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斯里蘭卡薩瑪兒童舞蹈團(Sama Ballet Children’s Dance Group)

宜蘭大學  石雅如

薩瑪(Sama)在僧伽羅語(Shihala)和泰米爾語(Tamil)的意義相同,代表和平,這也是舞團創立的宗旨,透過傳統斯里蘭卡舞蹈宣揚和平與幸福。薩瑪民俗舞蹈團成立於1985年,是斯里蘭卡政府文化事務部核准成立的表演團體,兒童舞蹈團成立於2000年。招收對象以國小一到五年級公立學校藝術專業的學生為主,一般學生對舞蹈有興趣也可以進入。團隊曾於2002年應邀來童玩節演出,獲得觀眾熱烈的回應,睽違十一年再度來台,再次帶來充滿印度洋島國儀式民俗舞蹈風情的演出。

西元前247年印度阿育王派遣王子到斯里蘭卡,展開佛教文化對獅子國的影響,在此之前婆羅門教是該地的主要民間信仰。對斯里蘭卡人而言,宗教與生活密不可分,這點也反映在民俗舞蹈的呈現中,幾乎斯里蘭卡所有的舞蹈都是從宗教儀式而來。團隊每回開場必跳的舞稱為「神的祝福(Magul bera)」,這是該國舉辦所有特殊盛典的開場的祈福舞,吹海螺代表向神宣告,原本在斯里蘭卡這種祈福儀式總長度超過兩小時,但是舞台演出有時間限制,濃縮擷取精華以為展演。


團長Dammi說,斯里蘭卡低地區(low country)或稱帕哈薩拉塔(Pahatharata)當中,僧伽羅文化的除厄祛病舞(Sanni Yakuma)十分具有特色,斯里蘭卡西部和南部地區的居民從古老以來便相信所有的疾病是由十八種惡靈侵擾所導致,必須辦理儀式加以餵食毒藥迷惑控制,人體才能恢復健康。除惡祛病舞的一大特色是面具的使用,十八種惡靈十八種面具十八式舞蹈,形式繁複。當佛陀降妖成功時,原本帶著惡靈面具的舞者便將面具摘下,這也象徵病患恢復健康。團長說全本的除惡祛病舞最多會用到五百多副面具,這次行李受限制沒辦法演出。團隊帶來低地區的另外一個儀式舞:平安豐收舞(Devol madu Shanthikarma),這是敬拜帕蒂妮女神(Pattini)的舞蹈。在醫療不發達的古代,瘟疫和傳染病擴散,或是天災旱災頻傳,人心惶惶的時候,為了祈求村落平安農作豐收,就會舉行三天三夜的重生儀式。重生儀式被改編成舞蹈全本演出也需要三個小時,原本的儀式傳統服裝採用白色,為了舞台效果團隊改成粉紅色。舞蹈老師Ajith說,重生儀式的重點在火的運用,利用火進行各式特技,是非常危險的演出,每個舞者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苦練,讓皮膚和器官慢慢習慣火的灼熱,漸漸加大火力和停留在身體的時間,是極為專業的演出。演出過程中樂師不停的快速用力敲打著傳統斯里蘭卡鼓(Yak bera),讓原本嚴肅的表演更增添張力。



這次帶來的面具舞是那伽和迦樓羅(Naga and Garulu),印度教信仰中迦樓羅是毗濕奴(Vishnu)的坐騎,形象是大鵬金翅鳥。至於那伽則是眼鏡王蛇,在佛教引進中國後,那伽被視為龍。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金翅鳥和王蛇因為先人的糾葛而成為世仇,毗濕奴將王蛇賜給金翅鳥做為食物,但是王蛇有毒,所以金翅鳥吞食毒龍後毒氣發作全身自焚而亡。這段演出就是兩名分別帶著金翅鳥和眼鏡王蛇面具的舞者,表演史詩中的精彩片段。


團隊也帶來中部地區(Kandy)的經典舞蹈,健康繁榮舞(Kohomba Kandariya)Kohomba是古代的薩滿巫醫,奉印度王之命來到斯里蘭卡醫治病入膏肓的錫蘭國王。國王恢復健康後下令學習醫病的儀式,而這位Kohomba死後也被奉為神明加以祭拜。演出時舞者穿著王族服飾,真正的儀式時服裝都是使用純正的金銀珠寶,舞台演出服裝則不然,此外,為了尊敬國王,舞者的服裝只能穿半套,只有身體的前半部有服裝,整背部都是鏤空的,只有真正的國王可以穿全套。貴族服飾繁複的穿戴費時,每回上場光是綁頭巾就需要半小時。



除了傳統儀式舞蹈,團隊也帶來兩支自編的現代舞,像是天鵝舞(Hansa),就是舞蹈總監Ajith所創造的東方芭蕾,優雅的天鵝搭配斯里蘭卡鼓的節奏翩翩起舞,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斯里蘭卡風格芭蕾舞。另外一支舞碼是表現大象優雅姿態的象舞(Gajaga)。釋迦牟尼荼毗後的佛牙舍利在四世紀時由印度公主攜至斯里蘭卡,每年八月月圓前後十天的佛牙節是斯里蘭卡重要的節日。月圓之日,兩百頭大象組成長達兩公里的隊伍,熱鬧非凡,而這支舞蹈便是模擬載運佛牙聖龕經過訓練的大象,優雅踩踏在雪白地毯上的美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