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汗馬頭琴樂團 (Khan Khuur )
訪談整理:劉培華
汗馬頭琴樂團成立於1997年,致力於透過蒙古傳統表演藝術培養兒童與青少年的藝術才華。原文團體名稱中的「Khuur」源自蒙古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Morin Khuur),象徵蒙古文化的深厚根基與傳承使命。該團演出涵蓋馬頭琴演奏、蒙古傳統舞蹈、民俗歌唱及柔術雜技藝術,是一個結合音樂與肢體美學的多元藝術團隊。其表演展現了蒙古草原文化的獨特風貌,兼具力與美、傳統與創新。
汗馬頭琴樂團曾多次在蒙古國內外的藝術節中獲獎,展現出色的藝術實力與文化魅力,曾受邀前往奧地利、德國、俄羅斯與中國等國演出,向世界觀眾介紹蒙古傳統藝術之美。該團不僅專注於培養下一代的藝術能力,也積極投身於國際文化交流,致力於將蒙古民俗遺產推向國際舞台,保護並延續這份珍貴的文化資產。汗馬頭琴樂團目前有團員60人,年齡介於6-18歲,此次來團的舞者有20人及樂師5人。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該團的負責人 Otgonjargal Gurjav女士介紹此次帶來的舞曲風格,除了有草原風光的蒙古少女,還有在草原上馳乘馬兒英姿的少女,更有透過手部及肩膀的抖動、長袖的揮舞、緊握的拳頭……等勁中帶柔蒙古女子之美的曲風之外,舞蹈動作裏來自生活工作中的肢體動作連結蒙古包的居室擺設,展現蒙古人民大漠草原生活的風貌。
在訪問Otgonjargal Gurjav女士時,有特別請她介紹觀眾們很喜歡的舞曲「環日之舞(Нарны тойрон)」,這支舞蹈讓觀眾感受到舞者們高昂的氣勢、堅定的邁步,不禁好奇想知道此舞的意象和背景。Otgonjargal Gurjav女士說:「蒙古人生存在大草原上,對大自然存有敬畏的心和景仰,在創造的天地間學習生存法則;環日之舞,圍繞著火象徵著對光和太陽的推崇與敬畏和禮讚,手牽著手象徵連結彼此的心,無畏無懼心向神聖的光之神,雙手向上開舉,全然的跟隨。」
八位舞者,展現出蒙古女孩優美的舞蹈。
滿都海賢后 ( Мандухай)
蒙古引以為傲的傳統柔術表演,展現極致柔軟的身體藝術。蒙古柔術的身體以其極致的柔韌度與專注精準的控制內力而聞名,舞者往往柔若無骨,動作優雅卻充滿力量。
這次帶來表演的舞,靈感來自13至14世紀蒙古傳奇女皇的故事,該歷史人物曾被改編成電影,並由蒙古著名作曲家譜寫主題配樂。
Otgonjargal
Gurjav女士說,在蒙古練柔術,一般年齡最晚5-6歲就要開始鍛鍊,雖然人人都能練,但是練柔術軟骨功的人,大概是1/1000的人才有機會練成。
此次來台表演的舞者,自小曾是學音樂的,到十歲才開始接受柔術的專業訓練,歷經3年的磨練後登台,呈現了蒙古特有的身體柔美藝術,又將美學與文化傳承展示在國際舞台。。
華美之袖 ( Чамин нударга)
這支舞展現蒙古女性穿著傳統服飾,揮動著手臂、袖子優美飄逸舞動的情景。
優雅舞姿 ( Аягат бүжиг )
舞者將一個杯子頂在頭上、不偏不倚,不靠雙手扶住杯子,隨著樂音跳舞,仍然優雅舞動。
駱駝的步伐 (Буйлган шарын
явдал)
兩位舞者在馬頭琴演奏聲中起舞,兩位舞者分別代表的是駱駝母女,擬以駱駝肢體的身形,展現出駱駝走路的樣子,駱駝母女間互動俏皮可愛。
霍屯族 ( Хотон)
為展現蒙古霍屯人(Khoton) (居住在蒙古西北部的一個突厥族群[1])服飾及品味而編的舞蹈。
握拳 (Атга донж)
此舞展現居住在阿爾泰山附近居民傳統舞蹈的特色,聚焦於手部動作,從揮舞的手臂及手握成拳,窺見蒙古人豪邁,不拘小節的個性。
蒙古長調歌曲: 英俊的棕馬 ( Сэвхэт
бор)
在樂師的伴奏下,女孩唱起蒙古長調歌曲,曲中述說著思念,希望心愛的男孩和俊美的馬兒可以快點歸來,樂音繚繞、空靈倍感思念情深與傷感。
馬背上的少女們 ( Морьтон охид)
展現大草原上一群孩子們在騎馬的舞蹈,抖動的肩臂一如坐騎奔馳,在馬背上的英姿快意。
[1]過去蒙古語稱呼穆斯林為浩騰(蒙古語:ᠬᠣᠲᠣᠩ,中蒙通用轉寫:Hoton)今蒙古國境內有少量「蒙古浩騰」,被稱為「霍屯人」,「蒙古浩騰」族源也大多來自中亞。
蒙古族穆斯林指蒙古族之中信奉伊斯蘭教者,明清時形成的蒙古回回,在1950年代中國政府進行民族識別後,今聚居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蒙古族穆斯林,是中國境內唯一歸屬蒙古族 的蒙古回回族群。
蒙古族穆斯林與普遍信仰藏傳佛教的蒙古族人相比,除信仰不同外,兩者的族群特徵相近。他 們講蒙古語,使用蒙古文字,傳統服飾相同,與蒙古族同樣從事牧業生產。亦會參與當地傳統的蒙古族民俗活動。
蒙古國樂四重奏搭配長調歌曲,是關於蒙古四季歌謠。
(圖片來源:作者本人拍攝)
草原三美 ( Талын гурван тансаг)
「草原三美」是三支展現蒙古民族少女優雅儀態的傳統舞蹈,透過服飾、動作與音樂的結合,展現蒙古西半部巴爾虎(Barga)、達里干嘎(Dariganga)、烏珠穆沁部(Üzemchin)等三個民族女孩的美以及生活方式,是一窺草原三民族少女之美的舞蹈。
騎馬 ( Khatarish)
這首是現代風格的蒙古舞蹈,舞者穿傳統服飾跳與傳統融合的嘻哈舞蹈。舞蹈原文名在蒙古布里雅特是騎馬之意。
蒙古中部的喀爾喀族 (Tuv Khalh)
與住在蒙古中南部喀爾喀(Khalkha)族人相依為命的動物不是馬,而是駱駝。這是一支關於駱駝的舞蹈,三個跳舞的女孩分別代表駱駝頭、駝峰及尾巴。
環日之舞 (Нарны тойрон)
舞者圍成一圈跳舞,歌頌天地、山水、祖先。舞蹈的隊形象徵圍著火堆的人們,或者也可以解讀成人們在表達對火的忠誠。
受訪的團長及兩位舞蹈老師深深感受到,舞團孩子透過這次國際舞台的演出,打開了他們的眼界及學習與人相處的社交關係,在承接傳統與現代舞蹈創新的融合,希望能繼續代代相傳興榮與共。
最後,團長 Otgonjargal Gurjav女士和兩位老師用她們的蒙古語說「謝謝」來感謝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邀約,以及表達:"希望大家會喜歡蒙古團隊的表演"。
最後影片中三位老師所說的語言是蒙古語呢,不是俄語。
回覆刪除抱歉 收到 手誤 感謝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