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蒙古天賦訓練中心(Avyas bilig Training Center)

                                             訪談整理:劉培華

 來自蒙古鄂爾渾省的天賦訓練中心「Avyas bilig Training Center」,這個訓練中心成立於2014911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目前在鄂爾渾省Bayan Ondor Sum文化藝術中心進行培訓學員。該中心提供各種藝術學科的培訓,其中包括的才能有歌唱、朗誦、鋼琴、蒙古箏、蒙古傳統技藝、民俗舞蹈、古典芭蕾……等,此外為有志在蒙古國立藝術和文化大學(Mongolia Stat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ulture)就學的兒童和青年學子提供不同藝術訓練課程;其兒童成員已多次參與在中國、日本、韓國、哈薩克、俄羅斯及土耳其的國際活動和藝術節演出。

本次帶團團長Munkhnasan Dunguu(備註:1)說:培訓中心的師資,均由具有學士、碩士學位的專業教師組成,而課程以個人為基礎並以實用的方式教授,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自2009年以來,有興趣進入蒙古國立藝術文化大學的孩子們已經接受了成功的培訓,並且目前仍持續與學校密切合作中。

此次團員總數24人,除了團長Munkhnasan Dunguu及舞蹈老師Tegshjav Khurelbaatar之外,團員的年齡層在9~17歲,團員大多是第一來到台灣,詢問團長團員們有沒有不適應的地方,團長說完全沒有,孩子們心情非常雀躍,好像得到自由一樣,有一種長大的自由奔放的感覺,孩子們很期待這次的表演。


這次蒙古天賦訓練中心團隊來到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他們特別準備了豐富多元、展現蒙古各種風貌的表演內容:

首先,開場的是蒙古傳統手勢舞(Bieleerei)代表蒙古多種民族的歌舞;團長說:蒙古有19個不同部落,各族都有他們自己的歌和他們不同的服飾,透過這支舞曲來展現蒙古多元民族的歌舞。

舞者們穿著不同族的美麗服飾出場,在吭亮的歌聲中、身體靈動的舞姿,讓大家耳目一新。


接著,不間斷地演出:平原上的人們(The people of the plains)這是一種烏贊欽(Uzemchin)民俗的舞蹈,描繪了女孩的靈活性。舞台上一群平原上生活的人們呈現為背景,舞者出場模仿生活裡工作時手的各種姿態,又柔美的模仿大自然的姿態,如:風流動、 動物的姿態,如:鳥飛的舞姿;舞者靈巧的律動和大漠草原、天地人融合為一,看到蒙古的山河地貌廣闊,大家心也跟著牽動、遼闊合一。


有趣活潑的銜接,約定(Appointment這是一首幽默的傳統蒙古民歌。歌詞中敘述好朋友約定會面,結果有人遲到,兩方就互指對方遲到爽約,各自說詞都說自己的理由,例如:馬兒跑得慢、馬兒不走了、馬兒累了、……,吵來吵去…… ,最終,好朋友兩方還是和樂地再在一起玩。

兩方孩子在舞台上,童稚清甜的歌唱和悅耳的旋律,一來一往像說學逗唱一樣,耳根聽了好聽,世事難料凡事都有可能,誰說的有理已經不重要了。


蒙古舞曲:埃霍·纳丹(Eohor naadaan)布里亞德民俗歌舞展示了歌頌藍天的習俗和傳統。

在天地大漠、藍天遼闊、尊崇大自然天地萬物,深深感受蒙古的人們淳樸的特質。

接著,以古典芭蕾的演出,珍貴的女孩(Precious girls:這支一支古典舞蹈,刻畫了蒙古少女的美麗與高貴的氣息。

六位美麗的少女舞者,在樂音優雅下身動延展肢體,每個樂音的跳動都是精靈的舞蹈,舞者表現的恰如其分,猶如一場美麗的邂逅。


强健的靴子(Toohuu negen gos)這一個表演是在展示蒙古靴子的美觀性和功能性;住在蒙古的人們,一雙好的靴子是很重要的。

四位舞者透過舞蹈中腿的伸出、踩踏來秀出自己的靴子,互相較勁展示自己的靴子是最美麗,又不斷的踩踏展現靴子的功能堅固、耐用耐穿,實在有趣極了。


蒙古民謠:珠莱格勒腾(Mongolian Folk Song “Juurai Gelden”)歌曲展現了西部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快樂的女孩(Happy girls)展現了烏里安凱部落女孩的美麗與樂趣。


