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9

拉脫維亞Dance Ensemble Zelta Sietins 舞團 / Dzeguzite小布穀鳥歌唱團 /Jampadracis樂團

拉脫維亞有句古老的諺語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開心或者傷心難過,把悲傷丟到石頭底下,然後踩在石頭上跳舞。對拉脫維亞人來說,生活中再困難、在貧窮,唱唱歌、跳跳舞,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開始,全國沒有不會唱歌的人,也讓拉脫維亞得到「singing nation」歌唱之國的雅號。來到宜蘭的第二天,舞台上的無伴奏合唱A Capella,曲名中譯是鄉村好快活,果真名不虛傳:


欣賞拉脫維亞民俗舞蹈、音樂時,常常有種哎呀,真想跟他們一起動一動身體、玩遊戲的衝動,幾乎每一支傳統舞曲都可以所有的朋友都可透過各種不同口令動作或舞蹈形式認識新朋友,比如Grand Chain循環行列polka”方塊polka”等等,這也是傳統拉脫維亞民俗舞蹈特色。

帶著Zelta Sietins舞團前來宜蘭的Adviljone Dace女士說明拉脫維亞的舞蹈大致分為以下三大類型:1. 舊時代流傳下來的 2. 以傳統舞步重新整編的風格化舞蹈 3. 新創舞蹈。而這三類型舞蹈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意義,包括:每日生活的縫紉、收穫、釣魚工作;特殊節日的求愛、結婚、出生或者慶典活動等;反映波羅地海周圍自然環境如鳥兒、動物、自然、季節變化;另外還有功能意義如社交、娛樂、傳承等。

慶典活動形式
夏日之歌summer song
和鄰近波羅的海、斯拉夫民族、基督宗教國家一樣,每年的夏至是除了聖誕節、復活節之外很重要的活動,在拉脫維亞稱為Jāņi Day。延續農業時期的傳統,夏至開始也意味著收成之日到來。不論已婚或未婚女生,都可以在這一天自由的在頭上戴上花環(已婚女子在平日是不能戴的,不過這一天特別破例),圍著Jāņi 火徹夜唱著慶祝的歌

Iļģi (發音接近Li-cua,是所有慶祝歌曲的統稱,連結影片是其中一例。)以及跳舞。除了將花環放水流,清晨女生們也會脫個精光在草地上打滾用露珠清洗身體。男生疊羅漢似的站了兩層不是因為舞蹈,也不是拉脫維亞的傳統,只是編舞老師覺得這樣的景象很適合象徵 Jāņi之火。這些活動主要的意義在於趨避災難,祈禱豐收。這段連結是團隊在拉脫維亞的演出。

豐收舞Pigs in the Corn
跳得愈高,農作物長的愈好,是代代務農的拉脫維亞人習俗。

古老的舞蹈形式
Ačkups
基本上這是一種社交功能的舞蹈形式,可以看到Grand Chain大循環(這裡用類似擊掌的方式走大循環隊形、Polka交換舞伴,舞蹈過程中可以聊聊天,看看有沒有情投意合的朋友。另外,可參考新編舞蹈當中是以牽手方式做大循環動作。

遊戲比賽形式舞蹈
牧人的遊戲 Shepherd Games
用傳統音樂將比賽的過程編成一支組曲,是歐洲舞蹈常見的表達方式,原本的遊戲就是哼哼唱唱,大家嘻嘻哈哈就算了,為了舞台效果,得要有舞蹈的樣子,因此而產生此類舞蹈。樂師用低音管(Tuba)的聲音當作牛叫聲,展示的是牧人閒暇之餘打發時間的遊戲,也是牧人間最受歡迎的活動。

描述工作內容的舞蹈形式
鞋匠shoes maker
利用敲擊洗衣板發出的聲響製造熱鬧的樂音,也算是新編的風格舞蹈。

歡樂磨坊 merry mill
除了polka舞蹈,還有轉輪旋轉的模樣,展示磨坊裡的工作情形,另外還有媽咪警告小孩不能爬樹之類。

Polka波卡舞蹈
Polka原本是源自於捷克波西米亞地區的2/4拍子踏跳快轉的舞蹈音樂,傳到了歐洲其他各地,發展出3/4拍的舞蹈,或者Waltz Polka等等不同型式的polka。拉脫維亞的傳統舞蹈中,也以polka為大宗,當然還有polka變化動作。這裡兩支組曲,Polka of KreicburgKreicburg地區的新式Polka,全由女生擔綱;Polka of Abram則是猶太風格的Polka(Abram就是亞伯拉罕),大家可以跟波蘭的Jewish Polka比較看看。

Polka of Abram,猶太風格Polka,猶太人移民東歐又是另一段故事,這兒就暫時不提。移居東歐的猶太人融合歐洲各地甚至羅姆人(Roma,吉普賽人)的文化、語言,發展出Yiddish語及Klezmer音樂,通常也以歡慶音樂曲式出現。此支舞蹈來自東邊鄰近白俄羅斯的Latgales地區,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和其他地區為路德教派信徒不一樣,此區猶太風格polka出現跳躍和手的擺放位置(胸前)與一般(腰)不同的現象之外,音樂速度也會愈來愈快。

Polka of Kreicburga
Kreicburga是Krustpils城的舊稱,由拉脫維亞相當著名的編舞老師 Jānis Ērglis編舞,編舞方式跟城市本身並沒有太大關連性,只是紀念一個舊城。


Dace女士為大家示範了幾種拉脫維亞民俗舞蹈中常用的舞姿,請參考照片集(點照片可看全部):

樂器&合唱
拉脫維亞最重要的傳統樂器是這種稱為Kokle的箏琴樂器,和古箏一樣用手指彈撥,不過,此行樂師們並沒有帶,改以多用途的手風琴、小提琴、低音管(Tuba)和因為鼓聲低沉而俗稱為Devils’ Drum惡魔之鼓的大鼓。來聽聽這個傳統Kokle樂器演奏現代民謠Dāvāja Māriņa (又譯為million roses 百萬朵玫瑰)

舞台上三位年輕歌手來自Dzeguzite小布穀鳥合唱團,隸屬於Lativa National Radio Children Folklore Grooup 1971Aldas Strazdas創團,1973年即由Daila Martinsone女士接手至今,兒子媳婦皆在團裡任職,孫女Paula也是本次三位聲音美妙的歌手之一。再來回味一下小布穀鳥兒們的歌聲:Genovena,是上一個世代女孩子家常用的名字,屬於近代民謠,由Raimonds Pauls作曲,歌詞描述男生想追求這位名為Genovena的女孩兒。


Dace女士最後跟我們強力推薦自1873年就開始舉辦的拉脫維亞歌唱舞蹈藝術節The Latvia Song and Dance Festival,每五年一次持續至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業餘藝術節活動之一,同時也於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列為「人類口傳及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Masterpiece of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雖然這個歌唱藝術活動在蘇聯統治期間仍舊以歌頌蘇聯的方式維持,不過在1960年代的民俗舞蹈復興革命運動下,另外為青年朋友推出了Latvia Youth Song and Dance Festival,也是每五年一次,經過各式各樣設計的舞蹈活動,鼓勵年輕學子參與,甚至在大操場讓所有參與的夥伴共同完成一支舞蹈組曲,讓這些喜愛自己舞蹈音樂的朋友,能夠盡情的表現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