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圖科維奇民俗舞團Folk Dcance Ensemble “Tucović”

訪談整理/童心善

看到塞爾維亞這個國家名稱,大家會想到甚麼呢?足球?網球?還是以著名的塞爾維亞裔美國電機工程師Nikolay Tesla為名的汽車公司?Tucović[1]團隊今年由舞者出身和舞者兼歌手背景的DejanBiliana Bunčić夫婦領軍,穿著不同顏色印有團隊代表圖樣的T恤,帶來豐富的傳統舞蹈音樂分享觀眾。傳統塞爾維亞男子的頭部形象,是戴著傳統的šajkača[2]帽子、留著斯拉夫男人常見的八字鬍,團隊將這個八字鬍意象,轉成有長長捲翹的傳統鞋子opanak,加上冒著愛心的雙眼,就成為團隊的Logo



Kolo圓環舞&音樂

在塞爾維亞,但凡牽手(或搭肩或拉鄰伴腰帶)圍成開口式單圈、短列形式,大家一起跳著同樣舞步的舞蹈形式,皆稱為Kolo(台灣多譯為可樂),也由於Kolo來自的村落、地區不同,在Kolo之前加上地名或顯著特色,成為某某 Kolo”的舞名或音樂、歌曲名稱,Kolo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列為無形文化遺產,是塞爾維亞傳統舞蹈的代表。至於最著名的Kolo是哪一支曲子?團長Dejen和手風琴樂手Matija Stojanović異口同聲地說Užičko kolo[3]60年代由手風琴音樂家作曲,採集自塞國西部Užice地區的曲子,因為節奏明快且活力十足,很快地傳遍全塞爾維亞,任何歡樂喜慶場合都要來上一段。

民俗區域

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巴爾幹半島之前,塞爾維亞民族大約分布在今天塞國版圖西南部的Raška 地區以西包含今天蒙地內哥羅一部分、赫塞哥維那、波士尼亞、多瑙河及摩拉瓦河流域以及今天的北馬其頓。土耳其人進來後,塞族人開始往各處擴張,包括北邊的Vojvodina(伏伊伏丁那地區)。鄂圖曼土耳其結束後的複雜政治變化,版圖比起今天夾內陸的情形要大得多,因而塞爾維亞表現的舞蹈和音樂充滿了鄰國民族風情。

Source from Ontheworld.map

LeskovacKolo舞蹈組曲

Leskovac市位於南方,距離北馬其頓、保加利亞不遠,團隊帶來的Kolo組曲包含城市以及周圍村落地區。這裡的舞蹈充滿活力,以輕巧靈活的舞步Čačak(發音接近cha-cha-k),呈現Kolo原始風貌。團員們聽到這節奏的曲子都會先尖叫,接著衝出去牽手圍圈跳舞 ,一邊跳一邊甩著手帕或跳著跳著發出的尖叫聲,都是助興之用,團隊先前到俄羅斯演出,還曾經被其他團隊要求要教唱、教舞這些曲目。先出場的第一群,步幅較大稱為大Čačak,第二批上場的小步幅之外,腿也沒抬那麼高,稱之為小Čačak舞步。

音樂曲目: VlasinkaBela RadaBugarka(保加利亞女孩),前二首都是2/4拍的Kolo,最後一首Bugarka7/8拍,速度比起鄰國的7/8拍曲子要快得多。


塞爾維亞之舞

以早期塞爾維亞族人聚居處的舞蹈音樂作為此舞的編排組合,最後一首Čačak和前一段提到的不同,來自中部的第三種Čačak,稱為微小的(Sitan) Čačak

音樂曲目包含:1. Ersko Kolo (西南部) 2. Prode Mile (中部) 3.Moravac (中部) 4. Kolubarski Vez(西部) 5. Truba (西部) 6. Čačak (中部)

其中,Moravac是中部地區最受歡迎的舞蹈音樂形式,婚禮、節慶場合都會以這支舞蹈一起同樂。這段影片是團長女兒Lara和同伴Nina一起示範的Moravac基本舞步,影片有正面反面示範,可以學著一起跳。


Božica地區舞蹈
Božica和保加利亞的Sop地區相鄰,大家一定可以猜到有常見的7/8拍曲子及相似的舞蹈風格,只不過,斯拉夫民族的塞爾維亞人,特別喜歡維持高挺的樣貌,重心會放在腳掌前半部跳舞,看起來較為修長,因而身體產生上下震動的感覺。 


受不同文化影響的風格舞蹈

A.    土耳其風格的Čoček

Čoček的發音接近Cho-Che-K,源自於土耳其人的köçek[4]舞蹈音樂。巴爾幹半島信奉伊斯蘭教的部分地區,包含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少數馬其頓、保加利亞等地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舞蹈風格,只是名稱可能不同。團隊帶來的是女生穿著稱為Dimije的土耳其寬鬆褲子,在歡慶婚禮的場合中,拿著無皮鈴鼓開心跳舞。


