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

比利時珍波麗威舞蹈團Jan Pirrewit Folklore Ensemble Schoten

 訪談整理/童心善

1996年,第一屆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開辦。秉持著的初衷是,想辦法讓宜蘭這樣交通不便、網路尚處於撥接時代的環境,創造一個可以連結世界的平台,替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比利時珍波麗威舞蹈團,就這樣來到宜蘭。將近30年過去,他們浩浩蕩蕩地來了三次,每一次都讓孩子們有不同的收穫,第一代的孩子在為人父母之後,成為舞團的歌唱、編舞老師,也帶著孩子們一起起參與。當年並沒有采風錄這樣的訪談記錄,但是這一路的點點滴滴,相信曾經接待過團隊的親善友人、相互交流過的宜蘭孩子們,都有值得回憶的故事可分享。

這回,團隊除了帶來與2019年同樣來自城市地區的服裝,還展示了比利時東北方De Kempen地區的鄉村服飾:以深藍、深棕、黑色等暗色系為主的服裝,主要是因為以農漁業為主的日常生活,需要深色服裝掩飾生活大大小小事務的痕跡,同時,這樣的服飾也反映了荷蘭文化的影響,當然也包括木鞋。

來看看這段以木鞋發出聲響的編舞:

早在現代鞋子出現之前,北方的居民都穿著木鞋,是因為方便不用繫鞋帶,套上即可出門工作,農地、灘地都合適這樣厚度的鞋子。由於演出時間關係,團隊每次著裝均以一套到底的方式進行,原本木鞋舞蹈來自的鄉村地區服裝應該如下圖(Photo Credit 須文宏):

 
比利時北方Flanders地區鄉村服飾(女) Photo Credit 須文宏
比利時北方Flanders地區鄉村服飾(男)
比利時北方Flanders地區鄉村服飾(男) Photo Credit 須文宏

關於如何吸引現代孩子們學習傳統音樂舞蹈,全世界同領域的大人們都有一樣的憂慮。珍波麗威的作法是以傳統舞步為基礎,搭配改編的現代歌謠以及有趣腳本內容,加上孩子們喜歡的遊戲方式,串起一首首簡單有趣的舞。與2019年帶來的舞蹈風格近似,以常見傳統舞步(舞型)Polka(撲克)Mazurka(馬則卡)Waltz(華爾滋),在舞台上說著「在媽媽的保護傘下」、「三人舞」等等新編隊形的舞蹈曲目。其中,小朋友最常玩的一種遊戲是類似我們的123木頭人,無須語言溝通就可以自然打成一片的遊戲交流,是讓歷年的演出團隊最難以忘懷的童玩節初衷。

至於,何以說是新編隊形呢?

傳統的比利時北方Flemish人的民俗舞蹈形式,是以圍成單人圓圈或是雙人圓圈進行,為了舞台表演的關係,設計許多隊形變化,或者以腳本串聯,才不會讓觀眾覺得太無趣。

在媽媽的保護傘下:

三人舞(北方Flanders地區,傳統上並沒有三人舞這樣的舞蹈形式,是為了舞台效果新編排的隊形,但舞步是傳統的):

除了遊戲舞蹈之外,以拿破崙時代軍隊中的小鼓手為發想編創的劍舞、當地著名的漫畫人物藍色小精靈De Smurfen以及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偶舞蹈,都是藉由孩子們平日生活中最容易接觸的器物來引導孩子們學習傳統舞蹈和歌謠。有趣的是,拿破崙時代小鼓手使用的鼓,後來便稱為拿破崙鼓,比利時甚至還有一種超級無敵酸的糖果也喚名拿破崙糖,在國家日分享給觀眾們。


比利時劍舞男孩Photo Credit 須文宏

小木偶舞蹈:

藍色小精靈舞蹈(抱在孩子們手上的藍色小精靈,也是安撫孩子們的布偶):

民俗歌謠、音樂

Hi, Rosemary (哈囉!蘿絲瑪莉)是一首非常傳統的兒童歌謠,孩子們會一邊唱一邊配著歌詞比著動作玩著換舞伴遊戲。哈囉,蘿絲瑪莉、哈囉,奧古斯丁,你看起來喜歡我?不不不,不是的,我一點都在意你是否喜歡我?這個遊戲舞蹈方式是圍成雙重圓,唱到不不不,我一點都不在意你是否喜歡我時,各自往順()時針方向,走向下一個舞伴,達到打招呼認識彼此的目的。

 

COVID-19全球疫情過去兩年了,比利時政府一開始面對疫情的態度是維持正常作息,認為很快就過去,卻沒想到改變了很多原有的生活習慣。團隊也在閉關期間,努力為了維繫彼此,思考著各種方式,比如線上烘焙課、線上練唱等等。

現代民俗音樂演奏

由長大後的舞者陸續加入組成的樂團名為Kantcee,團名來由是早年卡帶時期,有A面、B面之分,Kantcee意思是C面,現場演奏,深具意義。樂團除了演奏傳統歌曲,以傳統民俗元素改編的現代民謠,也受到相當喜愛。來聽聽C面樂團演奏由Oswald Lariks作曲的這兩首現代民謠:

G大調旋律、掃帚之歌:


 
延伸閱讀:

2019年訪談,關於比利時女巫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