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須文宏
這是一個課後安親的舞蹈團體。
台灣人的孩子,課後安親大都是寫作業、補習為主,這一個由迪尼.達瑪莎麗(Dini Darmasari)創辦的工作室,則是以舞蹈為媒介,作為孩子課後學習的發展與寄託。
印尼中小學上課時間是上午7點到下午2或3點,課後在都市的父母便會為孩子安排輔導課程,有的跟台灣的爸媽一樣送補習班繼續課業補習,有的則是給孩子其它發展的嘗試,迪尼老師的舞蹈工作室就是專門進行課後舞蹈課程。每天下午4點到7點是他們的工作時間,帶領孩子依照不同年齡階層,學習傳統的文化、音樂、民謠及舞蹈。
從2000年成立至今,已歷23年。我問他這23年,給孩子的教學與教法有什麼變化? 老師的回答是:「我更重視文化的傳遞,透過文化的理解,愛上自我的文化。因此,教學中歷史文化的講述很重要,我要讓孩子能夠以當地人的角度去跳當地人的舞。」23年,他的教室已經擴增為兩處,學生也越來越多。
------------------------------
千島之國印尼,位於印度洋、太平洋,以及亞洲和澳洲大陸兩大洋兩大洲之間,共有17,507個島嶼,目前是全世界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超過2億。它的國名「印尼」是荷蘭人留下的,就是希臘語中「千島之國」的意思。
印尼的島嶼其實有一萬多個。從西部的亞齊延綿到東部的巴布亞,其間的距離超過了4,000公里。印尼一般分成四個地理區,從西到東分別為:大巽他群島(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加里曼丹四大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即小巽他群島,包括巴里、帝汶等)、馬魯古群島(舊稱摩鹿加群島,以出產香料著稱)、及位於新幾內亞島西半部的伊里安查亞。在這些星羅棋佈的小大島嶼上,總共住著有以馬來族為主的三百多個民族,其中最大的是爪哇族,有一億人之多。
印尼的首都是雅加達,也就是本團隊所在之處。
來自首都的團隊特徵是,都是都市的孩子,會以國之中央的態度看待傳統,想要表現整個國家的豐富面貌,對在地的理解會有「天龍化」的表現,有很多想像,對於現實的情況表現不一定能真切。
本團首次來台準備的節目,試著要展現印尼泱泱大國風範,團隊介紹寫的是「此團所呈現的是印尼不同區域,包含巴達維亞(Betawi)、東爪哇、巴布亞(Papua)、亞齊(Aceh)等地在內的舞蹈。」這樣的描述,實難讓閱讀者了解他們如何呈現不同區域的內涵。所以,就要來給它重新排列一下。
亞齊舞蹈
Bungo Jeumpa(黃玉蘭之歌)
Saman (薩曼舞)- 跪姿舞蹈,印尼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馬來人舞蹈
Selayang Pandang (潘當舞)
蘇門答臘舞蹈
Kampuang Nanjauh Dimato (蘇門答臘鄉愁歌)
Indang (搖擺樂)- 坐姿舞蹈,描述農村勞作的情景
巴塔維亞人的舞蹈
Yamko Rambe Yamko (龍之舞)
東努沙登加拉舞蹈
Sapu Tangan Dance (手絹舞)
巴布亞省舞蹈
Yospan Dance (巴布亞友誼之舞)
這11支舞曲,實際遺漏了加里曼丹、蘇拉維西兩大省分,這也顯示了印尼領土之廣闊。老師在訪問時開玩笑說: 「很多外國人以為印尼就只有峇里島呢! 」
------------------------------
舞碼中最讓人疑惑的便是巴塔維亞人的描述,此外,令人驚豔的薩曼舞總是出現在每個印尼團的舞單中。
巴塔維亞人(Batawi)並不是一個種族,而是針對雅加達附近各種族聚居融合的這群人的別稱。早期是荷蘭人先稱這些混血人們為Batavia,印尼人由於發音的關係就變成了Batawi。Batawi包含了前後來到這裡的中國人、日本人、荷蘭人,以及爪哇當地不同種族人們的混血成果,所以,文化的呈現自然包含了這些不同文化來源。
每次童玩節的印尼團體出演,總是期待他們的亞齊薩曼舞Saman dance。這種帶有伊斯蘭宗教崇拜的坐姿舞蹈,展現出男性崇拜儀式中的身心投入,透過身體與歌聲展現出驚人的外顯形象,可惜轉變成國家的學生舞蹈比賽內容後,看到的幾乎都是女生的舞蹈,那種在宗教崇拜中身心投入的迷茫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細緻與整齊的動作變化。這種原本透過歌聲展現的男性崇拜舞蹈,變化成為女性細緻整齊變化的舞蹈,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張力展現,各有風味,特別透過一邊歌聲、一邊拍擊,身姿的起起落落,不管看幾次都還是令人震撼。近年來的一些影像資料,開始有放音樂跳的Saman,這讓舞蹈的風味大減。
以下是男性Saman和女學生Saman的集結,或許可以做一比較。
https://youtu.be/_dVJq8cAcpY
https://youtu.be/SFURsWOKfiQ
https://youtu.be/qMl1vSI9IHA
------------------------------
團隊有三位成人一起受訪,行政管理是Nina,平時便是團長日常工作室事務的主管,而團長Dini負責舞蹈課程教學,另一位男性Dony則是此次隨團樂團的負責人。團長和樂團負責人都畢業於現今ISI藝術大學(Institute Seni Indonesia)的兩個不同地區的分校,其中Seni一字便是Art的意思。團長是傳統舞蹈專長,而樂團負責人則是傳統音樂。
本團演出時的音樂呈現令人吃驚。所有舞蹈搭配的樂器都是一樣的,有印尼傳統樂器,也有外來樂器,乍聽之下有著搖滾的感覺。樂團樂器有7種,其中4種敲擊樂器分別是:
Tambour(手鼓) Totobuang
Tifa Talempong(小壺鑼)
另外還有來自東方的竹笛,和西方樂器烏克麗麗與吉他。這樣的樂器配置,與印尼的歷史際遇有關。歷史上先後受到中國、荷蘭、葡萄牙等國家的影響,帶來了上述的樂器,上述的配置,除了帶來舞台上更豐富的音樂呈現外,也在表達印尼文化的多元。訪問中老師還特別指出,「二胡也是我們來自中國、日本的樂器。而烏克麗麗隨著葡萄牙人沿著太平洋一路帶進巴布亞、斐濟、夏威夷、墨西哥,也成為印尼的樂器之一。實際上,除了4絃的ukulele外,還有一種6絃的guitale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