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Cultural Center "Gatalinka"卡塔琳卡文化中心兒童舞團


訪談整理/童心善

有位媽媽對於自己民族的民俗舞蹈音樂發展著迷成痴,不僅研究服裝、飾品,甚至女生髮型、髮飾的演變都包含在內。於是,寫了計畫申請經費,將克羅埃西亞族人居住地區的髮型徹底的調查,即便是相鄰兩個村落,髮型完全不同,也要慢慢地採集資料,並威脅利誘髮色較淺的女兒不能剪掉長髮,擔任模特兒將整編方法拍照整理,最後集結成冊克羅埃西亞語與英語對照的民族髮型百科-Ethno Hairstyle of Croatia,這位母親就是"Gatalinka"卡塔琳卡文化中心兒童舞團團長Blanka Žakula女士。

成冊出版的髮型演變百科


對細節如此講究的團長,帶來的服飾及相關舞蹈周邊事物自然相當可觀,透過Blanka的細心解說,我們來認識克羅埃西亞的民俗舞蹈、音樂、服飾:

民俗地區地圖
Courtesy Croatia Exclusive.com



東部Slavonia地區

地圖綠色區塊,最東邊的Slavonia地區,由於土壤肥沃、農業發達,二個世紀之前,這個地區稱為Kingdom of Slavonia是哈布斯堡王國一員Kingdom of Croatia底下的一個自治王國,因而此區相較於其他地區富裕許多。從此區出土的考古資料發現羅馬時代的貴族婦女髮型和當地婦女傳統髮型相當接近,推測在羅馬時代當地婦女協助貴族設計髮型之後帶回此地。

Kolo是克羅埃西亞最常見的一種團體半圓圈舞蹈形式,當然不同地區、不同村落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音樂和舞步。Slavonia地區的Kolo,以女生為主,特別是未婚的女性,除了透過圍成圈的舞蹈展示美麗多層次的服飾,也是結識男子的社交場合。全村落最有才華的女生會擔任領唱者(počimalja),以固定旋律曲式,即興編撰歌詞領唱,其他一起跳Kolo舞的村民跟著答唱,歌唱內容多為村落內發生的大小事,甚至男女生之間的八卦,有時候用詞也非常刻薄,這兒的女生非常直白,也具主導權。

影片1-1:領唱示範
                                                                          
影片1-2:領唱及應答同時搭配Kolo舞蹈的形式

富裕的生活表現在服飾上,女生就是多層次的裙裝,蓬鬆的袖子加上精緻的蕾絲刺繡,以及代表財富的金幣除了頸部,頭飾、腰飾上也有為數不少的金幣。沉重的服飾影響了步行及位移,因此,Slavonia地區的舞蹈只有上下震動以及輕巧的左右移動讓金幣發出聲響,以昭告世人身分地位。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渾圓豐滿加上多層次裙裝是女生臀大多產的象徵,在Slavonia地區特別顯著。

服飾代表


影片2:團隊帶來的Slavonia地區舞蹈
全團孩子年紀都小,Blanka特別讓孩子扮演主保日節慶活動期間,教堂儀式結束後,在教堂周邊廣場市集熱鬧滾滾的景象。有幫人看手相、賣假金幣的吉普賽女人、拿著各式產品展示的攤販主人、玩木頭小馬的小男孩特別要提的是克羅埃西亞主要是斯拉夫民族,對於紅色的熱愛大約和華人差不多,紅色有避邪驅魔、保護身體的意味,連吉普賽女生的褲襪都是紅色可見一班。

Blanka特別說明,Slavonia很重要的一項傳統樂器稱為Croatian Gajde(Bagpipe,蓋達或羊皮囊袋笛),跟只有一支旋律管(chanter)的蓋達不太一樣,另一支可以持續發出長音的管(Drone)放在肩上,吹奏時就有旋律和節奏兩種聲,比只有單一支旋律管的蓋達聽起來和諧悅耳。而團隊在各種服裝道具塞滿行李箱之下,加上Gajdechanter洞孔需要蜂蠟來填塞調整音準,天氣炎熱的台灣讓孩子跳舞途中喘口氣都很難,更何況吹奏蓋達需要先補滿氣在袋囊內,蜂蠟更不容易塑形,還有還有,羊皮囊每天都需要透風陰乾,否則那個味道,所以宜蘭童玩節看不到道地的這種樂器。


