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童心善
13世紀之前,愛沙尼亞的歷史並沒有文字記錄。近代愛沙尼亞經歷各種戰爭及不同政權統治,目前能夠收集到的相關民俗文化資料,多是在1960年代從匈牙利開始的Folk Revival民俗文化復興潮流運動中,逐漸採集研究整理出來的。代表團隊接受訪問的Leanne Barbo,清楚的說:「我認為傳統的民俗舞蹈或音樂,不能因為舞台演出,就將之改變形式,只保留一點點民俗的東西,其餘用華麗的技巧或服飾包裝,那絕對不是傳統民俗文化。」
波羅的文化圈
通常說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是波羅地海三國,但就語言系統來看,愛沙尼亞和芬蘭、匈牙利一樣同屬Finno Ugric語族,後兩國則屬於印歐語系下的波羅的-斯拉夫語族。即便如此,這三個國家的傳統文化除了受到西歐文化影響外,彼此也相互交流。來自首都塔林,帶來全國各地的傳統舞蹈及音樂、歌謠,就是要讓大家有機會全面性的認識愛沙尼亞。如果以保留傳統文化豐富程度來看,東南方的Seto地區、北部芬蘭灣的Kuusalu地區以及西邊Riga灣中的Kihnu島是現代社會中保留當地傳統文化最豐富的的地區。Seto地區的原住民,除了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愛沙尼亞語不同,算是烏拉爾語的一種方言,彼此不太能溝通)也宗教信仰(東方正教會)的關係,傳統文化相較於其他的基督教會能夠更完整的保留下來。相關的愛沙尼亞、波羅的文化,前一次的訪談紀錄可一併參考:2013。先來看看這三個地區的舞蹈音樂:
北部地區 Dance from Kuusalu (大約是A、a中間靠海的位置)
Ingliskadrill 英式方舞
foto credit researchgate.net
A – North Estonia; B – South Estonia; C – West Estonia; a – coastal zone of Northeast Estonia; b 1 – Mulgimaa region; b 2 – Setomaa region; c – western Saaremaa
|
此區的舞蹈多是18、19世紀流行於歐洲各地的舞蹈形式,Ingliskadrill是代表之一。
東南方Dance from Setomma (b2)
Setos婦女的傳統服飾,團隊因為行李及氣候關係並沒有帶。
俄羅斯式的方舞 Kadrel no1
Riga灣的基努島 Dance from Kihnu (左下方斜線小島)
Fisherman
除了以上三個地區外,大部分的愛沙尼亞舞蹈就如同其他西歐、中歐國家、地區,常見的Waltz(華爾滋)、Polka(波卡)、Reinlender(用字來源德語,部分歐洲國家稱為Schottische的慢板Polka舞蹈形式)以及Contra dance(行列舞)、Kadrill/Kadrel(方舞)等等,當然,也因所處的區域位置而有不太一樣的舞風。此外,從歐洲其他地區傳入愛沙尼亞的舞蹈風格,比如從聖彼得堡來的Alexdra Waltz,也是當時在聖彼得堡流行的舞蹈。不過,若要說真正愛沙尼亞的舞蹈形式,是Labajalg這種三拍子較快速旋轉的雙人舞蹈,在華爾滋傳入愛沙尼亞之前,就出現在該國的北部、西部地區。
樂器
Kannel
最能夠代表愛沙尼亞傳統樂器的,當屬Kannel這種屬於齊特琴(Zither)家族樂器。琴弦從6-13根不等,每根弦一個音,只能用單手彈撥,不按壓,Kannel在波羅的文化圈從芬蘭、Ingria地區(又區分為Izor Kannel、Votic Kannel)、Karelian Kannel以及Veps 都有這個樂器。Leanne with Kannel / Foto credit: Kultuur.ee |
Torupill / Estonia Bagpipe
關於Torupill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16世紀,不過,沒有人能確認它到底如何形成?怎麼成為普遍流行於愛沙尼亞的一種樂器?有人猜測可能是日耳曼人留下的影響,至於音樂曲調則可確認的是,北部及西部地區受瑞典文化影響至深(歷史上,Swedish Empire瑞典王國的17、18世紀勢力範圍擴及芬蘭及波羅的海周圍)。
和巴爾幹國家的風笛來自羊皮不一樣的是,這兒的袋囊取材來自Grey Seal輝海豹的胃或肚子,當然也有其他動物皮製作的Torupill。不過,「用海豹的胃或肚子製作其實真的很環保,因為牠們常常因為魚鉤或漁網卡住而往生,身體提供給其他動物,人類取用部分器官。我的冰箱裡還保存著海豹胃,希望有一天能夠以傳統的方式復原製作,別擔心,我一定會在外頭層層包上至少20層,你一定不會聞到怪味的。」Leanne笑著回答。
歌唱
Seto地區的複音歌唱Leelo
列入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資產項目的Leelo,這一次團隊並沒有帶來相關的演出,期待日後有機會見識。
其他地區的Regilaul歌唱
除了Seto地區的複音歌唱,其他地區普遍的Regilaul歌唱方式則是由一人領唱,其他人跟著以同樣的音調、歌詞重複,有點像答唱的概念,只不過用同樣的一段旋律。不過呢,跟隨的人可以自己稍微變化一下音調,不然一直重複實在太無趣了。
來聽聽團隊的Regilaul歌唱
後記
Leanne和2013到訪童玩節的Leeiskad團隊團長Kristiina Siig是好朋友,Leanne主修民俗音樂、歌唱,Kristiina專攻舞蹈,對於一般舞台性演出的藝術節不甚滿意,決定致力改變一般人對於民俗舞蹈音樂的刻板印象(老人家時代的東西、一點都不酷、很老派等等),期望將原本就在生活當中的民俗,重新導回現代社會,因此,在2012年和其他朋友一起寫計畫申請補助,辦理SABATANTS festival。這個為期三天的活動,只有音樂、舞蹈工作坊,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大小朋友只學習跳舞、歌唱、音樂,最後一個晚上的通霄晚會,讓三天的學習施展身手到清晨六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