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印尼永恆璀璨舞台工作室民俗舞蹈音樂團PENTAS MARAK LESTARI

訪談整理/童心善

有些國家,對於傳統民俗舞蹈有一定的保存推動方式,傾公部門全力支援。從舞蹈淵源、肢體動作、音樂選擇、編排順序等等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讓大家遵從,要求教授傳統舞蹈的老師必須接受相關的培訓,始得開課教舞,印尼,就是其中之一。峇里島北方Seririt出生的Ibu Dayu,和先生一起在這裡創辦樂舞團,傳授峇里島的傳統音樂舞蹈。

談峇里島舞蹈,一定不能少甘美朗這樣的音樂。

甘美朗是爪哇島、峇里島特有的音樂形式,主要的樂器組成包括:銅鑼(Gong)用於強調音樂的節拍;木琴(Gamelan metallophones):如鐵琴或銅琴,用於演奏旋律;鼓(Gendang),用於打節奏和控制音樂的動態;鐘(Kenong Kempul),用於標記節拍和增添和聲。甘美朗樂團的每個樂手負責不同的樂器,運用特定調式,如「Slendro」和「Pelog」,通常以五度音程和七度音程為基礎演奏,常用於宗教儀式、慶典活動以及宮廷儀式,不僅是音樂表達的一種形式,也承載著文化傳承和社會價值觀。而峇里島甘美朗相較於爪哇甘美朗是比較嚴謹,雖然對作曲家來說較少發揮自由創作的空間,但相對的,能維持音樂完整與統一的傳承。

峇里島舞蹈形式,一樣有傳統、創作之分。傳統指的是宗廟祭儀、宗教儀式祭典中的段落,創作則是取材自民間故事人物,搭配原本傳統舞蹈中的動作,加以敘事而成。傳統舞蹈太過沉重,因此,無論在當地或者帶出國演出,都以創作舞蹈為主。因此,由某位編舞家編創,袋袋使用的作品,就這樣被保留下來。比如,團隊帶來的鳳頭白鴨Bebek Putih Jambul,是Prof. Ruastiri的作品,以鴨子在田野間的活動的形貌為發想,搭配兒歌搖籃曲編創。甘美朗音樂即是影片開始,坐在地上的樂手們示範,是最精簡編制的甘美朗小樂團。(Video Credit : 新頭條攝影記者 鄭南寶) 


Danur Dara Dance (箭舞),則是Nyoman Cerira先生編創,女舞者必須要表現出男性勇猛有力、練習射箭的樣貌。(Video Credit : 新頭條攝影記者 鄭南寶) 


峇里島傳統舞蹈動作中,許多是來自所謂的古典舞,取材運用來自比較嚴謹的宮廷舞蹈或祭儀。這個Teruna Jaua 舞蹈是Buleleng縣最典型的代表,是歡慶場合的舞蹈形式,描述的是青少年機敏喜悅的心情,動作呈現則是活力滿滿。


看到這裡,可能讀者會問,舞者的眼睛(配合臉部表情)、頭頸、手指、肩膀、身體、腳,都在不同時間移動,到底代表甚麼意思呢?來看看Ibu Daya及甘美朗樂師來為我們說明:

基本舞姿 (打開之意)


生氣


微笑(開心)

 

 峇里島舞蹈受到大自然啟發,以表現特定的傳統、習俗和宗教價值觀。透過上面說明的各種不同基本動作結合,包括類似半蹲(收腹、膝蓋朝外),伴隨著甘美朗音樂節奏移動,搭配展現出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和愛的臉部表情和眼部動作,演繹一段故事 (可能可以試著想像成手語,但是以全身肢體加上臉部表情來表達想說的話)。除了需要舞者高超技術外,還必須具備魅力、謙遜和紀律,以及一種特別的精神能量,為表演注入生氣。孩子們在很小時就接受傳統舞蹈訓練,從基本的舞蹈動作、姿勢開始,逐漸加入複雜的舞蹈。每周2~3次的課後練習,讓學生們熟記動作順序。這些傳統的峇厘島舞蹈讓孩子們可以讓他們有意識的認識祖先文化,且進一步的文化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