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菲律賓艾奎納大學特別學程表演團(Aquinas University Special Program in the Arts)


石雅如

團隊來自呂宋島比柯爾(Bicol)地區阿爾拜(Albay)省的首府黎牙實比市(Legazpi City),是天主教道明會創立的艾奎納大學的中學部藝術特別學程的學生所組成。團長Noel Santillan Armeña艾奎納大學是從幼稚園到大學部的完全學院,本校針對國中和高中部的學生開設課餘的文化特別課程每周課後除了十個小時的各項藝術課程,還有文化研究課,讓學生就各地區傳統藝術文化進行調查研究。學程的學生學習不同地區的音樂和舞蹈,演出經驗豐富,曾參與菲律賓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the Philippines)辦理最大規模的Pasinaya多元文化藝術祭。




首先介紹的是呂宋島區域的舞蹈,第一首是呂宋島北部山區的原住民族舞蹈Dinuyya,這是伊富高(Ifugao)省首府Lagawe地區的節慶舞蹈,在豐收感謝祭或是婚禮等重要慶祝活動時後跳的舞蹈。另外一首則是呂宋島南部的鄉村民俗舞蹈:作椰子糕的人(Maglalatik)。舞者在前胸、後背、腰部和膝蓋分別固定八個椰子殼,另外手持兩個隨著節奏快速敲打,事實上團長說這支舞蹈隱藏武術動作,因為過去當地居民沒有武器,在面對外來者入侵的時候只能隨手取用椰子殼抵禦。第三首則是呂宋島中西部邦阿西楠(Pangasinan)省的酒杯舞(Binasuan),擔任酒杯舞演出的舞者必須平衡感和技巧有一定水準之上,除了雙手各持一杯裝了液體的玻璃杯,手臂不時前後左右旋轉,身體或躺或趴,最令人讚嘆的是在進行各式舞蹈動作的同時,舞者頭上也放置了一杯裝盛液體的玻璃杯。這支舞蹈緣起於當地人在婚禮宴客時喝酒助興,原本裝的是米酒或是椰子酒,來童玩節演出則改放可樂,讓觀眾可以清楚看到杯中物隨舞搖晃。這支舞蹈結束時,舞者會當眾取下頭頂的玻璃杯將飲料一口喝下,以證明真功夫。




團隊來自南呂宋的比柯爾地區,特別帶來當地阿爾拜省的拉普拉普島(Rapu-Rapu Island)的求偶舞(Sinakiki),這支舞蹈充滿節慶歡樂氣氛,模仿公雞逗弄母雞活潑逗趣的追求舞蹈。這支舞蹈女舞者身穿受西班牙時期影響的菲律賓服裝瑪麗亞克拉拉(María Clara)。團長和團員Andera Tan告訴我們,這種正式場合的傳統服飾本來的蝴蝶袖是長袖不露手臂的,團隊舞台服裝改良為短袖,原本的肩膀上方皺褶也為了舞台效果拉高,同時把領口縮小以免舞蹈動作激烈時不雅觀。這首舞蹈的男舞者也穿國服巴隆他加祿(Barong Tagalog)襯衫,真正的傳統服飾會用天然鳳梨纖維編織,價格極為昂貴。另外一支西班牙風情舞蹈是極具代表性的親熱雙人舞(Cariñosa),女舞者透過扇子和手帕展現肢體語言,躲在半遮臉的扇子後竊竊私語象徵密談,向外搧很快的時候表示拒絕,至於收起扇子露臉就是要招人過來。最後以手帕幫忙擦拭汗水,就代表已經接受對方。




另外一支同屬比柯爾地區的舞碼叫班地科海鷗(Lapay Bantigue),這支源自被稱為菲律賓的中心馬斯巴特(Masbate)島的漁村民俗舞蹈,描寫漁民滿載而歸,海鷗翱翔伺機而動,舞者同時扮演著人、鳥和魚三方,充滿動態魅力。比柯爾地區的阿爾拜省保存西班牙殖民時期以火山岩修築的古老修道院和教堂,每年天主教的重要節慶聖誕節時候,街區就會裝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團隊帶來的卡瑪麗牧羊人之歌(Pastores Camalig),卡瑪麗是行政區域名稱,這是道地比柯爾地區的聖誕節頌歌。舞者手持花圈翩翩起舞,歡慶聖誕節。最後一首同屬比柯爾地區的民俗舞蹈是夜晚(Sarvng Bamggi),這是一首以比柯爾地區方言所演唱的情歌,舞者會緩緩的揮動雙臂從舞台的一端移動至另外一端,舞蹈結束在雙臂高舉時。




除了呂宋島地區的舞蹈,團隊也展演了其他地區的民俗舞蹈,像是菲國南部民答那峨地區蘇里高省(Surigao del Sur)的鴨子舞(Itik-itik),模仿鴨子在水稻田間的各種活動樣態。另外一支是菲律賓中部米沙鄢地區的竹竿舞(Tinikling),以竹竿排成井字型,舞者模仿秧雞在田間跳躍的輕巧模樣,是國際知名的菲律賓代表舞蹈。樂團演出時演奏米沙鄢地區的傳統情愛歌謠(Kundiman)名曲:我的情歌(Walay Angay),這是菲律賓傳統弦樂團(Rondalla)的小夜曲代表曲目,內容在描寫真愛永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