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3

吉爾吉斯阿迪斯歌唱舞蹈團 (“Adis” Vocal-choreographic Ensemble)


石雅如



阿迪斯歌唱舞蹈團來自吉爾吉斯首都比斯凱克(Biskek),於2001年由團長Tatiana Masievskaya和母親共同創立的。團名Adis可以當男孩的名字,字面的意思是英勇。團隊的成員主要是兒童藝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對於能以吉爾吉斯傳統民俗和世界交流感到光榮。團隊表演時,觀眾都很難忽視演出服裝和帽子上的美麗花樣,設計的靈感來自游牧民族傳統生活。紅黃搭配的服裝正是吉爾吉斯的國旗顏色,黃色的線條正是國旗上三條交錯線條,象徵蒙古包搭造的木製架構,因為吉爾吉斯搭建蒙古包的傳統知識和技能是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至於其他的裝飾花樣,正是吉爾吉斯2012年列入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的補花氈(Shyrdak)的圖樣。羊毛手工製的地毯或壁毯(Ala-kiyiz)和傳統遊牧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用來禦寒或裝飾蒙古包。補花氈(Shyrdak)是以彩布交疊套剪,剪出的圖樣是草原生活見到的動物、植物和大自然現象,像是羊角、鹿角、獸骨、樹枝或是雲朵,因為是用不同顏色的布相套剪出圖樣,所以成品會呈現不同顏色的圖案正反對補。這些設計再再顯示團隊展示國家文化,推動延續族群文化的用心。




接受訪問的團員Janara,吉爾吉斯伊賽克湖畔岩石上就有古代祖先留下許多動植物的圖騰,就是補花氈圖案的起源。伊賽克湖(Issyk-kul)位於吉爾吉斯西北部,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主要水源是高山積雪融化,終年不結冰,所以又稱為暖湖。這次團隊的舞蹈演出中,便以男舞者在舞台上拉開巨大的藍色布塊象徵清澈的湖水,女舞者們在其中戲水的和樂景象。除了伊賽克湖,另外還有演出月光下的河流曲目,舞者以細膩的手部動作表現出河水從天山山脈綿延不斷流下的景象。除了表現自然環境的景象,強調遊牧民族豪邁活潑的動態生活,也是這次團隊在童玩節曲目安排的核心之一,像是金色神鷹(Berkuty)和黑色駿馬(Kara Jorgo),前者由男舞者展現吉爾吉斯的國鳥金色神鷹在空中翱翔雄偉強壯的氣勢,後者看到舞者們以敏捷靈巧的動作,表現遊牧民族精湛的騎馬技術。




吉爾吉斯擁有豐富的遊牧民族文化傳統,其中英雄史詩瑪納斯(Manas)集結了所有的精華。瑪納斯史詩是該國自西元九世紀以來的千年國族歷史傳說,依照國族英雄及其兒孫的名字分為三部曲:瑪納斯(Manas)、賽門岱(Semetei)和賽德科(Seitek)2013年瑪納斯三部曲列入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三部份各有其獨特的旋律和敘事風格。史詩三部曲擁有豐富的戲劇性和生活哲學,內容反映了吉爾吉斯的社會價值觀口述歷史的知識,由於史詩長度驚人計五十萬句,連續唱誦不斷需要十多個小時,吉爾吉斯的史詩唱誦者,會在大型聚會或節慶時伴隨三弦琴火不思(Komus)的音律公開唱誦較短版的。透過口頭傳播代代相傳的史詩,讓吉爾吉斯人記住祖先如何勇敢反抗異族入侵,建立吉爾吉斯民族的文化認同。火不思是吉爾吉斯的傳統樂器,通常會伴隨吟遊詩人即興演出。這次隨行演出的還有樂團三位樂師吹奏傳統陶笛口弦琴和彈奏三弦琴火不思。樂師以幽默有趣的競技方式表現了高超的彈奏技巧,除了手指頭快速地以誇張的方式撥弦、彈弦,時而把火不思倒放,又或是變化坐姿,搭配錚錚琴聲,聽者不無拍案叫好。這次吉爾吉斯團隊的演出濃縮了該國文化資產精華,為童玩節的觀眾帶來世界文化遺產的豐盛饗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