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波蘭Mali Gorzowiacy Folk Dance Group

訪談整理/童心善
這回來宜蘭二周的波蘭戈茹夫小市民舞團,從團長到小朋友就過著童玩節招牌趕鴨子的生活:下飛機隔天要登台、支援鄉鎮地區活動的表演、早上在宿舍的文化交流活動(和台灣或者其他國外團隊交流或者學學書法、剪紙、舞獅、功夫等等),團隊老師還要找時間讓孩子排練、留到最後參加閉幕式的團隊,還要加排學習台灣的舞蹈。「雖然很累,我每天整理照片貼上臉書,四點才上床,但是好快樂好快樂,我們的孩子能夠參加這樣大的藝術節,終於有機會讓他們體認,作為一個波蘭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將自己認識的波蘭介紹給大家是多麼重要和自豪的一件事。」負責帶團來台灣的藝術總監Maria Szupiluk女士很開心的跟我們分享。

消失的123年和國家舞蹈
16世紀,波蘭和立陶宛曾共組聯邦,成為歐洲一個大國,在鄂圖曼土耳其進攻奧地利時,波蘭國王率騎兵擊退土耳其,保全歐洲領土的完整,是波蘭的黃金年代。同時,聯邦制度的運作,使得宗教在這個政府內不受政治權力干擾,因此波蘭是猶太人的避難首選。不過隨著貴族勢力的增長以及國內的動亂,到了18世紀末(1795),波蘭經歷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及奧地利的瓜分,尤以俄羅斯佔據最大面積,至此亡國。一直要到1918年,俄羅斯帝國的十月革命之後,波蘭才取得獨立地位,波蘭人因而稱這段期間為「消失的123年」。

消失的這一世紀,人們在黑暗中默唱自己的歌、關著門跳自己的舞,想辦法讓自己的文化不消失,也因次後來慢慢發展出波蘭最具代表性的五種音樂舞蹈形式,稱之為國家舞蹈(National Dance)。穿著波蘭南方最大城市Krokow(克拉科夫)的代表服飾的樂師們,就是國舞其中之一,「勇士舞Krokowiak」的服裝。
圖片取自該舞團網站


國舞之一:勇士舞
舞蹈源自於曾經是首都的Krokow (克拉克夫),舞蹈動作是模仿馬匹行走跑步的樣貌,後來也延伸為馬上騎兵的英勇表現。幾年前的波蘭團隊也曾帶來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勇士舞,以騎木馬姿態登場,這回年紀稍長一點的團員,就讓觀眾看到勇士舞原來的樣貌。

除了勇士舞,其他從音樂慢到快分別是「舞會行列Polonez」、「尋夢舞Kujawiak」、「馬珠兒Marzur」、「奧貝雷克Oberek」。舞團本次雖然沒有帶來整支組曲,卻巧妙的編排在地區性舞蹈組曲或者國家日活動中,讓觀眾感受波蘭舞蹈的魅力。

Singing before Dancing-先歌後舞
這是波蘭民俗舞蹈最大的特色,不論是國家舞蹈或者各地區的地方舞蹈,一定都是先唱歌,在歌詞中透露想跳甚麼舞曲的訊息給旁邊的樂手們,樂手們當然也有leader,適時的給予夥伴們暗示,換不同的曲目演奏,如此才能一首接一首的跳到地老天荒喔不,是party結束,大夥兒愉快回家。

地區地圖
下面兩張圖對照,可以發現各區域使用的方言,也因此各區的舞蹈音樂風格、服裝不太一樣。團長說,大家都想表現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誰想跟別人一樣呢?
波蘭民俗區域區塊圖

