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童心善
看過大河之舞或是火焰之舞的愛爾蘭「踢踏舞」的朋友們,一定對那些清脆響亮,隨著舞步踩踏出來的震撼聲響印象深刻。來自加拿大的McConnell Irish Dancers,成員幾乎都是愛爾蘭裔的移民背景,祖父母輩、或者血統一方來自愛爾蘭,舞者們很小便在舞蹈學校裡學習傳統舞蹈、歌唱或是音樂。在現任團長Shalyeen McConnel Finucan的率領下,幾個女生在宜蘭童玩節的舞台上展現當代愛爾蘭Step Dance的技巧與風格。
愛爾蘭的精靈、音樂和舞蹈
精靈,在愛爾蘭傳統民間故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精靈種類很多,也常常有不同的身分。相傳,精靈們是愛爾蘭的”原住民”,在凱爾特人(Celts)來到這片土地打敗精靈後,便改居住地底,時常藉由各種理由機會竄出地面,戲弄人類。但同時,人們相信這些精靈的存在是掌握自然秩序、守護土地,也會在音樂與舞蹈的場合現身。他們一方面給予靈感,讓人跳出輕盈有力的舞步,另一方面,也可能帶走不敬或擅闖他們領地的人。不僅父母會告誡孩子,若是不好好聽話,會被Leprechaun(矮精靈)抓走,歌曲也常圍繞著精靈,比如一首著名的歌:King of Fairies(精靈之王),或是以精靈為主題設計的舞台演出,無論大河之舞或火焰之舞都可以看到。
如果依照舞蹈功能性區分,傳統的愛爾蘭舞蹈大抵歸類為單人獨秀的Step Dance(踢踏舞),以及具社交功能的群體Céili Dance(發音Kay-lee Dance),另外還有四隊組成一個方塊的Set Dance,也算是社交功能舞蹈之一。愛爾蘭踢踏舞又依鞋子而區分為軟鞋、硬鞋,前者是類似芭蕾舞鞋但腳背上有交叉的鞋帶,後者則是裝了玻璃纖維特製鞋頭片的舞鞋。Step Dance踢踏舞從早期的 Sean Nós (意思是old style)自由即興的風格,到後來雙手必須緊貼大腿外側;而雙腳從平行站立,到類似芭蕾第三位站姿,一直到今天必須雙腿交錯,從正面僅能看見一個膝蓋的比賽標準,愛爾蘭傳統舞蹈有著自己的演變風貌。
至於音樂,則有Reel、Jig、Slip、Hornpipe這些曲式。以下方表格說明:
音樂曲式 |
節拍 |
拍子結構 |
Slip Jig (light Jig) |
9/8 |
123 123 123 |
Single Jig (Hop Jig) |
12/8 |
123 123 123 123 |
Heavy Jig (又稱Double Jig) |
6/8 |
123 123 |
Hornpipe |
4/4 |
|
Reel [1] |
2/4或4/4 |
|
藉由舞團帶來的舞蹈說明:
A.
傳統即興風格的Sean Nós
愛爾蘭傳統舞蹈,是從廚房趴發展出來的,週五晚上,家族親人或是朋友聚在一起,以自家廚房為基礎的吃喝聚會。酒過三巡,唱唱跳跳是免不了的娛樂活動,如同斯拉夫男人展現跳躍、踢腿等特技,愛爾蘭男人在腳下顯功夫。如同前段說明,Sean Nós是因應後來的發展風格,相對應出的「舊式」說法,雙手是即興自由擺動,上半身也是隨著舞者身體律動。團隊帶來的掃帚舞,就是利用廚房趴的概念,以隨手可取得的器材作為舞蹈工具,呈現Sean Nós的踢踏舞。
B.
Jig舞曲
雖然只有四名舞者(代表四組人),不過,這支組曲,利用不同節拍的Jig,包含light jig、Single Jig,以及用Humours of Bandon這首曲子,呈現Céili群體舞蹈樣貌。
C.
Hornpipe舞曲
相傳這樣的音樂及硬鞋舞蹈形式,是由水手帶進愛爾蘭,最早也屬於男性舞蹈。
D.
