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泰國希爾帕倥民俗藝術舞蹈團(Satit Silpakorn Folk Dance Group)

宜蘭大學  石雅如
                                                                                                          
1960年代起,泰國政府開始推展國家文藝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其中包含古典與民俗舞蹈,所以泰國人一進入小學起就開始學十種基本的舞步,進入國高中則進一步學習更加精準細緻的儀態。在這時空背景孕育下,這支來自泰國中部佛統府 (Nakhon Pathom) 希爾帕倥藝術大學附屬中學 ( The demonstration school of Silpakorn University) 的民俗舞蹈團成立於1973年。最初是由希爾帕倥藝術大學教育學院發起,後來藝術與科學兩學院陸續加入。成立舞團的宗旨除了為保存、研究傳統音樂與舞蹈,也希望藉由教學讓學生除了認識泰國民俗藝術之外,進行實際的演練,也讓教職員有服務學習的機會。本團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學生加入,並會依照學生的程度規劃合適的教育課程。舞團認為參與藝術節演出,正是將泰國文化與藝術推介給世界的好機會,所以此次來台特別選定在泰國國內被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宮廷倥舞(Khorn)以及代表泰國不同地區的特色民俗舞蹈到童玩節演出。


倥舞方面這次帶來兩支舞,其一是東南亞地區流傳甚廣最為人所知的神猴哈努曼(Hanuman) 與十面夜叉(Tosakanth)的女兒人魚公主蘇瓦娜(Suvannamaccha)的戀愛橋段。源自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Ramayana)內容,猴王須羯哩婆(Sugriva)派大將哈努曼協助羅摩(Rama)解救妻子。驍勇善戰機智過人的哈努曼在協助羅摩的過程中愛上人魚公主。巧妙的將神猴哈努曼找尋人魚公主的情景和互動表演結合,飾演哈努曼的舞者出現在觀眾席尋找愛人,比手畫腳趣味橫生的表演,往往增添許多歡樂的氣氛。團隊說哈努曼的白猴面具是找傳統藝匠純手工精製,一面一萬泰銖,折合約一萬多塊台幣。



另外一支倥舞是獨舞,改編自泰國古老傳說帕蘇東與馬諾拉(Phra Suthon- Manova)。友人介紹下帕蘇東王子愛上馬諾拉並且結婚,一開始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覬覦王位的奸人嫉妒陷害,向國王進讒言認為具有魔力的鳥人馬諾拉會為王國帶來厄運,除非將她燒死。馬諾拉在行刑前向國王要求借回翅膀跳一支舞,當取回翅膀後便飛往樹林深處。馬諾拉離去後帕蘇東王子傷心欲絕,離開王國在森林旅行了七年七月又七天,最後終於通過層層考驗有情人終成眷屬。女舞者穿著有一雙金碧輝煌翅膀的舞衣,揣摩馬諾拉在森林飛翔的景況,姿態活潑可愛。

至於民俗舞蹈方面,這次帶來四個不同地區的舞蹈,分別是北部原住民的採茶舞,將山區居民一邊採茶一邊唱歌跳舞的歡樂景況忠實呈現。第二支民俗舞蹈則是受到馬來西亞穆斯林文化影響的南方扇子舞;這支曲子的伴奏樂器出現小提琴和曼陀鈴,結合東西方音樂創造嶄新風格。第三支則是描寫東北部普泰族(Phu Thai)婦女肩挑糯米至稻田供給農忙的丈夫食用的生活樣貌。最後一支民俗舞是泰國中部地區長鼓舞(Thai tom tom dance),這首通常出現在節慶時候,氣氛熱鬧,舞蹈姿態和服裝都保留15-18世紀自緬甸地區傳入的特色。


基於對泰國歷史發展的重視,本團另外帶來蘇可泰(Sukhothai)、陀羅缽地(Davaravati)、室利佛逝(Srivijaya)三大王朝舞,這支舞蹈的服裝和舞姿都是泰國政府美術專職機構(Fine Art Department Silpakorn Thai)嚴格考究泰國史蹟石壁上的圖畫而來,官方範本提供各界宣揚傳統泰國文化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