接著,以古典芭蕾的演出:心態(Mindset)/這個舞蹈用舞姿象徵著蝴蝶在春天、花谷裡的翩翩起舞。

八位少女舞者,輕盈飛舞展翅雙臂,跳躍旋轉起落,猶如蝴蝶快樂在山谷間花叢裡舞蹈。


期待精彩的柔身術/讓人亮眼,在音樂流暢中,舞台上出場了女舞者如在水中推動肢體,掌聲中表演的是蒙古柔身術(Contortion),展現了蒙古柔術的美妙之處。

團長Munkhnasan: 蒙古百年文化傳統軟骨功/柔身術,通常都是從小就開始鍛鍊,以女性的肢體較為柔軟為多數,在蒙古有不少小女孩,都從5歲左右就開始學習了。

軟骨功這樣的柔身術,在蒙古人視為是數百年來,重要的文化傳承,想要練好軟骨功,需要從5-6歲開始,在接受不間斷的身體嚴格的訓練,讓身體練習達到輕而易舉的彎曲起來,表情又似一點都不費力的程度;這樣的訓練過程需要練習專注力,以及身體足夠放鬆的境界才能做到,挑戰性極高,除此之外,不論是學習者或是表演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有充分的睡眠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以及練習或是表演前30-40分的柔身拉筋也是重要的。

表演者希望有一天,能夠站上國際舞台表演,將蒙古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最後一首舞曲,是雄壯的馬(A giant horse)展示了蒙古馬的雄壯威武。

六位舞者在高吭的傳統樂聲中,用身體的律動舞出馬上的強勁、雄壯、威武,與蒙古熱情奔放的情懷。

團長Munkhnasan:自己是從小就會騎馬的,以前是人人都會騎馬的,但是現在的蒙古是只有住在鄉下的人們和孩子才會騎馬。


在訪談結束前,Munkhnasan自己已是第九次來到台灣,身為IOV-國際民間藝術組織的成員,多次與台東的原住民部落彼此交流,熱愛傳統民俗藝術;舞蹈老師Tegshjav Khurelbaatar也說到,自己是第二次來到台灣,當時自己是20歲的舞者到南台灣表演,現在是舞蹈老師,喜歡台灣希望有機會帶蒙古的孩子們再來這個地方。他們倆位都表達感謝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主辦單位的邀請,希望有機會能再來到宜蘭,做更多的藝術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 2024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官網精彩畫面)

備註:

1.    Munkhnasan Dunguu/團長:IOV-國際民間藝術組織的成員,音樂家。                  
作品: Black Horse [Хар Морь] - Mongolian Traditional Classical Music Art-1998/2001- Full Album 蒙古傳統古典音樂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EeVnzLzLc                                                       MUNKHNASAN/專精:蒙古箏和先生/歌者及專精蒙古馬頭琴                           

    *非常悅耳好聽,推薦聆聽,其中除了蒙古傳統樂器的彈奏,還有蒙古族歌唱一種特殊的呼 麥唱法(備註:2),一個人的喉嚨中可以同時發出兩種不同音高的聲音,個人合唱音色更為複 雜。                                                                           

     蒙古的傳統樂曲與樂器: 蒙古民族傳統樂器,除了最具特色、名聲遠播的馬頭琴(Mongolian  Morin Khuur)外,還有蒙古四胡、火不思、蒙古筝、蒙古琵琶和托布秀爾及蒙古鼓(Mongolian Sihu, Huobusi, Mongolian Zheng, Mongolian Pipa, Tobshor and Mongolian Drums)等。 馬頭琴,最受蒙古人推崇。 也是蒙古人獨有的傳統樂器。

2.  呼嘜或呼麥(圖瓦語:хөөмей;蒙古語:ᠬᠥᠭᠡᠮᠡᠢ,鮑培轉寫:kögemei,西里爾字母:хөөмий,意為「咽喉」) 是一種典型運用泛音的歌唱方式(泛音唱法、喉音唱法、雙聲唱法、復音唱法,歌者能在一個持續的低音之上,同時唱出另一個像口哨聲的高音),被蒙古族、圖瓦人和位於阿爾泰地區的蒙古族(卡爾梅克人)、阿爾泰人、布里亞特人、通古斯人及楚科奇人應用在民俗音樂。                                                                                                      
     中國蒙古族與蒙古國的喉音唱法分別於2009年、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摘自: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