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4

Lacho Drom 一路平安,從印度到西班牙

文/泰瑞莎

這一篇關於Lacho Drom的影片及導演介紹,童心善在2005年整理完成,很開心今年(2010)的金馬影展又有TONY GATLIF的新片【唱自由的歌】,把這篇再挖出來和大家分享。

Latcho Drom」是羅姆語,意思是「Safe Journey」。海峽對岸翻譯為「一路順風」,台灣找到的中文資料則譯作「一路平安」。這是法國導演Tony Gatlif拍攝的第二部有關於羅姆人電影,也有電影原聲帶發行,由台灣科藝百代公司(EMI)代理。看完這部片,最深的感動應該是導演說的那句話:「一路平安,這是我最想對全世界羅姆人說的一句話。」

影片內容介紹:
土豆網線上觀看:98分39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iGkCElZb3A/


一千多年前,這個民族從北印度Rajasthan出發,三五成群地走遍了歐亞大陸,最遠到達非洲北部。他們沒有文字,口口相傳,他們幾乎是悄悄地離開了家園,開始漂泊世界的旅程。
他們留下了很多歌謠傳說,以音樂的形式保存在民族記憶裏。他們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同的名字[1],他們居無定所,永遠生活在邊緣,處於被屠戮、被驅趕、被冷落、被同情的地位。沒有一個民族像他們一樣,生活在琴弦上,歌詠天地,舞踏人生。在流浪的沿途,他們與原住民交流、妥協甚至鬥爭,累積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形態,包括服飾、敍事作品、詩歌、音樂和舞蹈等等。這些原始的文化到今日愈來愈受重視,但羅姆人的生活並未得到實質改善。

導演Tony Gatlif,具有1/2羅姆血統,一直專注於發掘和表現羅姆文化,本片是他1992年拍攝的,全片以數個遷徙過程中的大站為主軸,包括北印度Rajasthan、埃及、土耳其、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西班牙。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舞蹈音樂型態,給大家不同的感動。

Rajasthan北印度羅傑斯坦邦
這塊土地被認為是羅姆人的發源地。一群人或為了一個節日長途跋涉,聚集在一棵大樹下,點燃燭火,拼歌到天明。女孩兒的嫚妙舞姿,腳踝上的銀鈴和鼻飾,幾乎與印度其他邦的女孩兒一樣。影片開始時的少年歌聲純真高亢,令人難以忘懷。

Egypt埃及
小女孩兒興奮的通知哥哥,清真寺內舉行的歌唱舞蹈聚會。胖媽媽奮力的唱著舞著,仔細觀看舞蹈的方式,發現肚皮舞、Flamengo真的是其來有自。而外頭隨著寺內的音樂聞樂拉胡琴的小男孩兒更是讓人感嘆原來音樂細胞真的是那麼一回事。
Turkey
土耳其
漂亮的媽媽和一雙兒女,坐船來到拜占庭,販賣鮮花和成串的辣椒,男孩兒幫人擦鞋,茶館裏的羅姆人樂隊,給了小女孩無盡的快樂,而街頭的手鼓課,也對小男孩頗有啟發。包著頭巾的土耳其婦女和披頭散髮以自然為美的羅姆女人一樣散發魅力。

Romania
羅馬尼亞
貧脊的土地上,有二位提琴手和Cymbalum[2]手正在拉琴,小男孩兒看著他們,琴手的歌聲似乎在訴說著生活的不易。場景換到村落裏的音樂聚會,老樂手們使出渾身解數拉琴、敲著Cymbalum一場感人的音樂會熱鬧的進行著,眼尖的觀眾應該會注意到這些樂手就是2005年大大樹舉辦的流浪者之歌音樂節請來的「綠林好漢樂團」(Taraf de Haidouks)。


Hungary匈牙利
隨著火車在冰封的荒原上在行進,車廂裏的母女輕聲吟唱著。前方到達站,一群接朋友的羅姆人生起了爐火,遠處坐著一對白人母子,母親不知爲什麼莫名的哭泣,男童則困惑地坐在一旁。小男孩兒掏出兩枚硬幣給這群羅姆,引來大家友善的笑聲,於是他們開始唱歌了,小男孩則隨著節奏扭動,哭泣的母親止住了淚水,歡樂的情緒感染了她。

Slovakia
斯洛伐克
片子隨著老嫗的歌聲,撿拾柴火的婦人足跡,來到冰雪稍溶的斯洛伐克土地。老嫗的手臂上還殘留著希特勒荼毒的印記。人們住在樹上,在樹幹上生火取暖泡茶歌唱,歌聲悽涼悲愴。

