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童心善
庄他武里舞團來自泰國東部靠近柬埔寨的濱海市鎮,鄰近寮國之外,越南、中國文化和泰國文化相互融合。除了帶來東北伊善地區的舞蹈音樂,也演繹了一段民間改編自泰國史詩Ramakien拉瑪堅(印度Ramayana傳至泰國後成為泰國版),口耳相傳的人魚故事。
不過,團隊為了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省略了大部分敘述,且由男生扮演人魚公主Suphanna Matcha,女生扮演猴王Hanuman,製造不同的舞台效果。
如果我們以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民間舞(Folk Dance)來劃分,前者在泰國以Khon悾舞、Lakhon為代表。Khon是從史詩作品Ramakien發展出來的舞蹈形式,早期只是皇宮內的娛樂,所有舞者皆為男性,戴著不同角色的面具,配著各式打擊樂,非常戲劇化。Lakhon取材更廣泛,除了Ramakien,Jatakas(本生經)或是民間故事,舞蹈形式也比Khon更自由,多是女生擔任團體舞者,透過手勢、軀幹的擺動來呈現大城府Ayuthaya生活的樣貌。
民間舞(Folk Dance或泰語稱Fawn Dance)則是各地不同族群的舞蹈,團隊帶來了幾支舞作:
1. 屬於東北Isan依善地區的民間舞,Serng Kapo (椰殼舞 ):Kapo是依善地區語言椰子的意思,男孩女孩兒手持椰子殼敲擊、互動社交,舞蹈通常搭配大型泰國木琴ponglang進行。
2. Phu Thai族民間舞:Phu Thai族群主要居住在越南,泰國西北地區及寮國也有族群分布。團隊帶來的這支來自Nakhon Phanom省的Phu Thai族群舞蹈,男女對跳,或以圓圈、或以相互靠近互繞方式隨著音樂舞動,但絕對不能碰觸彼此。
3. Po-et Wong Song Nang Hai (Dance of Jar Lady)瓦罐舞:由在Kalasin College of Dramatic Arts 學校任教的Niya (Cherdchu) Rangsena老師,融合泰國古典舞及Isan地區民間舞,編創的一支舞蹈,保留了傳統戲劇結構。透過手、腳姿勢,或招手、甩手指、或交叉雙手打罐子、提罐子,而腿和腳則是屈膝、拖腳、擰髖、擺頭,將重量釋放到雙腿上,以穩定地支撐後仰、傾斜、扭轉身體的姿勢。舞者在I-san民謠樂隊Pong Lang的伴奏下,透過在舞台上上下走動、或者在罐子周圍走動,展現舞姿,是各種泰國現代舞蹈風格表演受人喜愛的一支舞作。
4. Bai Si Su Khwan迎賓舞:Bai Si是東北依善地區甚至鄰居寮國、雲南西雙版納都有的一種民間信仰,招喚神靈(Su Khwan),特別是會帶來好運(Kwan)的神靈,流傳至今,用來歡迎重要訪客,以絲線綁在賓客手腕上,象徵著好運留存。至於出場時,捧著的Bai Si樹,以香蕉葉折疊而成,象徵山也是宇宙中心。
訪談結束前,團長問:「你覺得泰國團隊表現如何?泰國人如何?」
我說:「泰國人友善、好客之外,對於文化交流,更是以最真誠的心來對待」,大家認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