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馬來西亞 舞鰩舞團 (Sinar Tari Dance Group)             

                                                                                       訪談整理:劉培華 

來自馬來西亞的舞鰩舞團是由雪蘭莪州貝隆河國民小學(Sekolah Kebangsaan Sungai Pelong)3-6年級學生組成,旨在發掘和提升孩童在舞蹈方面的才能,學生利用課後時間參與社團課程,學校除了外聘舞蹈老師到校教學,校內老師也陪同協助學生日常練習,要求學生德智體群均衡的身心發展。

舞鰩舞團成立於2017年,該團除了設團宗旨:發掘和提升孩童在舞蹈體育方面的才能之外,更致力於保存與弘揚馬來西亞傳統文化,希望透過舞蹈、遊戲與飲食讓學生更深刻體驗本土文化之美,承接薪火相傳文化認同的使命。

該團負責人Rohana Binti Mokhtar女士,是雪蘭莪州貝隆河國民小學(Sekolah Kebangsaan Sungai Pelong)的教師,她點出 Sinar Tari Dance Group”團名的由來,”Sinar”是閃樂的意思,” Tari”是舞蹈的意思,源出於座右銘「超越成功的星辰(Stars Beyond Success)」,象徵他們對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熱情如星光閃耀、指引,超越成功至上的追尋。他們經常受邀於雪蘭莪州國慶日慶典、傳統美食節、國際書展與全國童軍大會等多場重要活動中演出,有豐富的演出經驗和不減的熱情。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一起來玩吧!(YUK MAIN)   

這是一首充滿活力與互動的馬來西亞兒童民俗舞蹈。孩子們手拿椰子殼,互相敲擊,充分展現了歡樂、玩趣及和樂融融的童趣特質。

這首是創編加童謠的舞,舞蹈中以簡單、重複性的動作串連,鼓勵舞者與參與者互動與串連,營造出歡樂與團結的氛圍,舞技的好與否不是重點,強調的是一起遊戲、一起律動的快樂,舞名YUK MAIN (一起來玩吧!)正是如此。

 (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拍攝)

扎賓舞(ZAPIN ASAM PAYA)

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馬來西亞柔佛州傳統馬來民俗舞蹈。

舞者演出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樂師演奏,常見的樂器有:甘布斯(Gambus)(類魯特琴)與手風琴。

該舞的特色為優雅的腳步動作與雙人或群體間的協調律動,整體氛圍洋溢著歡樂與社群精神,同時反映了與「Asam Paya[1]相關的當地習俗或慶典文化。



[1] http://towns-villages.blogspot.com/2011/05/kaul-festival-melanau-baes-ikan-undang.html

馬蘭諾族美食中,要算Umai或我們今日流行的“魚生”最著名.

經常,這種以鮮魚片腌以蒜頭,酸柑,辣椒的美食,在腌製短時間就要端到桌上趁新鮮入口享受.

當然,過去這種專由漁人為了在海上配米飯,而輕便製作出來的“魚生”,可能所使用的酸味料並不是今日的酸柑,反而是一種他們生活中經常食用的“assam paya”,一種原住民和土著普遍酸性植物食品.

不管製作方式如何變化,Umai“魚生”仍然是一個頂級食品.通常的食用法,是配以碩莪粒和白飯.那可是一等一的美食.一個民族的節慶,經常都與它的手工藝品,以及美食扯上了關係.

(馬蘭諾民族的祭海節,除了向神明祈禱和感恩之外,也將可充份反映出他們民族的特性.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生活作息和習慣.靠海,依海維生的人民,進行任何事,都與海脫離不了關係.即使是他們在快樂的慶祝之時,或悲哀傷心之時,都可以讓我們看到他們文化的一部份.) 

莎意爾 (Syair)這是古典馬來詩歌的朗誦,常會在表演的一開始時吟誦,或是穿插在舞者輪替換場時,用來營造氣氛、表達敬意,吸引觀眾。

(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拍攝)

彭亨州之歌 (Joget Pahang)

這也是穿插在舞者輪替換場時用來營造氣氛,吸引觀眾樂曲,是一首歡快的馬來傳統歌曲,展現了馬來西亞彭亨州(Pahang)濃厚的文化特色。輕快節奏配上俏皮歌詞,讓人感受到熱鬧喜慶的氛圍,彷彿在邀請大家一起享受快樂、團聚和傳統。 

安邦飯之舞 (NASI AMBENG)

舞者常會手持象徵性的道具,例如:米飯或配菜以及盛食的盆子,舞者隨著音樂優雅韻律協調地移動身體,共食展現出團結共享分食的精神;這支舞蹈對爪哇-馬來族飲食文化至高精神的展現。

馬來傳統舞蹈,總是充滿歡慶氛圍,除了肢體律動的帶動,在視覺的呈現以共食Nasi Ambeng(安邦飯),這道饒富傳統文化意涵的佳餚也不可或缺。 

Rohana Binti Mokhtar女士特別強調安邦飯之舞,是傳達團結、分享與和諧共處的民俗文化情感,象徵著一餐共食背後的深厚人情與文化的傳承。 

雪蘭莪柔舞 (JOGET SELANGOR)

這首具有社交性質的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民俗舞蹈,以歡快明朗的節奏為特色,通常由雙人合作來表演,動作優雅、富有趣味性,促進舞者或是參與者之間的互動,營造歡樂的氣氛。

舞步簡單且節奏感強烈,常伴隨著有節奏的拍手,生動展現雪蘭莪地區社區聚會和慶典時的快樂精神。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三枝榕舞 (TARI TUALANG TIGA)

