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 石雅如
今年來自日本的太鼓團隊一共三團,其中田原坂和葉隱兩個和太鼓團隊是共同組團前來,所以嚴格說來一共有四個太鼓團隊參與今年的童玩節,四個團隊四種風格,巧妙地反映出當前日本學習太鼓的潮流發展。以下依照來台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別介紹:
團長永井寬通先生於1995年創立了野和太鼓團,團名中的「野」字代表團隊所在地名「野芥」,「和」字則取自日文的「平和」,代表和平,讓心與鄉土相互結合互相產生共鳴。野和太鼓的團徽以野和太鼓的開頭日文の(no)與太鼓日文開頭的だ(da)為構想,以團隊生命的太鼓為主要圖像,周遭圍繞著十二個星體,象徵時間的流轉。團隊參與福岡博多櫛田神社等廟會節慶表演,「活力祭典」一曲則利用日本太鼓傳統打法,一邊打造出廟會祭典風情,表現日本祭典時充滿活力的精神,希望創造熱鬧氛圍讓大家置身於日本祭典的感覺。
野和太鼓團於2005年新增了少年太鼓團,主要契機源自當家長的團長觀察發現青少年朋友受流行音樂影響,缺乏對慢節奏的掌握能力,所以開始招收少年成員。事實上團長的太鼓是無師自通,透過慢慢摸索從傳統到創新,本團所有的表演曲目都是團長創作。永井團長說:加入現代新元素創造讓大家快樂打鼓的太鼓團是他努力的方向。這次演出曲目中的「亞翔」,這首鼓曲表達野和太鼓像一隻鳥般地飛翔向亞洲、飛向夢想。另外也想透過這首曲子感謝台灣,並且表達能夠來到台灣在大家面前表演的這份不可思議的悸動。野和太鼓目標為走向全世界、走入下一個世代,不分國界、不分年齡發揚日本的太鼓魂。
1992年田原坂太鼓成立於熊本,以十九世紀日本最後內戰西南戰爭發生地田原坂為名,顧名思義,本團打擊的題材和歷史典故息息相關。團長柏木博光先生說:崇敬幕府末年武士西鄉隆盛,儘管知道薩摩藩打的是一場會輸的戰爭,還是堅持拼命一搏的精神,希望團員也秉持這種心念,做任何事都要用盡全力。在觀賞團隊演出的過程仿佛身歷其境,「動亂」一曲便是描寫1887年薩摩軍和政府軍之間的戰役一觸即發,團長吹海螺的動作便是當時出征上陣殺敵前的號角。「美少年」一曲表彰西南戰役中賭上自己生命參與戰鬥的青年勇士。「決戰」一曲則是重現田原坂激戰的現場,此曲的打法與打點位置,有用力揮刀的架式。田原坂的太鼓服採用加長的祭典法被,小孩的服飾純真留白,較有演奏經驗的成人演出服裝會加上花紋。隨行受訪的隊長菊川隆貴5歲就讀幼稚園時看田原坂成人團演出深受感動,陸續觀看其他太鼓團隊後還是決定加入田原坂,加入時國一13歲,目前21歲,鼓齡8年。
葉隱太鼓的命名是從日本武士道經典《葉隱》而來。《葉隱》是江戶時代肥前國佐賀鍋島藩藩士山本常朝、田代陣基所編撰,《葉隱》的意思就是隱身在葉蔭,就算主人看不到也要盡忠,勇敢捨身奉公。擁有全日本只有四十八人獲得,財團太鼓連盟一級公認指導員資格的團長八木一彥先生認為,現代人淡忘傳統武士道精神,所以除了教授傳統太鼓,也透過歷史故事的講授,教育身為太鼓團員應守的武士道規範:要打鼓前先在家念書做好準備、懷抱一顆我為人人的心、對父母盡孝敬愛長輩、有恩必報。葉隱的團服小孩穿短版法被,大人的較長;團服上有龍的圖形,象徵充滿魄力自由在天上飛翔。在旁聆聽訪問的團員林祐樹小朋友12歲,隨行的林媽媽說祐樹很小大概兩歲的時候在東京看到太鼓演出就說想打太鼓,5歲搬到佐賀,目前鼓齡7年,祐樹說比起電玩和踢足球最喜歡打太鼓,要一直打下去。
葉隱的八木團長和田原坂的團長柏木兩人師出同門,除了在全九州太鼓大會中碰面,也在太鼓財團舉辦的全國大會相遇。柏木團長和八木團長得知宜蘭童玩藝術節邀請團隊消息,便相約一起組隊來台。來台前兩隊輪流前往熊本和佐賀共同練習開場的「絆」和謝幕曲「屋台」兩首合作鼓曲,前首可以感受到流動在兩團間濃厚的默契,後者是兩團在九州共同公演時十分受到歡迎的曲目,充滿市集喧囂的熱鬧氣氛。
來自江戶時代稱為下總乃國的千葉縣銚子市跳躍太鼓團,由日本太鼓連盟編號七號一級公認指導員,也是跳躍太鼓流一門的宗家宮崎義政先生帶領來台。宮崎先生也是銚子跳躍太鼓保存會的會長,該保存會是為了保存正統跳躍擊打法成立的。保存會傳習太鼓完全免費,練習和表演的太鼓也全由保存會提供,成員只需要自費購買鼓棒和服裝。保存會的倉庫內收藏一面直徑1.5公尺重達200公斤的大太鼓,鼓身和鼓座具有四百年歷史,在重大的祭典儀式中擔任要角。四百年來鼓皮因為使用磨損需要更新,但上面延續百年來傳統繪有三個勾玉旋轉圖形,象徵生命的起源。
因為地處親潮和黑潮兩洋流交會點,漁獲量為日本第一的銚子市,從江戶時代便是日本重要的漁港。自古以來漁民們為了酬神,選在舊曆每年六月十五日最低潮的那天,聚集在川口神社辦理祭典感謝海神,特殊的跳躍太鼓也應運而生。跳躍太鼓表演時兩名鼓手以頸肩部共同支撐一面重20公斤的太鼓,每敲擊一次後向後跳躍,再與太鼓一起迴轉。除此之外還有極為特殊的「睡寢」打擊法,原本站立的兩名鼓者會依照臨場的狀況,力量較強者將力道較弱者壓倒在地,以支撐太鼓的木棍頂住地面後旋轉,之後倒地者再跳躍起身。宮崎宗家的弟子本團師範越川昭一指導員說,「睡寢」打擊法是沒有事先套招的,完全依照表演當下的自然狀態決定由誰躺下,倒地後的起身需要運用力量與技巧。
團長說過去只要漁獲大豐收,回航的漁船上便會掛起寫著「獅子睦」的大漁旗,只要看到掛起大漁旗,漁民就會辦理慶祝會,表達感謝。團長說整個舞台就是海面,鼓手們打鼓時候全體用力衝擠在一起的動作就像漁船在海上的樣貌,鼓手們必須用全力向前衝,表示漁民和大海搏鬥的拚盡,用力擠表示辛苦逼迫的討海生活。在這麼猛烈衝撞的狀況下所有鼓手們在演出全程中必帶著微笑,用意是要自我激勵,不論生活再怎麼苦也一定要帶著笑容面對!而這正是銚子跳躍太鼓最引人入勝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