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日本龍巳會(Tatsumikai)


石雅如

龍巳會成立於福島縣南會津町主要成員多是田島保育園的畢業校友。田島保育園是一所學齡前(兩個月到五歲)托兒所,園長渡部久留美在課程中特別設計有關培養節奏和韻律的簡易課程。2007年,為了讓保育園畢業的小朋友延續節奏和韻律的課程,成立和太鼓團,草創期加入的成員剛好都是龍年和蛇年出生的,所以命名為龍巳會。這批草創時期就加入的團員,目前最年長的已經是高中生,這群主力成員被稱為白鼓隊,演出時身穿白色的服裝。小學部的成員身穿紅黑色的演出服。








龍巳會非常重視團員的教育,特別強調會津精神,渡部麻衣教練說,所謂的會津精神即是武士道精神。本團將江戶時代陸奧國會津藩第五代藩主松平容頌重視教育,設立會津藩校日新館教育年輕武士後代遵守的日新館童子訓規章,加以活化。幕府時期會津藩士六歲到九歲的子弟,會十人編組,每天集會時年長者會質問幼年子弟反醒是否違反基本六條規章,稱為十人規章(什の掟)龍巳會版本的守則,保留有尊敬長上、不怯懦,加了說謝謝和對不起等,也保留「什の掟」絕對嚴守紀律的名句「不行就是不行」(ならぬことはならぬものです)




教練渡部麻衣和佐藤翔太表示,本團的和太鼓、篠笛和鑼等樂器的教師們最初是接受教職員訓練基礎課程,自己再努力練習累積實力,現在本團所有的演出曲目都是老師們共同創作。呼應會津的武士道精神,本團主要的創作內容也以反映會津地區的歷史題材為主,其中白虎隊正是本團的演出代表曲目之一。這個曲目在描寫1868年戊辰戰爭時,擁護幕府勢力的會津藩十六、十七歲的少年武士們組成白虎隊,在會津戰爭中負傷被送往山上,,二十名負傷青少年遠眺山下若松城大火,誤以為城內家人和藩主已經受害,紛紛切腹自盡的悲壯歷史。演出過程可以看到三名持武士刀的武士,所有鼓手也是以揮動武士刀的姿態擊鼓。這首曲子充滿雄壯氣魄,充分展現當時武士視死如歸的精神。




每年七月,位於會津田島中心地帶的田出宇賀神社和熊野神社都會辦理傳統祭典,這個歷史悠久的祭典已經有長達八百周年的歷史,稱為會津田島祇園祭,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和京都祇園及博多祇園山笠並稱為日本三大祇園祭。從成立以來,龍巳會近十年都擔任會津田島祇園祭的開場表演團隊,今年也是在參加祭典演出結束後前來童玩節。今年祇園祭開場演出的曲目是八咫鴉天狐白狐,也有安排在童玩節演出。八咫鴉是日本神武天皇東征時帶路的神使,而田出宇賀神社祭拜的主神正是被奉為日本天皇始祖,神道中最高地位,神武天皇的祖先, 掌管太陽的天照大御神。演出過程中鼓手身穿黑色連帽罩衫,營造神話的神祕色彩,手持金色鼓棒擺出持弓姿態的鼓手,正是演繹神武天皇東征金鵄現身的耀眼金光。另一首曲目天狐白狐,在演出過程中鼓手會帶著白狐面具以巨型球棒敲打太鼓,充滿震撼力。日本稱修練千年的神狐為天狐,而白狐被認為是稻荷大明神的神使。稻荷大明神是主掌五穀豐收之神。傳說過去南會津田島地區的山中常常可以看到狐火,而人們認為看到狐火出現表示白狐正為了傳遞神的使命而忙碌著。




龍巳會希望能將打太鼓的歡樂傳遞給觀眾,也安排了以大風吹遊戲的概念,在舞台中央排列六面太鼓但安排了七位鼓者,進行太鼓笑鬧強奪戰,取名為另外兩首曲目祭祀花宴,則是將各式各樣宴會酒酣耳熱的氣氛快樂呈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