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泰國拉契妮布拉娜完全中學(Rachinee Burana School Folk Dance Group)民俗舞團、南邦府(Lampang Folk Dance Group)民俗舞蹈團

石雅如

拉契尼布拉娜完全中學(Rachinee Burana School)位於泰國佛統府(Nakhon Pathom),由泰皇拉馬六世(Vajiravudh, King Rama VI)的王后蘇瓦塔娜(Suvadhana)1919年建立,歷史悠久,成立之初原為女校,中間曾招收過男學生,但目前恢復為女子學校。舞團在學校建立之初就已成立,目的為推廣泰國傳統舞蹈。本團這次帶來童玩節演出的有歷史考據的舞蹈,四大地區的民俗舞蹈和古典倥舞還有融合食物料理的現代演出,內容豐富多元,分述如下:



達瓦拉瓦迪(Dawarawadi)考古舞蹈。這支舞蹈源自於佛統府達瓦拉瓦迪考古遺址,該遺址鄰近拉契尼布拉娜中學。舞蹈的服裝和姿態皆發想自遺址內的雕像,1960年代由泰國國寶級舞者Lamoon Yamakup編舞,編曲大師Montree Tramote配樂。舞蹈的焦點在女性舞者的手臂擺動樣態,獨有的寶塔髮型和服裝,都是參照遺跡塑像而來。考古學家推測,達瓦拉瓦迪人可能是孟族的後代,孟族在6-11世紀時建立陀羅缽地,勢力範圍跨越今天的緬甸和泰國,當時傣族人還沒進入。

木琴舞(Pong Lang),泰國東北依善地區傳統樂器,外型類似木琴。基本上由12片木塊組成,可發出Do Re Mi Fa So La六個音階。穿著東北地區服裝的女舞者隨著木琴旋律輕快起舞,是氣氛歡愉的節慶舞蹈

長鼓舞(Klong Yaow),源自泰國中部地區傳統樂器。木頭包覆牛皮製成,上寬下窄。長鼓經常在各種慶典表演中出現,表演者會穿著顏色鮮艷的服裝,輕快活潑拍打長鼓,通常為一男一女搭配演出,男舞者揹著長鼓,女舞者跳舞配合。由於本團舞者皆為女生,所以男舞者的部分就由女舞者反串演出。

泰國四大地區舞蹈(4 phak)。泰文的phak就是地區的意思,這支舞蹈混合泰國北部的蘭納風格、中部的泰皇朝、南部的馬來伊斯蘭風情和東北部的原住民風格。一次展現泰國四大地區不同的舞蹈類型以及服裝和音樂,飽覽泰國迷人風情。


團隊也擷取一段泰國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故事的橋段演出,故事的主角帕蘇東(Phra Suthon)王子和半人半鳥的瑪諾拉(Manora)公主相戀,但遭受謠言毀謗,有人設計陷害公主,公主將計就計,聲稱會在祭典中自盡祭神。團隊帶來這段自盡獻祭(Manorah Boochayan)舞,瑪諾拉公主身著金色翅膀舞衣,不同的手勢代表著不同的表情,或微笑或害羞,最後王子跋山涉水找到公主,自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這次團隊帶來耳目一新的青木瓜沙律(Som-tom Dance)舞,青木瓜沙律是泰國境內相當受歡迎的沙拉料理,是由詩琳通(Maha Chakkrin Shirinthon)公主殿下所發明的。今年正好是公主的六十歲生日,團隊特意挑選這段舞蹈表演向公主祝壽,也透過活潑熱鬧的表演過程,巧妙的帶領觀眾做出酸甜帶辣的泰式料理。

今年第二個抵台的泰國團隊是來自南邦府的民俗舞蹈團。團長Chanthana老師在中等學校擔任舞蹈老師,挑選最好的學生參加舞團。本團成立於2010年,目前有150名成員,團員年齡從3歲到20歲都有。這次來台帶來許多北部地區特色舞蹈和歌曲,展現南邦府文化的繽紛色彩。最特別的是透過一連串的舞曲,將在地手工編織製作過程入舞,令人感受到對傳統藝術的豐厚情感。