中部Continental Croatia (Central Croatia)以及首都Zagreb地區

地圖土黃色區塊,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克羅埃西亞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居住其中的人民因政治、經濟環境遷徙,文化的交流影響深遠。中北部地區和奧地利、匈牙利王國交流頻繁,而中南部則和波士尼亞往來。團隊對於服裝細節的重視程度,從樂師每次的演出服裝中可見端倪,其中有位頭上戴有紅色頭飾的女孩兒(下圖左邊第三位),來自中南部Moslavina,代表女孩兒已成年不再是小女生,可以接受男女之間的情愛挑逗。
影片1Moslavina地區音樂
其實樂師們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貝多芬的歡樂頌(Ode to Joy),接著是Moslavina地區的polka舞曲、kolo舞曲、Valpovo舞曲、Todok舞曲、Rukavice舞曲等等,主要的樂器當然是Samicab薩米卡四弦琴搭配Tamburica這個魯特琴家族的弦樂器。以歡樂頌開始的最主要意義是讓觀眾了解,民俗樂器不一定只用在民俗音樂舞蹈上,古典曲目一樣能夠彈奏。

傳統上,農民在牧牛、羊時,會隨身攜帶簡單方便玩耍的樂器,比如Samica四弦琴或者Dvojnice笛子,打發時間創作自己喜歡的曲子,比起現代人對著臉書尋求存在感,似乎有趣的多。

來聽聽Dvojnice木笛吹奏出來的音樂:



影片2:來自首都Zagreb地區的洋娃娃模仿遊戲組曲
團員們年紀小,要穿著真正的傳統服飾不僅相當耗時,也承受不了重量,因此老師以20世紀初的都市流行服飾,加上孩子們常玩的小遊戲來呈現不僅鄉村,城市也有屬於城市本身的傳統,包括女生手裡的扇子、手提小包是當時歐洲仕女們的模樣;男生的吊帶褲代表小男孩,沒有穿吊帶的則表示成年了。


影片3:來自首都隔壁縣郡Zagreb county地區Dežanovac村落的舞蹈,以簡單的Klop polkaoberštajertraplandrmeš音樂帶入遊戲式動作設計。



西北部Istria地區

地圖灰色區塊編號1和2,Istria是亞得里亞海的一個半島,傳統民俗音樂是特有的五聲音階,稱為Istria Scale,唱歌時將氣集中在鼻腔的發聲方式,讓這個地區的音樂呈現鼻音很重的特色,而兩聲部加上結束一定是合為一部或者各自八度音高結尾的即興唱法、配上sopele管樂器、單管蓋達,登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無形文化資產項目內。

Istria半島南部有個小島Susak,這兒女生的裙子非常的短,當全世界女孩流行穿長裙的年代,她們超短的迷你裙(而且還不分年紀,一樣多層次的襯裙),走在流行最前端。
服飾參考圖片:

Dinara地區

地圖灰色區塊編號3,Dinara山是沿著亞得里亞海從阿爾卑斯山往東南延伸,東南歐的一條主要山脈,這一區居民主要是1415世紀克羅埃西亞王國或威尼斯共和國境內的Valchs人,說著羅馬拉丁語,不過隨著時間演變,幾乎和1617世紀才從鄂圖曼土耳其遷至此地的斯拉夫人同化了。山區生活貧困,反映在舞蹈服裝上,也就較為平實簡單。

服飾參考

Dalmatia地區

地圖藍色區塊,沿著亞得里亞海岸再往南是Dalmatia地區,這個名稱沿用羅馬帝國時代此區行省的舊名,可想而知這兒的文化受到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影響之深。由於此地居民多從事航海貿易,不論水手、經商往返的商人、王公貴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就這樣帶到各地。團隊帶來Korčula島上的音樂與舞蹈和台灣觀眾分享,描述嘉年華活動期間村民跳舞慶祝的場景,用西歐常見的行列社交舞形式呈現:


對於一個連每一村落的服飾,上至頭飾、耳環樣式、手提包,下至褲襪顏色、鞋子樣式都非常講究的舞團來說,傳統文化要展現的就是這樣真實的樣貌,孩子雖然年紀小,師長們對細節的要求一點一滴地存入孩子心中。傳統技藝要能代代流傳,最重要的是要能在當代存活,活的技術才有機會被看見。雖然現今已不再流行繁複的編髮髮型,不過,為了要能將這類基本編髮技巧讓後代子孫明白,Blanka1998年起,每年的四月舉辦傳統編髮的研討會,傳授編髮技巧;六月的第一個周日舉辦美髮造型比賽,條件是必須融入傳統編髮藝術;九月則是世界美髮造型展示,透過這樣有系統計畫的方式,克羅埃西亞女生的頂上功夫將隨著時代變化而有不一樣的面貌。

附圖:樂師們在演藝廳演出時,特別又換上一套Slavonia地區的服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