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薩爾瓦多故鄉之歌民俗及拉丁美洲樂團 (Grupo de música folklórica y latinoamericana : Canto de mi tierra)


石雅如



來自薩爾瓦多中部Santiago Texacuangos鎮的故鄉之歌樂團,為了表達對拉丁美洲其他地區的兄弟情誼,會在演唱過程中使用各式拉丁美洲的傳統樂器,是以表演過程中觀眾可以聽到以南美洲安地斯地區各式樂器演譯的中美洲歌謠,這也是團名中出現拉丁美洲的原意。團長Raúl Oswaldo Flores Jaco表示,本團會唱所有中南美洲的特色民謠,但這次參加童玩節代表薩爾瓦多,所以特別揀選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薩國歌謠和台灣的朋友分享。




團員Carlos Leiva是薩爾瓦多知名民俗舞蹈專家Marcia Gudiel的弟子,將這次來台演出的選曲進一步說明,本團除了儘量就國內各行政地理空間分布選曲,演出歌曲也可區分為傳統民謠 ( canción folklórica)和意象民俗(proyección folklórica)民謠,傳統民謠指的是民間傳唱多年作者因為年代久遠無可考的歌謠,意象民俗民謠則是知道創作者,歌曲風格貼近傳統。首先介紹四首傳統民謠,分別是犰狳(El Pitero)、麵包師之歌(El son del Panadero)、彩色小牛(El Torito Pinto)和卡卡歐貝拉(Cacaopera)。犰狳之歌和彩色小牛是中美洲地區知名的民謠,前者描繪獵捕犰狳的狀況在鄰國宏都拉斯也普遍傳唱;後者則是形容西班牙殖民時期傳入的鬥牛活動的在地化情形,在哥斯大黎加也頗具知名度。這些在中美洲國家之間流通的民謠,儘管歌名和旋律相同,但歌詞和舞蹈內容會依照國情不同略有變化。麵包師之歌是薩爾瓦多西部Izalco省的民謠舞曲,描寫當地人為了邀請舞伴跳舞不烤麵包的有趣景況。卡卡歐貝拉是薩國東部地區的城市,此曲描述該區Cacahuila原住民族,模仿森林中各種鳥類的動作。





至於意象民俗民謠首先推薦薩國國寶級大師Pancho Lara的作品:賣煤炭的人(El Carbonero)、帕瓦斯山丘(Cerrito de Las Pavas)和恰拉德南哥(Chalatenango);賣煤炭的人這首歌被稱為薩爾瓦多第二國歌,歌詞內容描寫居住在聖薩爾瓦多火山地區運賣煤炭營生的勞動生活,寫實的歌詞觸動人心,推出後轟動傳唱無人不知。其他兩首則是讚頌該國中部地區的山岳和北部城鎮之美。




第二位推薦的是本團團員薩爾瓦多大學教授César Merlos的恩師,創立薩國民謠音律蘇克調(xuc)Paquito Palaviccini知名作品:置身在勾胡得貝格(Adentro Cojutepeque)和聖米格爾嘉年華(El Carnaval de San Miguel);置身於勾胡得貝格這首歌描寫身處於薩國中部地區的勾胡得貝格市可以感受到的繽紛歡樂,該城曾經四度因為地震天災影響替代聖薩爾瓦多成為薩國首都,這首歌曲描寫該城市居民天性熱情歡樂,每年辦理節慶時張燈結綵喜洋洋的景象。另一首作品聖米格爾嘉年華,描寫薩國東部大城聖米格爾市每年舉辦該國主保聖母慶典時,不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共同歡度的美好時光。




第三位要推薦給大家的是薩爾瓦多知名民族舞蹈家暨民俗研究專家Marcia Gudiel的作品,帕奇馬爾戈的取水者(Los Aguateros de Pachimalco)。該編舞家長期研究該國民俗舞蹈,將該國南部帕奇馬爾戈的原住民部落取水過程編寫為樂舞。第四位推薦的是從美國回鄉的音樂家Saúl López,見到故鄉德南新戈(Tenancingo)因為內戰變得殘破,特別寫了德南新戈的帽子(Sombrerito de Tenancingo)。德南新戈是薩爾瓦多的製帽重鎮,以生產棕梠葉手工編織的草帽知名。草帽是農民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樂家特別藉由這首曲子向故鄉製作的草帽致敬。




最後一首推薦的歌曲叫做我的小祖國(Patria Chiquita Mía),這首是1980年代薩爾瓦多國家解放運動時期活躍的音樂團體Cutumay Camones的名曲。Cutumay Camones原本是位於薩爾瓦多西部聖塔安納(Santa Ana)省的小城名稱,1981年馬蒂民族解放陣線(FMLN)就是從這裡開始左派游擊活動。為了撫慰在和政府軍交火下慘遭暴力攻擊的民眾,加上人民革命軍(ERP)認為解放運動需要對外的文化大使以尋求支持,於是成立這支樂團,唱誦具有薩爾瓦多本地文化特色的流行歌曲。這首我的小祖國是以詩人Marvín Garea作品為詞,由該團成員Francisco Manzanares (又名Paco Cutumay)譜曲,內容描寫國家山河之美和稱頌各地特色物產豐饒,對於國家遭受戰火蹂躪的憐惜,和對美好未來開展的期待。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