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保加利亞小鈴鐺兒童青年民俗舞蹈團 Children-Youth Ensemble for Folk Songs and Dance ′ZVANCHE′

訪談整理/童心善

720日薇帕颱風經過南台灣,外圍環流帶了相當大的風雨,雨水順著童玩節舞台上方帳篷往下流,形成壯觀的小瀑布,觀眾席上的天幕也擋不住強風雨勢,撐著傘觀賞節目,也是一種怡然自得。舞台邊,保加利亞團隊編舞老師Iliev Boris Ivanov,老神在在地說:「我們那裡,除了閃電雷鳴,還常常下冰雹,你知道嗎,今天720日,是保加利亞的聖伊利亞節[1](St. Ilia Day),是我們夏天非常重要的節日,準備豐盛的麵包來祭拜這位聖人呢,你看看,今天不就是他在顯跡,驅趕神話龍,讓作物順利生長?」

保加利亞民俗區域與傳統民俗舞蹈音樂

包含今年童玩節看到的希臘、土耳其、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同樣是屬於巴爾幹文化圈[2]的國家,民俗舞蹈以鏈狀、短列,一邊歌唱一邊繞圈行進的形式(稱之Horo圓環舞)為主。傳統上,特別是村落,保加利亞人跳舞時,男生女生是不能牽手的,鏈狀、短列舞蹈,靠著手帕接起來。即使同一個民俗區域,有著同樣的音樂節拍,不同村落也會有不同的習慣舞步。民俗區域的概念和現代行政區有一點不同的是,有時候為了行政管理方便,會將很大的民俗區域分成不同小區塊,或者因為地理條件限制,得將跨兩個民俗區域的區塊併成同一個行政區,習慣上,也會以民俗區域的名稱,稱呼住在該區域內的人,例如來自Shopluk地區的人,稱為 Šopi (發音Shopi)。不過,更多數時候,是因為戰爭、政治版圖劃分,同一個民俗區域被不同的國家(或政權)統治,而產生了雖然掛著某國家名號,但舞蹈音樂卻與該國其他地區的風格完全不同,反而比較接近相鄰國家民俗區域的風格,比如土耳其色雷斯(Trakia)、保加利亞特奇亞(Trakia)、希臘色雷斯(Thrace),以Thrace舞蹈音樂為主軸;或是在保加利亞匹林馬其頓(Pirin Macedonia)、愛琴馬其頓(Aegean Macedon,亦即希臘馬其頓)以及說斯拉夫語的北馬其頓(Vadar Macedonia),則以馬其頓的傳統舞曲節奏為主。

 

Photo Credit: folkcostume.blogspot.com

保加利亞的民俗舞蹈音樂節拍是著了名的複雜,除了2/4這種平均拍,更多的是7/89/811/8單一不平均或混合不平均拍的組合節拍形式,一種節拍搭配一個名稱,所以跳舞時,會用音樂節拍名稱當作舞蹈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地區村落,有不一樣的變化步,但基本的拍子結構是不變的,而Horo(圓環舞)就是指這種邊唱邊跳(各種不同節拍)舞蹈形式的統稱。

受訪的音樂指導老師Stoyan Alexandrov特別強調,小鈴鐺為了舞台演出效果,將同一個地區的不同舞蹈(音樂)串聯,以鋪陳敘述故事的方式呈現,否則以他們大多圓環舞,一邊繞圈一邊歌唱行進的方式,小朋友或觀眾很快就覺得無趣了。

慶祝春天到來_Shumen組曲

2019來到童玩節的保加利亞團-西維克民俗舞蹈團(Folk Dance Ensemble “Sivek”),曾帶來了慶祝St. Lazarus(聖拉薩路)節的歌謠Oj. Lazare 民謠這次小鈴鐺帶來一個Shumen一帶的舞蹈歌唱組曲。Shumen所在的民俗區域稱為Dobruja(多布魯甲),但因為靠近另外兩個民俗疆界,北方地區和中間的Trakia地區,這裡居住操著三種方言的人,也因此舞蹈音樂中,常常混合著周邊民俗區域舞步。

影片:

組曲首先以慶祝聖拉薩路節(Lazarovden )[3]開場,這是四旬期中的一個節日,是以未婚少女為主角的祈福活動,象徵自然的復甦與生命的延續,也為未婚少女祈求婚姻幸福。每年復活節前一周的星期六,未婚少女組成拉扎爾基 (Lazarki)”隊伍,身穿傳統服飾,頭戴花環,在村莊中逐戶唱歌跳舞,為家庭帶來祝福。每個村莊的儀式活動、回報歌唱的禮物也不盡相同,在小鈴鐺家鄉所在的Shumen,年輕女孩唱歌後,村民會以雞蛋、麵粉和糖作為回報,並且以這些食材製成復活節甜麵包(Kozunak)或其他甜點。活動通常以村莊廣場上的傳統“Horo”舞蹈為高潮,所有人手牽手圍成大圈跳舞,共享歡樂氣氛。唱完歌之後的舞蹈,則與聖拉薩路節無關,純粹以表現Shumen一帶的舞蹈音樂,Pajdushko(5/8)Rachenica(7/8)及歌曲,表達的是慶祝活動的歡愉氣氛。

