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保加利亞小鈴鐺 BULGARIA-CHILDREN YOUTH FOLK DANCE ENSEMBLE ZVANCHE

訪談整理/童心善
Zvanche (音近司坊切)在保加利亞語裡就是小鈴鐺的意思,叮鈴的響聲暨像小朋友的嬉鬧聲也是下課休息鈴聲。團長Savov Krasimir先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兒輕鬆愉快的度過下課習舞的生活。

歐洲大陸幾千年來的歷史,即使今天有著不同的政治疆界,但民族的融合絕對要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的,保加利亞當然也是。習慣上,我們會以政治版圖佐以民俗文化上的地理名稱來看待每一不同地區的特色,如這張圖所示。跟其它歐陸國家一樣,相鄰的地區彼此文化交流,在音樂舞蹈服裝上都會互相影響。比如,西南邊和馬其頓、希臘相鄰的匹林山脈地區,就可以看到馬其頓文化的影子;又或者色雷斯地區,原本和希臘的色雷斯以及歐洲土耳其地區是一個色雷斯王國,今天分屬三個國家都擁有共同的民俗區域名稱,音樂舞蹈自然也有相似之處。

我們先了解一下基本的保加利亞民俗舞蹈:

保加利亞Horo鏈狀舞的基本手部姿勢
Horo可以是全部由男生擔任或女子獨舞或男女混合組成,手姿都一樣分為八種:

1.     個人雙手前叉腰。(影片)

2.     個人雙手後叉腰。(Sop地區女子舞)

3.     個人雙手背後反叉腰。(影片,多出現於多Dobrudza布魯甲地區的男子舞)

4.     和左右鄰伴雙手搭肩。
4.     和左右鄰伴雙手搭肩。
5.     和左右鄰伴牽手高


 5.     和左右鄰伴牽手舉高(半高)


6.     雙手往左右打開,拉著相鄰伴的腰帶(稱為腰帶舞姿)

7.     雙手打左右打開,隔著鄰伴和再前一位交錯在身體前方牽手(或稱為前搖籃舞姿)



















8.     雙手左右打開,隔著鄰伴和再前一位牽手,交錯在身體後方(或稱為後搖籃舞姿)。

至於腳部的舞蹈動作隨著每一種基本旋律不同而有不同的基本舞步,舞步同時也是旋律名稱,當然每一種旋律到了不同地區舞步會不太一樣,這時,就會在旋律之前放上地區名稱以玆區別。比如:出現於馬其頓色雷斯地區的雷斯諾托(Makedonia Lesnoto)旋律,在保加利亞稱為Pravo Horo,是速度最慢、拍子最簡單的一種,不僅在馬其頓,保加利亞以及相鄰的巴爾幹國家都有這種音樂型態,是以成為全國代表性的舞蹈,來看一段在保加利亞南部的Thrace Pravo Horo雷斯諾托舞型基本步:

又或者同樣來自色雷斯地區,但音樂旋律快且有表現性Rachenitsa,則常常出現在舞台演出當中,也是保加利亞全國性的代表舞蹈。
這兩段是Sop地區的Rachenitsa基本步以及舞台演出(Shopska rachenitsa)

(下方影片第一段舞蹈)

其實,Horo這類的舞蹈需要自己身在其中才比較能感受音樂節拍以及舞蹈本身的意義,多數觀眾在看完一遍又一遍踩著看不清的腳步跑來跑去的演出之後,除了讚嘆一聲好厲害之外,大概很難有第二句形容詞。這回,小鈴噹舞團帶來的演出,多經過精心的重組設計,甚至服裝也戲劇化,讓原本單調重複性甚高的Horo有了戲劇效果,讓舞台多了點娛樂性。
影片參考「小丑」片中在1:45左右開始出現屬於Shopluk地區的horo舞蹈型態。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是北部多瑙河地區的舞蹈組曲,也加入了「丟石頭嬉戲玩耍、和觀眾開小玩笑」的橋段。

民俗歌謠
在保加利亞,歌唱和舞蹈是不分家的,尤其南部Rhodope山區的歌聲,被視為和宇宙交流的天籟,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Izlel e Delio Haidutin,搭配使用的樂器稱為Kaba Gaida,一種較大的袋笛,音調也較低。這首歌的背景是描述17世紀末、18世紀初Rhodope山區叛軍領袖Delyo的故事,最著名的版本是由Valja Balkanska所灌錄,收錄在Voyager專輯當中。

團隊的小女生歌手也不遑多讓的帶來幾首好聽的曲子,母親是其中之一,來聽聽看:

不過,團長先生最推崇這首民謠Boryano Boryanke ,只要是保加利亞人一定要會唱的曲子:

後記
2000年,全球剛經歷1998年金融風暴,正努力復甦的同時也慶祝千禧年到來。那一年的宜蘭童玩節,國外團隊少的可憐,幾乎有一半聯繫約定會來的團隊最後都因為經濟因素無法成行,小鈴鐺是其中之一。

還記得撐到六月初,接到團長無奈的EMAIL,贊助者臨時喊卡,我們則到處問財力支援管道,當然最後還是放棄。14年後的今天,看著孩子們在舞台上努力的舞著,團長及翻譯工作人員盡心的配合大會活動,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小鈴噹,我們終於還是有緣在宜蘭相見,期待有一天,我們保加利亞重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