邀請觀眾使用安克隆即席合奏。
(本圖由本文作者拍攝)
另外安排的曲目有菲律賓的民謠,北部呂宋島Cordillera山區原住民族的民謠哼唱(Salidummay)、中部米沙鄢(Visaya)地區雷特島(Leyte)的居民模仿脖子和腳都很長的鳥兒在田野間閃躲農人用樹枝驅趕而跳躍的動作所演變而來的竹竿舞(Tinikling)。演奏時由四名具有舞蹈天分的團員穿著傳統服飾,在快速開合的竹竿中,配合節奏跳躍起舞。同樣屬於米沙鄢地區的歌曲還有宿霧語歌謠香蘭玫瑰(Rosas Pandan)。這次團隊帶了四套改良式傳統服飾,包含國服他加祿巴隆衫(Barong Tagalog)、蝴蝶袖連身裙(Barot Saya),以及菲律賓南方民答那峨地區盧馬族群(Lomad)當中的特博利族(Tboli)傳統圖案的服飾。提到民答那峨地區,因為西班牙殖民的影響,該地區的三寶顏市(Zamboanga)使用稱為查瓦卡諾(Chavacano)的語言,使用西班牙語字彙,語法卻是他加祿語。團隊帶來的曲目是住在三寶顏的西班牙作曲家Juan Cuadrado的作品,請你不要離開三寶顏(No te vayas de Zamboanga)。除了菲國北中南三大區的經典民俗謠曲,團隊也帶來他加祿語的菲律賓情歌(Kundiamn)和流行歌曲。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墨西哥、古巴等等世界各國的民謠曲,也在表演的清單中,另外還有古典名曲、懷舊金曲、電影主題曲,甚至Kpop的流行歌曲,像是Blackpink的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APT.都在表演的範疇。童玩節每場演出的歌單都更新,細數下來演出60首以上。詢問團隊如何取得歌曲的樂譜,三位受訪者異口同聲地說,只要聽過的歌他們都可以寫得出來,擁有驚人的絕對音感。

這次擔任馬林巴琴樂手之一的Micah Chelley Cunanan女士,團隊的招募培訓委員長。她說,自己當初會進入樂團是因為阿姨就是樂團的成員,看到能夠透過音樂推廣菲律賓文化,覺得很有興趣就入團了。招募長Micah Chelley Cunanan女士2009年入團,正職是東芝企業資訊部的製程工程師,入團前會的樂器是烏克麗麗。本團藝術總監Mark Voltaire M. Lazaro先生2006年入團,本身是律師,入團前會的樂器是鼓。本次一起受訪的團員Jeremiah Pagarigan是大學生,於2014年入團,從三個人身上可以看到工作和就學以及個人興趣的熱情,能夠平衡的完美範例。最後提問到第一次來台灣的印象如何?團員Jeremiah Pagarigan說台灣人很熱情親切,覺得很安全,半夜從宿舍走到最近的7-11買東西,來回1個小時,完全不會擔心害怕。團隊非常感謝大會的邀請,希望能年年來童玩節演出,和大家分享菲律賓的竹樂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