Shopluk地區舞蹈

Shopluk通常譯為蕭波, 這裡居民的方言、民俗音樂、節奏,和舞蹈類型與其他保加利亞區域有著明顯分別,特有的舞蹈音樂節奏便以Šopsko為名,也是此區著名舞蹈,腳步移動也同時彈跳(bouncing),形成身體的震動,保國首都索非亞,也位於這個民俗區域內。女生的服裝是黑色厚重的一件式無袖背心裙,上頭鑲著金色繡線裝飾,頭上多數是綁上頭巾再戴花,而特別是首都索非亞附近村落的女生,在慶典時節會將小麥或燕麥穗桿曬乾後,形成狀插在後腦勺頂上,也是象徵富饒、生育力且能為配戴者祝福,並帶來好運。
影片: 


Torlak舞蹈(西北地區)

Torlak並不是地名,而是指居住在保加利亞西北部,以及塞爾維亞東南部、科索沃東南及北馬其頓北方一帶,說著南方斯拉夫語的Torlak族人,稱為 Torlakian,主要以牧羊為生。團隊帶來的Torlak舞蹈,其實是融合保加利亞西北部以及Sopluk地區舞蹈風格的組曲:

Trakia特奇亞地區

保加利亞的特奇亞是該國占最大面積的民俗區域,這裡的舞蹈以結合敏捷與自信的動作著稱,男生舞蹈通常展現出冷靜且穩重的特質,呈現出強壯且自信的形象;而女生舞蹈則柔和且靈巧,優雅且服從地襯托男生。

Trakia舞蹈,常隨著節拍拍打大腿和踩腳的動作,尤其在特奇亞拉切尼察(Trakijska râčenica舞蹈中特別明顯。其他知名的特奇亞地區舞蹈包括長青樹(Bučimiš)、科巴尼卡(Kopanitsa)、翠堤菩提Trite pati)和傳統的Horo舞蹈(Pravo Tracinski Horo),節奏不規則並充滿活力。同樣的,團隊帶來的敘事性舞蹈,以男生牽手圍圈,女生坐在男生手上繞圈走,作為娛樂活動,是當地的代表:

(影片提供李家樂先生)

編創(Elaborated)舞蹈Gadulka樂器

Little Bumble Bee是非常特殊的舞蹈編排,因為在保加利亞傳統民俗舞蹈中,幾乎沒有一個女生獨舞,這一段就是受訪老師強調小鈴鐺為了舞台演出而有的Elaborated編創式舞蹈。Gadulka是保加利亞傳統民俗拉弦樂器之一,名稱則來自字面意義「嗡鳴」或「發響」聲音的意思。演奏時只按壓主旋律弦(並不像小提琴需要壓到底),並反手握琴弓,垂直持琴演奏,小女孩拉的是傳統čenica舞曲節奏。

                                                
 


[1] 依據保加利亞民間傳說,上帝將掌管夏季雷電的力量,交給了先知Elijah,他為了保護農作物順利生長,駕著馬車在天上追趕專吃小麥的龍,而天馬鼻孔噴出的火焰或Elijah射出的火箭,就是我們看到的閃電。Elijah對保加利亞人來說,不僅是先知,更視他為一位能夠在憤怒或喜悅時刻創造奇蹟的強大人物,而皮革工人、毛皮商、馬鞍匠、瓦匠和消防員將之視為守護神,會在這一天舉行特別的慶祝活動。同時,以Elijah命名的人,包括Ilian, Elijah, Ilyin, Ilina, Ilinka, Iliana, Ilko, Ilka, Licho, Lina and Ilyana等等,也要一起慶祝這個節日。

[2] 巴爾幹文化圈,泛指生活在巴爾幹半島的民族。以現代政治疆界版圖來看,包含了土耳其歐洲部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地內哥羅、科索沃、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克羅埃西亞一部分、斯洛凡尼亞南部以及位在半島南端的希臘。

[3] 在東正教中,Lazarovden 是紀念耶穌讓已死四天的朋友拉撒路(Lazarus)從墳墓中復活的神蹟,基督宗教的象徵意義是耶穌的神性並且為「復活」這個主題鋪陳(因為接下來是耶穌自己的復活),所以這一天在教會儀式中被稱為「拉撒路安息日」(Lazarus Saturd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