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3

亞美尼亞”Sardarapat” Dance Ensemble

訪談整理/童心善
 第一次,遇見「歪果人」用正確的發音對著我們說ㄓ、ㄔ、ㄕ、ㄗ、ㄘ、ㄙ,驚訝的嘴還沒合攏,他接著神氣地說,我們亞美尼亞語有36個發音字母,所以我可以準確地發出你們的音。這一群來自外高加索地區的高山子民,用堅毅不拔的意志力,述說他們的故事:

依據舊約聖經「創世紀」篇章紀載,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看見社會中諸多不法、敗壞的行為,決心要毀滅這些人類。不過,壞人當中也有好人,就是諾亞,接獲上帝指示,建造了大船,將所有動物們能夠在洪水來臨時,能有所安置,且帶著諾亞的家人一併離開。最後,洪水將方舟沖到了亞拉拉山(Mountain Ararat)附近,且在洪水退去之後,諾亞一家人及動物們平安離開方舟,而上帝也在接受諾亞鴿子的獻祭之後,決心不再以洪水毀滅世界,並以天邊出現一道彩虹做為保證。而亞美尼亞人就是

幾千年前,亞美尼亞人在今天的土地以及更大一點涵蓋今天東部土耳其安那托利亞高原、伊拉克及伊朗北部、部分喬治亞及亞塞拜然之地,脫離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帝國分裂成的塞琉古帝國統治,獨立成為古亞美尼亞王國,並在西元三世紀以基督教為國教。經由考古遺跡,亞美尼亞人深信,諾亞的故事確實存在,只不過,亞拉拉山今天已在土耳其領土範圍。

古亞美尼亞王國
建立王國的亞美尼亞,並沒有此後一帆風順,先後在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土耳其、拜占庭帝國、接著西進的蒙古軍,最後在1393年,亞美尼亞王國的最後一位國王在巴黎逝世,結束了古王國。1454年,鄂圖曼土耳其拿走了亞美尼亞最後主權,直到1828年東亞美尼亞被沙俄時代的沙皇從土耳其買回。接著就是1915~1918年,一次大戰期間,土耳其為了防止亞美尼亞人叛變,進行大規模的種族屠殺,百萬以上亞美尼亞人死於土耳其人之手,數以萬計亞美尼亞人流亡海外。一次戰後,成立蘇維埃政權,加入蘇聯成為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為蘇聯共和國之一,直到1991年鐵幕倒塌,脫離蘇聯成為獨立國家。然而,從頭到尾堅持基督宗教信仰不願向伊斯蘭妥協的亞美尼亞和鄰國亞塞拜然、土耳其之間的衝突至今仍然存在,也曾經阻斷亞美尼亞往來歐洲之通道,即使獨立後很長一段時間,亞美尼亞都處在經濟發展相對受限制的位置。

大致認識亞美尼亞的歷史背景後,大概會發出「啊,這是多麼有韌性的一個族群!」這樣的感慨。歷經這麼多不同民族的統治,亞美尼亞沒有亡國,只是換成一個又一個省份或是某個國家的區域形式存在,直到被土耳其人大規模屠殺,亞美尼亞人誓死不忘這個民族苦難,訂424日為種族屠殺紀念日,今年(2015)恰好100周年,舞團帶來的曲目中,多與此關聯。

音樂和舞蹈
和鄰近西亞/中亞國家一樣,古早的亞美尼亞人對於男女情感的顯露是相當保守的,女生甚至不能抬高手臂露出腋下和胸部之間的位置,腿再怎麼長,也只能藏在長裙裡;而連年的戰事,讓男生永遠顯露出強而有力的男子氣概面貌。
男女生分開的圓環舞(Circle Dance)是主要的舞蹈形式,最常見的是Kochari這種舞蹈形式,字面上的意思是膝蓋,來了,鄰伴搭肩或握手緊靠,不論男女都可以跳,而且各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特殊的KochariKochari在土耳其庫德族語裡是游牧的意思,這樣的舞蹈尤其是在1915年種族大屠殺之後更加盛行,原來,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全被土耳其趕到東部,流亡全世界亞美尼亞人都以跳這樣的舞激勵自己決不能忘記當年的苦難。不過呢,藝術總監Murad Hakobyan說了,傳統的圓環舞形式就是不斷的繞著中心點行進,對觀眾來說太無趣,所以,亞美尼亞的舞團在演出時,都會加入戲劇元素的故事編舞,讓舞蹈發展變得更多元。
這一段影片是團隊帶來的戰士舞蹈,以Kochari為基礎,加上隊形變化的演出:
-        戰士:

