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泰國光之母民俗舞蹈團(Metapaht Folkdance Group)

 

慈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石雅如

 

本團來自泰國東北伊善(Isan)地區的那空叻差是瑪府(Nakhon Ratchasima),俗稱呵叻府,位於呵叻高原西部邊緣地區,是暹羅和寮國邊境的重鎮。本團隊隸屬私立智識發展國小(Metapaht Primary School),學校成立於2018年,是一所雙語小學。這次由校長Peerapong Promkote先生領軍來台參加童玩節。校長先生表示,校名的Metapaht是指智識成長,以國際化為目標,幫助學生學習智識以成為全球公民。本校所有學術科目皆以英語上課,此外,本校一到三年級的學生每周必修一節中文課,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則必修兩節中文課,是以這次來台灣表演的成員儘管是年僅612歲的國小學童,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英文和中文表達能力。


                                                                                    (圖片來源: 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舞蹈老師Somluck Kajornpop女士和Sasikarn Thongtragul小姐表示,全校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都必修傳統舞蹈課程。舞蹈課除了傳統泰舞動作的學習,還有泰國傳統民俗歷史課程,學生必須分別通過筆試和術科考試才能拿到學分。由於每個年級的上課時間表不一,學校提供每天早上30分鐘、下午30分鐘、晚上1-2小時不等的時段練習。為了來參加童玩節,另外增加每周六的團練時段。樂隊老師Patiphan Kangkard先生說,本校音樂課同樣是必修課程,多數的學生都是進學校後開始學音樂,低年級學生會先學習口風琴,進入高年級後學習傳統樂器。高年級學生在學校的音樂教室集體上課,為求效率,直接在傳統樂器上用筆或是貼紙標誌音名(即C、D、E、F、G、A、B),方便小朋友對照樂譜學習。至於沒有辦法標記號的樂器,就採過往傳統一對一師徒制,口傳心授慢慢教。這次來台灣的樂團成員是由學校社團4個現代樂團的學生來支援演出,鍵盤手來吹笛,歌手來打木琴,每個學生都多才多藝。除了學生,不同過往泰國團隊采風,這次接受訪談的全體成人教職員也都具備英文溝通能力,不愧為一所國際化雙語學校。


                                                                                                                      (本圖由本文作者拍攝)

這次為了童玩節學校特別安排了泰國東北、北部、中部和南部四大地方的樂舞表演。本團隊來自呵叻府,特別安排了三首東北伊善風格的演出曲目,分別是東北木琴樂團表演(Ponglang Ensemble Performance)、瑪諾拉戲水舞(Manora Playing Water Dance)和招吉祥舞(Bai Sri Su Kwan Dance)。樂隊老師Patiphan Kangkard先生說,東北木琴(Ponglang)是懸掛式的,一共有13個鍵,6個音階,沒有音名B(也就是一般唱名的Si或ti)。這次來台演出以兩架懸掛在船型共鳴箱上,有8個音階的22鍵泰國高音木琴(Ranat ek)和17鍵的泰國低音木琴(Ranat thum)代替。搭配泰國胡琴(Saw duang)、泰笙(Khaen)、泰國吉他(phin)、小鈸(ching)、笛子和現代的電子琴、電吉他、爵士鼓等,帶來熱鬧歡樂的伊善樂曲。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訪談時筆者提到瑪諾拉戲水舞是來童玩節演出的泰國團隊經常安排的曲目,校長Peerapong Promkote先生聽到後說,瑪諾拉公主和帕蘇東王子的愛情傳說故事在全泰國非常知名,大家都知道人鳥仙子公主瑪諾拉,和姊妹們在辛馬潘(Himmapan)森林快樂生活,後來被獵人捕捉獻給帕蘇東王子。王子與公主陷入愛河,雖然遭受反對險阻,在歷經各種艱難考驗後,Happy Ending,有情人終成眷屬。校長說,整個故事非常的曲折,要全本演出,大概需要連演20場。團隊這次選擇表演的橋段是七姐妹戲水,獵人捕捉的部分。校長補充道,瑪諾拉公主在泰國依照不同地區有三種不同稱號,東北地區稱她為瑪諾拉(Manora),中部地區叫她緊那利(Kinnaree),南部地區呼喚她的名字則是諾拉(Nora)。除了名字,在服裝和音樂也都會依照地區性的特色調整。本團來自東北地區,帶來的是伊善地區的「瑪諾拉」。特色是頭上並沒有帶著王冠,而是梳著東北包頭,戴著花朵裝飾。為了辨識主角公主,本團特別讓演出瑪諾拉的舞者戴上橘紅色的花飾,和其他人頭戴白色花飾的舞者加以區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今年童玩節第一支泰國南邦來的團隊采風文章,有一首演出曲目稱為「緊那利」飛翔舞,舞者頭上戴著金光閃閃的王冠(Chada),就是中部地區版本的「瑪諾拉」。

