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6

墨西哥森湖學校鵝卵石民俗舞團與農犁樂團(Ballet Folklórico Guijarro del Lake Forest School y el Grupo Musical el Arado)


石雅如

森湖學校(Lake Forest School)位於墨西哥中部的墨西哥州(Estado de México),學校名稱源自於周遭的地理環境,緊鄰瓜達露佩湖(Lago Guadalupe)森林圍繞,是一所包含幼稚園、小學、中學到高中學制的完全學校。這次參與童玩節的團隊成員主要為中學部學生,團長吉哈羅(Jorge Guijarro Martínez)先生為該校民俗舞蹈社團教師。團長先生的姓氏音譯為吉哈囉,但字面意義為鵝卵石,團長說,鵝卵石經過水流慢慢圓融,以此命名團隊,正是象徵著期待藉由舞蹈教育充實圓滿團內孩童的意思。此行邀請農犁(El Arado)樂團合作共同擔綱演出。農犁樂團為家族樂團,創團人Manuel Luis Carranco教授現年88歲年事已高無法進行長途旅行,交代樂師兒子Augustín Quiros和孫子César擔任領隊,本團感念祖先務農耕作,特別以農具犁做為團名,並且期許在後代子孫身上播種音樂。



面對全球化衝擊,團隊希望藉由民俗舞蹈和音樂教育讓年輕人不要忘記傳統,在傳授時會特別向學生說明背後的文化象徵意涵。以阿茲提克舞為例,這支舞演繹戰士出征前接受靈魂淨化儀式的過程,阿茲提克文化強調與自然的連結,除了行進間可以聽到美洲豹的叫聲,也會看到舞者將大腿停靠在火焰上,代表祭司具備駕御火的能力,而火被認為與太陽產生連結。火、水、風和土地被認為是宇宙運行的重要元素。赤腳跳舞搭配隆隆鼓聲,表示貼近土地的心跳。舞者手持內部放入碎石的金屬沙鈴(古代以曬乾的葫蘆),腳上綁著乾果殼串,都是為了發出聲響,用意在驅趕惡靈。高舉大旗的舞者代表阿茲提克軍隊打戰時的領頭者,如果交戰過程中旗子倒了,等同戰敗,士兵會四處潰逃。當初西班牙人正是利用這點,大敗阿茲提克進行征服殖民。前西班牙殖民時期服裝採用大量的羽毛裝飾,是參照考古遺址的壁畫和手抄本古文書的記載進行設計。



除了前殖民時期的阿茲提克舞,團隊也帶來墨西哥其他地區的特色舞蹈,首先是格雷羅(Guerrero)地區。黃雀舞(Las amarillas)模仿黃雀飛翔,具備南美風格,舞者以手腕巧妙的轉弄紅巾,代替扇子搧風。手巾也是舞者間溝通的媒介,不同的甩動方向暗示引領著舞伴下個步驟。此舞源自十九世紀美國加州引發滔金熱,智利北上的船舶會在格雷羅的阿卡普爾科(Acapulco)港停靠,將該國的舞蹈風格引入。另外一首格雷羅地區風格的美麗森巴(La Samba chuca),表現男士追求哥雷羅地區膚色黝黑的女性。森巴是流行於南美地區的舞蹈,具備濃厚的非洲元素,在墨西哥則藉以稱呼有黑人特徵的人。




再來介紹墨西哥西北納亞里特(Nayarit)地區的舞蹈,納亞里特民俗舞(Jarabe nayarita)展現該區鄉間男子武勇耍弄刀劍的技巧,同時女子則努力於腳部踢踏炫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此行帶來鄰近此區的下加利福尼亞(Baja California)地區的南瓜踢腳舞(Calabaceado),於1920-1930年間開始流行的現代民俗舞蹈,團長笑說一開始是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教區(La Misión)鎮南瓜收成,農民守在瓜堆旁,打發時間以腳比劃南瓜樣貌演變成為舞蹈。西班牙語諺語中「給南瓜」表示拒絕的意思,所以這支舞蹈可以看到女舞者拒絕男舞者的橋段安排,雙方同時進行舞蹈競技(el cuaco),有些地區甚至衍生看誰踢揚的灰塵較多的比賽。跳這支舞蹈時男女雙方都會做牛仔打扮,穿著靴子並配戴有寬大金屬中間夾的皮帶,舞者不時以手按壓帽子,因為劇烈的跳舞過程中要是帽子掉了,也象徵輸了比賽。在下加利福尼亞州鄰近的索諾拉(Sonora)州也有類似的踢腳舞(Bronco),然其音樂速度較緩慢,使用的樂器也不同。團隊同時也帶來哈利斯科州(Jalisco)的領班舞(El Caporal),領班指的是莊園主的左右手,負責協助管理在莊園內的所有農畜勞動者,舞蹈展現優異的駕馭馬匹技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