B.    瓦拉幾人(Vlasi)的牧羊舞蹈

瓦拉幾人分布在西喀爾巴阡山一帶,包括今天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東北部、北馬其頓及希臘東北部山區,早年以牧羊為生,閒暇之餘利用手邊的工具,牧羊手杖以及易取得的材料製作各種尺寸的笛子,打發時間,團隊帶來有斯拉夫人競技比賽風格的牧羊舞蹈。

談到笛子,團隊的長笛樂手Katarina Milosevic擁有長笛演奏碩士學位,原本從事演奏及教學工作,這一次從古典音樂跨入民俗音樂世界。Katarina 說:「傳統的Frula笛子在現代被長笛或小提琴取代,對民俗音樂來說,有不同音色多元樣貌,也不是一件壞事,對我個人來說,塞爾維亞傳統民俗音樂中的大量裝飾音,反而是一大挑戰,但與吹奏古典曲目是同樣的練習方式,能夠賦予傳統民俗音樂新的生命。與手風琴手Matija從舞者出身,學習手風琴全憑著耳朵和心記憶弦律音符,和我必須看著樂譜熟記的訓練背景完全不同,演出中也得配合手風琴的旋律和弦,且在收音的過程中學著如何相互搭配演奏出最佳的樂音,是這一趟最大的收穫。」


C.    伏伊伏丁那地區Vojvodina

Vojvodina地區,在斯拉夫人於六世紀南移之前,有過不同族群在這個地區活動,中世紀後,曾經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在後者的治理下,有了塞爾維亞人自選的「公爵vojvoda[5]」這個管理階層,而後形成「公爵領地Vojvodina」,此時,也是多元民族移居最大量時期,成為一個歐洲大陸少數包容不同族群文化的地區。團隊帶來的融合各種不同族群文化風格的舞蹈,童玩節舞台的粉絲觀眾們可猜猜哪些服飾、舞蹈元素來自哪裡!(羅馬尼亞女生的髮髻、烏克蘭式的頭花、競技型的斯拉夫族舞蹈…)



D.   吉普賽舞蹈

如果要討論羅姆人(Romani[6])遷徙到巴爾幹半島的過程,以及在這裡和其他族群的文化交流影響,短短篇幅是不夠的。團隊帶來的舞蹈組曲,是1992年,一位編舞老師為舞團編創的作品,團長Dejen先生當年擔任舞者時也跳過同樣的版本,音樂組曲選自各地羅姆人的民謠[7],在MatijaKatarina加持下,開場動人的音樂曲目,很可惜的沒人知道來自哪裡?或者叫甚麼名字。
野外劇場的戶外雜音很多,但如果你跟我同樣幸運,也許聽到Matija左手拉出風箱的第一個樂音,就足以讓人起立叫好。


Biljana Platno Belese[8]民謠

這是一首來自馬其頓的民謠,以歌詞大意編排了創作舞蹈,描述一位名叫比利亞娜的少女,在Ohrid湖邊河畔漂洗布,好準備婚禮的過程中,遇見年輕男子的故事,這首歌在整個巴爾幹地區廣為流傳。


看完Tucovic的演出之後,不知道大家是否覺得音樂、舞蹈(耳熟、眼熟)?原來,之前來過宜蘭童玩節多次的Talija團長Dragon和本團團長Dejan是好麻吉,許多舞蹈編排非常類似。但Dejan哀怨地說:「你知道嗎,我在宜蘭太開心,竟然忘記了他前幾天生日,沒有祝他生日快樂



[1] Tucović 團長Dejan說,取名的當下因為各種時代因素,以一位塞爾維亞著名的政治人物Dimitrije Tucović 名字為團隊名稱,現在可以不用理會那些命名的過程。

[2] 塞爾維亞的疆界隨著戰爭一直在變,當年從Banat地區 (現今分屬塞、羅兩國)流傳至全國各地,特別是中部Šumadija地區,是塞族人聚居之處,當地的服飾成為標準配備。

[3] Kolo,是一種舞蹈呈現出來的型態,依據來自的地區不同,有不同的音樂節拍(比如2/44/4),也有不同的舞步,通常有一種最簡單的基本舞步,再依據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變化,影片連結提供的是Tucovic團隊示範教學。

[4] Köçek在土耳其通常是9/8拍音樂,男生穿女裙跳舞。

[5] 塞爾維亞語的公爵,是Vojvoda, 如同英文的DutchyVojvodina就是公爵的領地,這裡有斯洛伐克人、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蒙特內哥羅人、少數烏克蘭人、捷克人等,另外還有俄羅斯人、保加利亞人、波蘭人等斯拉夫民族,不過,人口數非常有限。

[6] Rom (複數形Roma)是吉普賽族群對自己的稱呼,的意思,目前世界文化圈也以Roma (Romani稱之)。在塞爾維亞,主要居住在南部、Vojvodina地區靠近羅馬尼亞的Banat、以及首都貝爾格勒。

[7] 這支羅姆組曲總共四首音樂組成,但Matija只知道第三首是Nane ćoha (Na-ne-Tso-kha),來自斯洛伐克羅姆人。

[8] 這裡提供著名的馬其頓羅姆歌手Esma Redžepova的演唱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