(圖片來源:童玩日報楊宜蓁攝影)

第三支東北伊善地區的舞蹈是招吉祥舞。訪談時團隊特別帶了招吉祥舞的道具,芭蕉葉塔。演出道具是由師生一起手工製作,原始的招吉祥塔會使用芭蕉葉製作,最上面會放上水煮蛋,來台灣為考量保存時效,所以改成使用和芭蕉葉相近的色紙製作,而原本頂端會放的水煮蛋改用一朵花裝飾。校長和老師們說,招吉祥塔可以層層推疊,一般都是奇數層,最高可以到9層,召喚神明保佑吉祥。在泰國伊善地區,迎賓、喜慶宴會等活動都可以進行招吉祥,儀式進行的時候會邀請僧侶念經,塔上會掛上白色棉線,取下後由長輩繫繩在手腕上,保佑平安吉祥。由於筆者觀看這支舞碼演出時都是學校老師演出,於是特別提問招吉祥儀式進行是否有年齡的限制,只限成年人?舞蹈老師Somluck Kajornpop解釋說,招吉祥這個儀式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的,事實上是為了讓小朋友到後台換裝準備下一首演出,所以安排由老師們上台演出。

                                                                           

                                                                                                                       (本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第四支要介紹團隊帶來中部地區的代表性舞蹈長鼓舞(Klong Yao)。表演開始觀眾會聽到樂隊老師拉開嗓門大聲喊叫。Patiphan Kangkard老師說,這是要呼喚大家集合過來,一般通常會叫喊個三回合,讓氣氛炒熱起來。舞蹈老師Sasikarn Thongtragul小姐補充說,她的朋友結婚的時候,男方迎親隊伍在快接近女方家的時候就開始呼喊,大家聽到就知道迎親隊伍要到了,趕快準備動起來。她還說住得比較遠的迎親隊伍,有的還會騎乘大象迎娶新娘。長鼓舞演出的氣氛,就是表現出諸如此類的喜慶熱鬧動感活力的存在。第五支舞蹈是南部地區的扇子舞(Talai Kipat Dance)。Kipat就是馬來語的扇子,Talai是舞蹈的意思,所以這支舞蹈是泰國南部受到馬來文化影響的舞蹈。小小舞者拿著裝飾蕾絲的紅扇,穿著金光閃閃的服飾,翩翩起舞,非常可愛。

                                                  (圖片來源:童玩節官網精彩畫面)

接下來介紹北部地區的舞蹈,有上北部地區的傘舞(Fon Tee)和下北部地區的素可泰宮廷舞(Sukhothai Dance)。上北部指的是古代蘭納(Lanna)王朝所在地區,就是現代的清邁地區一帶,傘舞演出時,可以看到身穿傳統蘭納服飾的男女舞者,撐著繪有北部地方傳統圖案的特色紙傘,蓮步輕移,展現北方溫柔優雅的魅力。下北部地區位於泰國中北部中央平原,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史料查證的王國。素可泰王國存在於13到15世紀,年代久遠,所以素可泰宮廷舞的服裝和舞姿,都是從古代壁畫和雕塑等歷史紀錄中考究加以復振創作。校長說,這支舞蹈傳承泰國古典文化遺產,舞者的手部姿態風格獨特,拇指向掌心,食指向下彎曲,就像是佛像雕塑一般。

                                          (圖片來源: 童玩日報戴婷郁攝影)

舞蹈老師說,素可泰王朝時期有一位Thao Sri Chulalak王妃,泰國人都暱稱她叫Nang Noppamas,,這位美若天仙氣質優雅的妃子,以世界上第一位使用香蕉葉加上鮮花創造出蓮花造型的漂浮水燈原型而知名。團隊也帶來水燈節和宋干節舞蹈(Loy Krathong and Songkran Dance),其中水燈節表演的時候,舞者手上就拿著師生一起手工完成的紙製蓮花水燈,歡喜展示每年農曆12月滿月,感恩水神,告別厄運的的水燈節儀式。最後一支要介紹的舞蹈是泰國新年宋干節,也就是國人熟悉的潑水節。舞者歡喜踩踏輕盈的舞步,手上拿著盛裝清水的銀色錫碗,以手沾水做出向觀眾點灑的動作,代表深深的淨化祝福。

                                          (圖片來源:童玩日報霍世翊攝影)

本次來台演出的成員,是徵詢全校學生參加意願後,再從這批志願報名者中進行甄選。這是學校成立以來第一次出國演出,大家都非常的期待。由於團隊成員組成的年紀小,許多家長也跟著孩子來台灣,住在民宿,買票入園看演出。校長和老師覺得這次能夠來參加童玩節,和許多外國團隊交流,開拓學生視野,符合學校國際化的發展目標,非常感謝大會的邀請和安排,很高興能來台灣呈現泰國的傳統文化,推廣泰國傳統樂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