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印尼安迪卡工作室(Sanggar Andika)


石雅如



本團來自印尼西爪哇島荷蘭時期的首都茂物(Bogor) ,之前的1216世紀曾為巽他王國的都城。團名是團長Anita女士和先生也是本團的樂師Endang的名字結合;兩人的兒子,本團年僅八歲的操偶師的名字也是Andika。工作室傳承自外祖父母,外公外婆都是操偶師,家學淵源,Andika自三歲起便開始會操演布偶,一個人可表演男女老幼多聲道。本團的全體舞者一開始必須半年以上的基本功磨練並經過考試才可以正式入團。至於樂師的實力更是堅強,如Endang先生,從小習鼓已有三十年以上的鼓齡。包含樂師、舞者和操偶師,安迪卡工作室成員共計百名,希望透過推廣音樂舞蹈教育保存印尼傳統文化,讓團員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掘自己的潛力和創造力。





團隊來自西爪哇,主要的演出曲目安排以此區為主,像是來自Priangan的美麗女孩(Tari Mojang Priangan),這首舞蹈在形容西爪哇山區原住民族巽他族女性皮膚白皙,身形婀娜多姿,眼神美麗行動優雅的模樣。舞者身穿西爪哇傳統服飾,特別是女子下身Kabaya和男子下身的Bansing。頭巾上的圖騰會依所代表的不同部落有所變化。另外一首老爺車(Mobil Butut),基本步伐是巽他族舞蹈Jaipong,結合武術動作俐落,強調手部,肩部和臀部的擺動以及舞者美麗的笑容。另外結婚進行曲(Mapag Penganten)也展演西爪哇巽他族的傳統婚禮過程,演出中可以看到長輩對即將成家的新人進行道德教誨,並且致贈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米用來祝福有豐收美滿的生活,薑黃代表婚後生活如黃金般永恆,錢幣代表財富,糖果代表和諧甜美,花生則是告誡新人,不能像花生一樣脫殼忘本。




演出曲目中也安排傳統兒童遊戲(Kaulinan),描述一群小孩在花園玩遊戲,有的人在跳格子,有的人拿小竹笛(cicuit),有的玩竹搖響(Kolecer),其中有人操持西爪哇特有樂器Kohkoi(竹管),過去用來傳遞訊息,本來是用搖動發聲,現在改用敲打,呼朋引伴要大家來看高掛天空的滿月。過程中唱誦五聲音階的爪哇童謠。



古典曲目部分帶來印尼版本的羅摩衍那,演出段落是Argasoka花園(Taman Argasoka)的場景。描寫羅剎王羅波納(Rahwana)派出孔雀和鹿等動物在Argasoka花園想要吸引美女辛妲(Sita)的注意。本段演出開場和結束時可以見到四位手持山形扇(Gunvngan),這是爪哇戲劇在變換場景的道具,扇上的圖案象徵劇中角色穿越的世界和宇宙。另外印尼的面具舞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傳統舞蹈,這次團隊帶來西爪哇的井里汶面具舞(Cirebon Mask Dance),橋段是三種面具(three faces mask)。不同的面具象徵不同的性格特色,這次展現的三種人性分別是頑皮、傻氣和不守規矩的。本團另外也用偶戲巧妙的連結兩大經典羅摩衍那(Ramayana)和摩訶波羅多(Mohabrata),編演羅波納(Rahwana)曲目。和中爪哇的Jaipong Wayang的平面皮影劇不同,西爪哇的偶劇稱為Wayang Golek,戲偶立體,採用布製,較類似台灣的布袋戲。故事的設計背景是前者的羅剎王羅波納綁架了辛妲,後者的超級猛將瓶首(Gatotkaca),出手相救和羅剎王相殺互鬥。



出身西爪哇的安迪卡工作室,特別演出十四世紀西爪哇巽他王國公主Citra Resmi的真實故事。公主Dyah Pitalokia Citraresmi,受父王之命要和鄰國滿者伯夷王朝(Majapahit)政治聯姻,但沒想滿者伯夷王朝在巽他王國準備婚禮時趁機攻打,巽他王族被屠殺,公主為捍衛國家和個人榮譽自盡身亡。除了對公主維護榮譽的精神致敬,這支舞蹈同時融合了西爪哇和巴里島的特色。最後,由於團隊來自茂物,風光明媚,荷蘭時期的建築成為今日印尼六大總統府之一,茂物總統府外是一座大公園,成群的鹿自由自在的和諧共處,茂物的鹿(Rusa Bogor)這首曲目就是藉由舞蹈和音樂讓大家認識團隊的故鄉有這樣可愛的風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