另外補充這一段是葉爾溫大學校園內,學生和軍人即興的跳著Kochari,留在體內的民俗文化,此刻自然釋放,這也是民俗舞蹈的最高精神。

同性質的演出還有凱旋、祖國大地這兩支曲目,以古亞美尼亞王國為描述內容,透過舞蹈形式述說對於土地的懷念及戰事的勝利,不過,都不算是傳統的舞蹈形式。
-        祖國大地:
-        凱旋:

除了勇猛的戰士,陽光充足的亞美尼亞,盛產葡萄、櫻桃、杏桃等農作物,豐收季節的慶典活動,以及全體賓客同歡的婚禮舞蹈,到今天都還維持著。婚禮這支舞延續過去的傳統,lavash麵包表示衣食無缺,幫新人披上象徵這麵包的白色披巾以祝福新人,進家門前新人雙方得要踩破地上擺放的盤子,才會自此一切順利平安。而家長手中的方巾,愈大愈顯得家中財富和地位愈高。
-        婚禮:

-        結婚舞蹈:以最常見於婚宴上的不同舞蹈形式組合而成這支舞,包括PailanchoBasoVerveri (跳躍之意)QertciTaltalaJravazani等六種,至於哪一種是哪個名稱,有興趣深究的朋友可在網路上找到相關影片。(謝謝網友提供這段影片)


-        豐收:這段舞蹈比較像是俄羅斯文化影響的舞蹈編排,加上戲劇效果。

由於亞美尼亞的傳統樂器Duduk(杜讀管)或是嗩吶、手鼓,雖然音樂曲式為平均拍,聽起來總是比西方的弦樂或管樂嚴肅的多。即使在遊戲當中的樂曲演奏,或是民謠,聽來也是哀傷多過快樂。這一段牧童舞蹈,表現的是牧人生活中的調劑遊戲,從開始數著羊群,玩著各式各樣遊戲,最後如疊羅漢般的一層層踩上肩,下方的人還得維持公轉的形式,兩方人馬比賽看誰最先爬上去,舞蹈中贏的人搖旗吶喊勝利。

-        牧童:

待嫁女兒心-盛開的櫻桃花
這是一首亞美尼亞當地非常簡單朗朗上口的民謠,歌詞大約是櫻桃花盛開,懷抱希望你從路的那一端到來,我帶著白色的羽翼(白色的櫻桃花)等你。以櫻桃花開象徵待嫁女兒心,是不是含蓄又有味兒呢?舞蹈中,白色衣服的女孩兒就是櫻桃花,周圍則是櫻桃樹及果實,來聽聽專長歌劇聲樂的團長夫人現場演唱版:
-        Baleni (Cherry Blossom)

Duduk 杜讀管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列中的人類口傳及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
常常來童玩節野外舞台區報到的觀眾,對Duduk應該不陌生,除了亞美尼亞,早幾年來過的保加利亞也帶來這樣的樂器。然而不同的是亞美尼亞的杜讀管有吹嘴,巴爾幹地區的Duduk則是直接對著笛身底端的吹孔吹出聲音,笛身材質前者由杏桃樹木,後者多由楓木製成。亞美尼亞這位樂手鼓著腮幫子,運用肺部的運氣,充滿整個口腔,含住吹嘴,透過笛子內部兩個簧片震動,吹奏出深沉有力的笛音。Duduk和嗩吶一樣,通常不會單獨演奏,都會配上Armenia Dhol(亞美尼亞手鼓),讓音樂變得更多元豐富。
來聽聽這一段演奏曲:

訪談最後,我們想知道新一代的年輕亞美尼亞朋友,還會了解當年的苦難嗎?團長Aleksan Zakyan說:「你可以去問問團員或者我的兒子,不過,我要說的是,我們透過每年的紀念日,全球的亞美尼亞人在這一天都要有所行動,聚集起來,也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時時刻刻都要記得這件事,直到土耳其願意承認並且道歉他們曾經做過的事,就如同德國願意承認二次大戰期間屠殺猶太人一般。」
這段影片是今年100周年,透過flashmob活動,亞美尼亞人首都葉爾溫年輕人紀念逝去的受難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