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

香港國際民間藝術團 Hong-Kong Art Troupe of International Folklore

訪談整理/童心善
100年,在時間長河裡並不算長,對於一個被完全不同文化治理的區域來說,影響最深的是甚麼?「語言的自在溝通、思想自由與尊重個人特色。」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的周鳳美老師接受訪談時,給了這樣的答案。那麼回歸16年之後的今天呢?「還是一樣啊,我們的同學也參加過其他國家的藝術節,不管在哪裡,我都看到他們自信自在地和其他國家的孩子交朋友,彼此尊重相互學習,這是我覺得英國文化帶給香港最深最重要的影響。」周老師繼續補充說明。

啊,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如果,孩子們的自由思想與尊重個人特色能從小在教育裡紮根,未來,我們一定能看到更多勇敢的香港年輕人。

英國政府對香港治理,向來採取不干預政策。也就是,尊重香港原本的文化基礎,不論在學術或其他領域,不限制發展方向,當然,也會鼓勵香港居民學習英國及相關歐洲文化。影響所及,小學及中學的義務教育課程規劃,舞蹈教育便涵蓋在體育課程內。舞蹈教材的制定,早年由教育局官員或遴選評委規劃,官員或評委卻不一定是舞蹈背景出身,所以,民間的舞蹈協會便因而產生,協助教育局規劃相關教材。這個民間舞蹈協會便是後來的「香港學界舞蹈協會Hong Kong School Dance Association」。

50多年前,也差不多是台灣年輕人大量接觸西洋(美國)音樂、文化的期間,香港中小學在這個民間舞蹈協會的主導之下,開始辦理舞蹈比賽。比賽的舞蹈分類項目為:中國舞、西方舞(歐美)、現代舞、體育舞蹈(ballroom dance)、東方舞(其他亞洲地區)等四大類。評審委員除了北京來的民族舞蹈老師,東南亞移民的華僑中,也來到香港發展的舞蹈老師,或者去英國及其他歐洲的地區學習舞蹈的老師。這一套比賽規則及相關的舞蹈教材、教師評鑑資格等等,架構上基本和類似英國皇家舞蹈協會(Royal Academy of Dance)或者國際舞蹈教師協會(International Dance Teachers Association),有嚴謹的教材及考級規範。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教材系統下,芭蕾舞、現代舞或者身韻、武功等專業舞蹈訓練課程並沒有出現在比賽項目中,而且,所謂的西方舞,指的是歐美地區民間舞(或說土風舞),更重要的是要求原汁原味的呈現。因此,我們了解香港在基礎舞蹈教育這一塊,希望提供孩子們多元文化視野而非訓練肢體技巧。

協會至今,除了每年年初為期兩個月的Festival (包含比賽及其他國家團隊邀請賽或示範演出),還包括各種單項的教師進修課程(非舞蹈專業教師),例如墨西哥民俗舞蹈基本舞步學習、體驗快樂的以色列舞等等都是讓一般老師可以輕鬆接觸學習的課程。
這回來到童玩節的香港孩子們以可立中學及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的學生為主,兩個都是學校舞蹈比賽各單項分類的常勝軍。可立中學甚至還成立了學校的舞蹈隊,除了在體育課程中習舞外,課外活動的社團時間集中並加強練習。這一段英國及歐洲地區舞蹈組曲便是代表作:
第一段男生舞蹈是英國英格蘭地區的Morris Dance
第二段女生圓環舞則是斯洛伐克及部分中歐地區的女子圓環舞類型,單以女生清唱或加上音樂。


而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帶來最具香港特色的就是這一支「九龍,我愛香港/Kowloon, I love Hong Kong」。5060年代的香港經濟迅速發展,大量的西方文化在此交會, 1920年代歐美流行的Charleston、或1950年代的cha cha cha伴隨經濟來到香港,於是我們在這支我愛香港曲子裡找到這樣的蹤跡。當然,今天也只能透過這樣的演出模式懷念以往的流金歲月了。

童玩節舞台上沒能有機會拍攝,這段影片為該校於2013年參加塞爾維亞藝術節的錄影:

負責組織本次學校成員的香港學界舞蹈協會代表高炳旋博士和我們分享了一段:
2013年,我們來台北參加一個兩岸四地的青年論壇,有人告訴我們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並且要我們一定找機會參加。以前,也聽過我們協會朋友們組團來到童玩節。當年,我們利用空檔來參觀,印象深刻。決定日後一定要找機會帶孩子參加。這一回,我們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尷尬,踏上了童玩節的舞台,真的是圓了我一個夢。」

還有還有,呂明才中學周鳳美老師補充說:
1.     野外舞台,我看到好多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自由自在地接近舞蹈音樂藝術,無需另外花錢買票進劇院,讓藝術更容易親近。
2.     接待我們的同學、工作人員對於細節重視的程度讓我們好驚訝,細心又體貼。
3.     垃圾分類做得好棒,雖然是小事,但這樣枝微末節的事就是一種生活藝術。

學校老師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童玩藝術節,宜蘭的鄉親朋友、大小孩子們,有沒有覺得我們好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