Reel舞曲
Reel在傳統愛爾蘭音樂、民謠中非常常見,團隊帶來以Reel舞曲編排的各種不同舞蹈型態
- Fairy Reels
這支舞想呈現的是Céili群體舞蹈的樣貌。Céili[2]通常是舞伴牽手為一組,站成兩列的雙人舞形式,透過不同的動作組合與對面、斜對面或是鄰伴交換位置,以交換位置、換不同的舞伴打招呼跳舞,以達成社交目的。團隊因為以單人踢躂舞為主力,所以將這這種需要牽手互換的概念放在與隊友的合作隊形中,以現代風格的Two hands reel(雙人Reel)、Three Hands Reel(三人Reel)呈現。
- King of the Fairies 精靈之王
是一首非常傳統的Set舞蹈,也就是得要兩人一組,分別站在四個方位組成一個方塊,再透過固定的交換舞伴順序及舞步跳舞,通常在節慶收穫時節,村落裡會以這樣的舞蹈歡聚。Set與Céili舞蹈不同的是,前者比較強調腳步的動作顯現,後者在於複雜的隊形和舞伴交換過程。不過,團隊因為舞者人數不足,改以單人獨舞呈現這個固定舞序動作的傳統舞。
- Celebration Reel
這支舞作,是老師特別編排,以獨舞的步法,包含高踢、跳躍等,每個舞者輪流獨舞,呈現比賽的樣貌。談到比賽,愛爾蘭舞蹈不僅是鄉間聚會中的娛樂,如今已發展為舉世矚目的競賽形式。每年,在都柏林舉辦世界錦標賽,評審除了評斷舞者的舞蹈藝術性,還得包括舞步技巧熟練度、以及炫技程度,類似體操比賽的概念。同時,舞者在台上呈現的不只是舞者本身,連指導老師都會一併被評斷。
獲得2025年World Champion第二名榮譽的團員Katie Dawn Olafson分享:整個過程需要有很強的自我訓練毅力,除了每周12小時待在舞蹈學校練習,每天早晨6點跟著哥哥上健身房,踩飛輪、跑步、瑜珈放鬆,當然也觀看其他人的舞蹈,今年暑假甚至跑到Boston,參加River Dance舞團辦的營隊,希望能更進一步進入徵選加入舞團。
團長Shalyee則語重心長的說,目前這樣的舞蹈發展,其實已經是一種運動競技比賽,但卻具有非常主觀的評斷標準,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韌性與挫折的練習,因為你不可能每一次覺得自己在台上表現的超完美,評審就會以同樣的分數呼應你,透過一次又一次可能的失敗,累加自己的毅力與心理鍛鍊。
- Rhythm Dance 節奏之舞
愛爾蘭民俗舞蹈,隨著時代變化,除了舞步更講究技巧,服裝、髮式都在改變,早期女生只是波浪捲髮,後來嫌跳舞很累贅,盤到頭頂上,卻愈盤愈大成為Bun Wig這種超大捲髮髻;低於21歲,穿的是稱為poodle socks[3]的白襪子,長於21歲得要穿上黑色絲襪;裙子長度也從膝蓋到現在剛好蓋住臀部,Katie笑著說,這個長度還算是長的呢!比較可惜的是,舞團理學舞的男生永遠只有女生的1/4,Shalyee嘆口氣說,我的祖父年代,男生跳舞是件超榮耀的事,何況透過比賽讓大家都認識他,現在跳舞的男生都會被嘲笑啊~
[1] Reel舞曲形式,常用於Ceili Dance社交功能舞蹈中,但後來以表演藝術形態呈現的大河之舞或火焰之舞,也可以見到以Reel編排硬鞋踢踏舞上場。
[2] Céili 舞蹈的變化很多,但傳統上每一首音樂有固定的程序編排,通常音樂結束時會回到原本的舞伴身邊,是很好玩的一種社交舞蹈,這裡參考不同舞序的Céili舞蹈。
[3] 因為襪子上有像貴賓狗毛的泡泡突起,所以稱為poodle sock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