首先是充滿蘭納風格的棉花舞(Fon Pia Mai)舞者身著南邦地區服裝,跳著南邦傳統舞蹈的基本步伐。接著是棉線舞(Fon Pun Fai),從前一曲的採棉花,打棉花接著進入到抽紗製作棉線,以舞蹈呈現編織的步驟。另外還有一首南邦清盛製裙舞(Sin Teen Kon Lakorn Chiang Sean),南邦府的清盛縣隔湄公河與寮國相望,清盛的長披巾布又稱為Sin Teen,是非常知名的紡織品,這首舞曲就是在描寫製作長披巾裙的樣貌。


南邦問候舞(Lam Pang Poo Ja Mue),這首只有女生所演出的輕妙美麗舞蹈,表現出北部地區的生活,配合輕柔活潑的音樂,讓人彷彿置身南邦的街市中。過去南邦是泰國的製傘重鎮,此地的紙傘素負盛名,泰國歌舞名家A Sak Rattanachai博士因此創作了蝴蝶傘舞(Chong Kum Pur),團隊特別帶來這支舞,運用紅色紙傘呈現蝴蝶和蜻蜓翩翩起舞的姿態,並且巧妙運用清盛特產長披巾當作蝴蝶的觸鬚,或單人起舞或雙人展翅,流連花叢目眩神迷。另外也帶來A Sak Rattanachai博士另一支創作,刀舞(Fon Dap Dance),展現女子也能和男人一樣技巧俐落的舞劍戰鬥。

南邦地區盛產陶瓷,團隊帶來的大象舞(Jang Now),以南邦的傳統舞姿模仿大象身型緩慢起舞,團長創作這支舞蹈,特別採用陶瓷鈴鐺,隨著舞蹈丁噹響亮,彰顯地方特色。還有一首鈸之舞,採用南邦特有傳統樂器迷你鈸(Ching),舞者戴上長指甲嫣然施展蘭納溫柔風情。泰國北部南邦和清邁的傳統舞蹈中,最考驗舞者平衡和柔軟度的姿態就是後仰下腰,團隊這次帶來的彎腰(Ngan)舞,由七歲的舞者獨舞,展現驚人的柔軟度。除了迷你鈸,團隊也帶來泰國北方傳統民俗樂器粉琵(Phin pia),以椰子殼或曬乾的葫蘆製作,從單弦到七弦都有,團隊這次帶來的是六弦。以手撥弦。是從印度傳入南邦後遍及泰國。

南邦市的主要河流為王河(Wang River),絲巾流水舞(Sabai Sai Num)就是描述河水流動的樣貌,舞者運用長披巾,表現流水從懸崖輕瀉而下,一葉小舟隨著流水慢慢流向大海的意境。

轉手腕之歌(Rum Ted Teng),中部地區的輕快旋律,通常出現在熱鬧慶典活動行進間,樂師會大聲吆喝,就像在熱鬧的街市上招呼大家準備來看表演,舞者伴隨鼓聲律動歡樂起舞。

依善長鼓舞(Kong Yaw E-San),泰國東北部依善地區的長鼓搭配舞蹈,舞者模仿地區居民用魚簍捕魚的樣貌,旋律輕快愉悅,常見於宴會婚禮等開心時候。

遊戲舞(Rumwong),幾乎是全泰國在歡聚宴會時都會跳的舞蹈。舞者穿著傳統農夫裝,描寫農作豐收辛苦工作後,農人偷閒放鬆玩遊戲。男女伴隨長鼓節奏起舞,氣氛輕鬆熱鬧,自由自在。


最後一首是榮耀泰皇的舞蹈,名稱為偉大的君王(Praising our King Dad Dance),讚揚泰皇蒲美蓬登基八十年,規畫農業灌溉工程建設,照顧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庶和平,受到人民愛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