這是正宗的馬來傳統舞蹈,以靈活且充滿活力的動作著稱,通常由擅長馬來武術(Silat)的女性舞者來演出。這支舞蹈因電影油膩人詛咒(Sumpah Orang Minyak)而廣為人知,展現了舞者的優雅與敏捷。

舞蹈中融合了自我防衛的武術元素,並透過細膩刻劃的動作,巧妙詮釋了馬來人的禮儀與謙恭。整體風格結合了馬來武術的剛柔並濟與傳統服飾的典雅,常見於慶典及文化活動中。 

馬來西亞旅遊舞 (VISIT MALAYSIA)

這是2026年馬來西亞旅遊的觀光歌,是一支充滿活力與歡慶氣氛的舞蹈表演,展現了馬來西亞多元的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透過動感的舞步、色彩繽紛的服裝,並融合傳統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了三個族群及語言在其中,舞曲的編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彰顯馬來西亞豐厚的文化遺產、壯麗的自然景觀以及熱情好客的民風。

一支充滿動力的邀請,邀您在2026年親身體驗馬來西亞多元民族文風的最佳風采。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開場舞 (Opening)

當音樂慢慢響起,舞者肢體動作也跟著旋律越跳越有力。從靜靜的開場到漸次滂薄的音樂,揭開表演的序幕,表演正式開場。 

綺夢彭亨 (Inang paku lanang)

這是一首優雅的馬來傳統歌舞,充滿高貴和典雅的氣息。悅耳的歌聲配上細緻的舞步,展現了文化傳承的美,也流露出傳統表演中那份細膩的藝術魅力。 

旺樂舞 (Joget wan lebor)

一首充滿活力的馬來傳統歌舞:以俏皮的歌詞和輕快的節奏聞名,它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幽默與魅力,邀請觀眾一起感受馬來文化中那份輕鬆愉快的氛圍。 

情眼笑 (Pandang-Pandang Jeling-Jeling

一首活潑又帶點調情意味的馬來傳統歌曲:俏皮的歌詞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展現了純真打趣的魅力和青春愛慕的喜悅。 

甜蜜蜜 (Tian Mi Mi

〈甜蜜蜜〉被改編成溫柔的馬來 Inang[1] 歌曲,把原本細膩的旋律融入傳統節奏。這個版本展現了真摯的甜美與文化的融合,用柔和歌聲和輕柔舞步,歌頌馬來西亞與台灣之間豐富多元、共享藝術精神的交流。

Music Rhythm:Inang(伊曩)[2] 

船型風箏舞 (Wau Bulan

這是一支傳統馬來舞蹈,靈感來自於在豐收過後放風箏/船型風箏(Wau Kapal)優雅的飛翔姿態。舞者透過流暢的手臂動作和優雅的步伐,模仿風箏在風中翩翩起舞、搖曳飄動的畫面。

在馬來西亞多風的月份大概在10~11月,也是勞動耕作豐收後的生活景象。這支舞蹈生動展現了船型風箏在馬來文化中的美感與象徵意義,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和文化傳承價值。

舞者手上的美麗風箏,正是Rohana Binti Mokhtar老師的先生手作的成品,細緻而美麗。



[1] Mak Inang是一種傳統的馬來舞蹈,起源於馬六甲蘇丹國。舞蹈伴有獨特的音樂,據信是由馬六甲蘇丹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指揮的。過去,唱歌和跳舞都教給宮殿的Inang,供他們在皇室活動中表演。舞蹈的動作和音樂是如此優美,具有宮廷表演的所有特質。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英文)

[2] https://www.danceus.org/style/mak-inang-dance-in-malaysia/ Mak Inang Dance In Malaysia

  "Mak Inang" 主要指的是一種源自馬來西亞的傳統舞蹈,也常與一位馬來西亞的傳說人物「Inang」有關。  

  這種舞蹈在馬來社會中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尤其是在王室慶典中,並以精緻的手部和腳部動作為特

  色。傳統舞蹈: Mak Inang 舞蹈被認為起源於馬來西亞的吉打州(Kedah),並可能追溯到吉打蘇丹國

  時期。 它融合了馬來和中國的舞蹈風格,以其優雅的動作和故事情節而聞名。

  動作特點: 舞者會使用精緻的手部和腳部動作來展現技巧與藝術性。 她們還經常使用扇子或絲巾等

  道具,來增添表演的豐富性和故事性。

                                       

(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拍攝)

相思 (Jikalau Abang Merindu)

一首串場的歌,歌詞敘述一段愛情故事,是首感人肺腑的馬來情歌,對遠方的愛人表達思念和深情。溫柔的旋律和真摯的歌詞,完美呈現了那份渴望和愛戀的感覺。 

四方宴樂 (Nasi Ambeng

這是一首分享馬來美食及傳統的歌舞,充滿活力,靈感來自那道著名的團圓美食—由一盤香噴噴的飯、雞肉、蔬菜和辣醬,大家一起分享-安邦飯(Nasi Ambeng)

透過熱鬧的節奏和協調的舞步,展現出團聚的喜悅、熱情好客和濃濃的文化溫暖,讓人感受到分享美食的歡樂氣氛。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歡聚~~曲終人散~~舞精靈不散的宴席!!馬來西亞下次見~~~

雪蘭莪州貝隆河國民小學(Sekolah Kebangsaan Sungai Pelong)來台活潑可愛的四位老師,在受訪結束時開心地說:謝謝有這個機會,讓她們的孩子透過童玩節的活動學到不同的文化,也交到許多的朋友,她們用他們的母語及中文邀請大家"!歡迎來馬來西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