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童心善
先來聽聽這個近年來在蒙古相當受歡迎的現代搖滾民謠樂團
為了孩子們可以持續的學舞,音樂選曲、舞蹈動作以及舞團禮儀的養成,都需要老師們耗費精神與嘗試各種技巧。這個團共有19名孩子團員來到台灣,只有2名大人隨團,可想而知平日裡的紀律養成有多麼的成功。這首以搖滾現代方式編創的Torguud族舞蹈,猜想是讓孩子們感受傳統之外的舞蹈風貌:
對一般人來說,同樣都是配著馬頭琴、加上吟唱,動作模仿生活中所有事物,諸如擠奶、狩獵、烹飪、製作毛氈、家務工作、習俗敬拜等等,看起來就像是一種舞蹈形式,不過,團長特別強調,Biyelgee是一種遊牧生活模式、精神的呈現(nomad’s spiritual practice),比較接近用身體和音樂的律動來表達個人生活,和舞蹈的藝術表現完全不同。蒙古西部的各個族群,有不同的Biyelgee呈現方式,來看看團隊帶來的西蒙古地區舞蹈,以節錄不同部族的歌曲,加上Biyelgee的動作編入舞作中,例如運用脖子肌力左右擺頭是來自 Kazakh;影片大約3分20秒出現的兩個大女孩及一個大男孩是來自Bayad族,雙手比劃的祈福之意。:
動作意義說明:
老師示範
1.
將手中的羊奶灑向天,祈福。
如果從民俗的角度看Biyelgee,是在不同部族間,隨著吟唱、樂音一代傳一代的身體律動,我們當然可以說它是一種傳統民俗舞蹈。不過,看完這段女孩的獨舞,大概可以領略團長所言兩者不同之處:舞台化的舞蹈表演確實迥異於遊牧民族生活中的身體語彙表達,也難怪團長要強調,他們採用了Biyelgee的動作,編在舞蹈中,女孩獨舞,展現蒙古精神:
我們也可以從帽子頭飾的區別,分辨來自哪一族群:額頭圈一個單圈珠飾並垂掛雙耳之下的是來自中部,與成吉思汗流有同樣被尊為大汗系統的部族;紅色帽子有垂飾的來自Khoton。
Khoton族的舞蹈,同樣也是取材自該族Biyelgee的動作,左右手揮舞擺動是最顯著的特色:
創作舞蹈
將蒙古牧民生活語彙,融入孩子們喜歡的木偶,是今年第二次看到的編舞方式(比利時也有類似的作品),而不同國家、文化風俗,「木偶」的形象當然也不同。來看看蒙古小木偶:
傳統音樂歌謠
馬頭琴是蒙古絕對不能錯過的代表樂器,這位大男孩擔負重責演奏”青黑色的馬”(Jonon Khariin yawdal/blue black horse):
Hotgoid族的良駒
Durvud族兒歌-七彩喜鵲
獻上哈達祝福朋友們健康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