France
法國
跟著非常漂亮四輪馬車來到法國,與影片開始的印度牛車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在河邊歇腳的時候遭受驅逐,一大家子只好又繼續流浪。另一個開賓士車帶著吉他的男子循著小男孩留下的記號趕來找他們,一起來到教堂,並虔誠地獻上了吉他協奏曲。那顯然是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人群簇擁著來到海邊,然後是長桌聚餐和演奏,二路人馬尬琴藝,音樂隨性、歡樂而迷人。

Spain西班牙
一群婦女的Flamengo聚會,在走過這麼多國家以後,你會知道佛拉名戈Flamengo的來源,有多少是來自於羅姆文化。他們舞姿誘人,歌聲嘹亮。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的房子被堵上了門窗,女歌手和兒子來到城市外的山崗上,歌聲響徹雲霄,悲愴而又無奈。一個女人高喊著什麼,如果不是召喚,就是告別說再見,也或許就是祝福旅人一路平安吧。
基本上,這是一部歌舞紀錄片,可以讓大家對他們遷徙路上的各音樂舞蹈有個粗淺的認識。音樂採集都是傳統曲式,由許多著名樂手、歌者或團體[3]單綱演出。雖然羅姆人有這麼多的名字,不一樣的生活,但他們認定自己就是ROMA,不是波西米亞也不是吉普賽,就是「人」。

導演簡介:
導演Tony Gatlif本名是Michel Dahmani 1948910日生於阿爾及利亞也同時是作家、演員及製片。.
童年在阿爾及利亞渡過,1960年隨著阿國獨立戰爭來到法國。Gatlif早年在電影界演出奮鬥,一直到1975年他執導了生平第一部電影La Tête en ruine ,接著1979年的La Terre au ventre 二部有關阿國獨立戰爭的紀錄片,才打開知名度。1981年拍的Corre, gitano 因著他1/2羅姆血統,開始著重在西歐羅姆文化的表現。接著的幾部影片Les Princes (1982)Rue du départ (1985) Pleure pas my love (1989) Gaspard et Robinson (1990) Latcho Drom (1992) Mondo (1995)Gadjo Dilo (1997)Je suis né d'une cigogne (1998) Vengo (2000)Swing (2001) Exils (2004)都與羅姆人有關 。其中2004年拍的Exils2005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中譯:浪人戀曲;台灣譯為北非行路遙)得到當年度法國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的最佳導演獎。
在他的故事影片裏,我們曾經領略過,羅馬尼亞、法國以及西班牙等地羅姆人的歌舞、憂傷和悲情,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形態,或許羅姆人都應該感到欣慰,他們有一個多麼有力的代言人。

Tony Gatlif這些仁人志士在羅姆人議題上著墨,因而有了世界羅姆人大會(International Romani Union;簡稱 IRU),在國際上為該民族爭取更多的生存發展空間。1993年,時年TONY四十五歲,他在片中說:「在羅馬尼亞語中,Latcho drom的意思是『一路順風』,這是我最想對全世界吉普賽人說的話。」


2005年完工的Transylvania[4],一部以尋找愛人的故事為主軸的電影,才在今年五月份剛過的坎城影展中大放異彩,預計2006104起在法國上演,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網站:
1.  導演Tony Gatlif的個人網站http://tonygatlif.free.fr/accueil1024.htm


[1] 關於羅姆人的命名來由,請見奧羅舞訊115期詳盡介紹。
[2] cymbalum, cymbalom, cimbalom(這三種是最常見的拼法) ţambal, tsymbaly, tsimbl  或是santouri指的都是同一種樂器,長的很像中國洋琴,如圖所示。詳細資料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Cymbalum
[3] Rajasthan吟唱:TALAB KHAN BARNADAOUD LANGA;埃及Les MUSICIENS DU NIL;土耳其HASAN YARIM DUNYA 樂團;羅馬尼亞Taraf de Haidouks;匈牙利ROSTAS SZABINA;斯洛伐克MARISHKA;法國DORADO et TCHAVALO;西班牙LES GITANS DE BADAROZLA CAITA。台灣科藝百代代理發行,可透過誠品書局或各大唱片行代訂,或上www.amazon.com訂購。
[4] Transylvania就是我們熟知的原本屬於匈牙利領土,二次戰後歸屬羅馬尼亞的川士凡尼亞或外西凡尼亞,中文譯名尋愛之路。該片相關介紹:坎城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www.festival-cannes.org/films/fiche_film.php?langue=6002&id_film=43595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