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泰國春武里府玫瑰花園中學舞團(Suankularb Wittayalai Chonburi Group)


石雅如

泰皇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創立玫瑰花園中學全泰國共有十一所本團是第七所位於春武里府的玫瑰花園中學。為了保存和推廣樂舞,春武里玫瑰中學在2007年成立舞樂團。校內樂團分為傳統泰樂團和現代樂團,這次來台的是傳統泰樂團,由Sarun Songtaun老師帶領;至於舞團主要學習現代舞和傳統舞,傳統舞蹈分為古典倥舞和民俗舞蹈,舞團指導老師Phongthep Normpanyakul是舞蹈碩士,專長是倥舞,老師說倥舞動作較緩慢繁複,民俗舞蹈較簡單且歡樂,這次來台呼應童玩節主題展現,選擇純民俗樂舞曲目。





每場第一支演出的曲目是泰國北部地區的舞蹈,改編自泰國著名文學詩篇帕羅賦(Phra Lo)的潘舞(FonPhan)。帕羅賦的故事發生背景在北方的帕府(Phrae),內容是關於俊美高貴的帕羅王和他心愛的兩個女人一起死亡的悲劇愛情故事,故事起源於泰國民間傳說故事,後來成為泰國文學傑作。有研究者從文筆內容推論應該是皇室貴族作品,帕羅賦被泰皇拉瑪六世的皇家文學俱樂部選為泰國最佳抒情詩代表作品。團隊演出的橋段是帕羅王和心愛女子在瀑布泉水旁相偎相依愛戀的甜美時光。這段演出熱戀肢體接觸親暱,展現泰國北方的舞蹈動作姿態細膩,優雅動人。




第二支演出曲目是中部地區的長鼓舞。觀賞團隊表演中部地區的長鼓舞(Ram Thet Therng Klong Yao)的時候,會發現舞者臉上會塗著黃白色粉末,那是野生黃香楝樹皮粉(Thanaka)。事實上在臉上塗黃香楝粉原本是緬甸的傳統,緬甸女性把黃香楝粉抹在臉上,據悉可以防止曬黑又有清涼功效,加上黃香楝粉會散發芳香,也可以驅趕蚊蟲。團隊說這項緬甸女性的千年傳統,十八世紀隨著泰緬戰爭傳入泰國,不過在泰國不限女性,男生也會塗抹。長鼓舞通常在婚禮等各式慶典中出現,帶動熱鬧氣氛,演出時觀眾可充分感受到活潑生動輕鬆的泰式歡鬧,這支舞曾讓玫瑰中學在教育部民俗舞蹈競賽中獲得第二名的榮耀。




第三支展演的曲目是南部地區北大年府的扇子舞(Ram TaliKipas)。泰國南部地區鄰近馬來西亞,舞者穿著具備伊斯蘭特色的布裙搭配顏色亮麗的羽毛扇子翩翩起舞,這首曲子也常出現在慶典上,展現泰國南方風情。




第四個舞蹈展演的相關地區是東北部伊善地區(Isan),泰國東北部地區有許多原住民部族,這各地區的舞蹈特色就是呈現部落生活樣貌。團隊帶來兩支部落舞蹈,分別是:捕魚工作(Serng Sawing)和椰子手鼓(Serng Kapo)。前者描述部落居民手持工具在河中捕捉水生動物,依照原本部落男女分工本為純女性舞蹈,但現在的設計男女已可一起共舞。第二首的椰子手鼓是和柬埔寨交界處的部落傳說,這地區的男孩和女孩會以椰子殼嬉戲,跳舞的過程從自己打自己的椰子殼到彼此對敲,根據傳說,如果男女雙方對敲時有人的椰子殼被打破了,他們就會結婚。




泰國是佛教國家團隊最後演出曲目的是受到印度佛教影響的古老傳說,帕蘇東王子(PhraSuthon)和半人半鳥的瑪諾拉公主(Manora)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泰國中部和東北部及其鄰近的寮國普遍流傳,內容是獵人在森林發現有著翅膀的美女,將他奉獻給王子。日久生情兩人相戀,遭人忌妒,設計陷害意圖犧牲瑪諾拉。結果瑪諾拉用計奪回翅膀飛回森林,王子為愛拋棄一切,最後終成眷屬喜劇收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