以顏色區分各民俗區域使用的方言
地區舞蹈
-        Orava奧拉瓦山區舞蹈&歌曲
Orava奧拉瓦山是斯洛伐克和波蘭的界山,這地區生活較為貧困,服裝在材料顏色上的選擇都是以最親民的價格為主,因而最常見的黑色便成為主色。清一色的黑也不好看,偶爾配點紅花,讓女孩兒們也有美麗的機會,也因此有了「黑區black region」的稱號。山上的牧人常常窮到穿不了鞋,赤腳揮著長鞭趕公牛也很常見,這支舞曲以夏至這天開場,原因是一年當中只有這一天,爸媽會放小孩假,不用幫忙牧羊,可以整天唱歌跳舞,最後的揮長鞭比賽,則是牧人一天漫長生活打發。

以下的舞蹈影片參考借用網友27July拍攝的畫面,這裡說聲感謝。 
-        Dabrowka Wielkopokska大波蘭省東伯魯夫地區舞蹈組曲
Dabrowka位於中部大波蘭省,這支組曲裡頭涵蓋Dabrowka許多村落裡的舞蹈類型,也只有這個地區才有,比如一開始的Polka Wegierka(匈牙利撲克舞步,單腳前伸、側、併,就是來自匈牙利)Koza(公羊舞,圍成兩個圈圈轉)Klaniany 打招呼舞(或稱撞屁屁舞)以及Rajlender這種來自德國的Rheinländer舞蹈等。另外,觀眾們會發現,男女雙雙對對轉圈時,有時候反時針方向轉,有時候順著時針方向轉,也是中歐地區舞蹈特色,在波蘭,會有人喊"順太陽方向轉"或"反太陽方向轉",大家就按照口令一起換方向。舞蹈中出現的熊及老婆婆橋段,則是復活節前的習俗,窮苦人家打扮成熊及逗趣的老太太模樣,挨家挨戶敲門拜訪,要點食物或錢,也會唱歌耍寶,重點是透過這樣的習俗,祝福家戶平安。搬上舞台後,則改以觀眾席分送糖果的方式進行。

-        Kaszuby卡蘇比地區舞蹈
卡蘇比人(Kashubians)是居住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斯拉夫一個支族,有自己的方言,以斯拉夫文化為基底,吸收了日耳曼民族文化後,得以以目前的樣貌存在於波蘭境內。這支組曲以狂歡節(Carnival)活動為基礎,表現波蘭天主教徒在大齋期(四旬期)守齋開始前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只有男生才能表現地跳躍能力,搖著稱為Burczybas的樂器,製造熱鬧的音樂聲響。
(這段組曲暫時沒有參考影片,若找到有人拍攝,再提供大家參考。)

-        Lubelszczyzna盧布林地區舞蹈&遊戲
東邊與白俄羅斯、烏克蘭為鄰地Lublin盧布林地區,原本屬於小波蘭省,1999年波蘭政府才將之重新劃分成為一個省份。舞團帶來依據民俗博物館內的服裝展示及相關資料,請專人製作地女生Lubartow村落的服飾,男生則是Krzczonow村莊服裝。自10世紀波蘭王國創建以來,對宗教採取的寬容政策,猶太人多數移居小波蘭省避難,因此這一區的舞蹈音樂,發展出所謂的Jewish Polk(猶太波卡舞曲),影片3'30"左右,一個小男孩對著樂師喊了一句話(意思是請換Jewish Polka音樂),雙腳前後交換跳的部分即是。此外,這一區的舞蹈特色是男女生固定舞伴,不交換,有技巧的雙人轉圈動作,藉以顯示女生服飾的美,組曲裡頭除了包含polka舞、還有來自立陶宛的民俗音樂木鞋舞,發現在那兒了嗎?(4'50")oberek(奧貝雷克國家舞蹈),參考影片6'25"左右開始,隨著口令換方向或跳法,7'15"是最典型的oberek舞步


和所有國家一樣,現代年輕孩子對於民俗舞蹈的認識及意義,隨著多元文化的刺激而逐漸消失,團長說:「透過這樣規模的藝術節活動,孩子們終於了解,為什麼要練習波蘭傳統舞蹈和音樂歌唱,能夠將這些介紹給其他國家的朋友,是身為一個波蘭人最值得驕傲之處!」--這不就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最佳詮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