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劉培華
來自位於斯里蘭卡帕度卡的馬杜撒拉舞蹈學院,成立於1991年,以教授該國傳統舞蹈且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節聞名。曾至中國、新加坡、泰國、印度、 馬來西亞、孟加拉和埃及等國演出。除此之外,他們在國內也獲得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獎項,如舞蹈榮譽獎和美術獎等等。
隨團的舞蹈老師說:馬杜撒拉舞蹈學院的學生來源,源自學校的學生於課後的時間,為學習舞蹈而來到學院,他們每天固定兩小時的時間跟著專業的舞蹈老師學習舞蹈技能;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培育斯里蘭卡傳統舞蹈的傳承,但是,學生舞蹈技能的養成有困於家長對於孩子以學業為優先的主導,所以利用參與各種不同國際盛會的演出,來促進家長及學生們願意用自己額外的時間來精進加強舞蹈技能,都希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有好的表現;例如這次參與宜蘭國際童玩節的演出,在出發前的幾個月孩子們就在勤加練習舞曲,每天倒數、期待著出國的日子,大家都很高興有機會參加國際民俗舞蹈交流的盛會。
此次出團的成員總計27人,含19位舞者、4位樂師及4位家長;舞者成員大約8歲至國、高中的孩子,他們彼此間情感緊密、互助合作,展現高度的團隊精神。
隨團舞蹈老師說:這次在童玩節將演出不同類型的斯里蘭卡舞蹈,如屬於民俗舞的水稻舞(Goyam)、高地經典男子舞- 康堤(Kandyan)舞、娛樂型民俗舞蹈- 碟鼓舞(Raban dance)及舌鳥之戰Nagga Mayura等皇室宮廷儀式舞蹈。
(備註:1)
首先第一支舞:蛇鳥之戰Naga- guruau;主要講述蛇和鳥打架。舞者會帶面具上場。(備註:2 、3)
第二支舞:花舞mal baliya ;主要是一種基於信仰和信念的舞蹈,其目的是崇拜名為帕蒂妮的女神,並祛除可能因此而產生的邪惡,舞者舞動柔美姿態優雅,贏得觀眾的掌聲。
接著,傳統音樂Traditional
songs的串連,樂師以現場的方式透過斯里蘭卡傳統的樂器演出斯里蘭卡傳統音樂。
特別想提的是斯里蘭卡的舞者服飾,在斯里蘭卡傳統舞者身上的服飾,她們帶有非常多的手環和腳環/環狀扣環套在腳拇指上,隨著舞步發出許多的聲響搖曳生姿,
第三支舞:漁民的生活living life of fishermen’s (deewara folk
dance) ;這是一支民間生活舞蹈,舞者透過舞蹈的呈現與斯里蘭卡漁業相關創作的村莊舞蹈,清晰地展示靠捕魚為生的古代沿海居民的生活方式。(備註:5)
第四支舞:旋轉手鼓舞Spin the tambourine dance (raban dance );這種以旋轉手鼓的舞蹈,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技術表演,有相當的難度,它是需要由特殊的藝術家來表演的;此次隨團來的舞者透過專注、沉靜地一次旋轉手鼓或Dolasak,一個接一個地套上;這種舞蹈的手鼓可以拿來當舞者的樂器,也是表演的道具,它是使用了一種特別的手鼓/像碟子,手鼓的中央有一個小孔是用來支撐旋轉;舞者帶給觀眾們既驚豔又吸引人的表演,觀眾跟著專注舞者的一動一靜的移動,台上台下跟著屏息凝聚,嘆為觀止,舞者成功的演出,開心地舉起數個轉動中的手鼓展示給觀眾們看。
接著是斯里蘭卡的武術angampora:舞者在舞蹈中呈現出斯里蘭卡傳統武術,有手持武器也有肉搏戰鬥,舞者眼神肢體有力的展現武術的勁道。
最後一段的舞蹈有:
傳統舞蹈組合traditional
mix dance:演出斯里蘭卡傳統舞蹈。
(備註:2)
讚美詩Prashasthi:讚美詩是一種使用深奧僧伽羅語詞彙創作的歌曲,歌曲中透過舞蹈來讚美包括國王在內的非常特殊的人物。舞者表演呈現一種過去在王宮中的儀式舞蹈。
舞者的老師們扮演了國王和皇后、隨從和侍女,孩子們在宮廷裡為他們帶來許多的表演,呈現在皇宮裡才會進行的演出,難得一見。
神祇之舞male
waruna:是一種具有重要文化和宗教意義的傳統斯里蘭卡舞蹈。源自康提舞傳統,通過表演來祈求神祇,特別是雨神的保佑和庇護,以確保豐收和繁榮。
最後是拍手舞clapper
dance (pathuru dance):這支舞是一種使用拍板的舞蹈,是村民在工作閒時的娛樂舞蹈,這種民間舞蹈的主要的吸引力,是舞者將木板拍打在腳底和手掌、腿部或肩膀,發出節奏性的聲響帶著身體律動的舞蹈。
舞蹈老師說:最早村民使用的拍擊物是芭蕉葉切段集結來拍打玩,後來,只要身邊有可以拍打出節奏的農具、工具等物品,都可以來跳一段拍手舞。
整支舞蹈的亮點,就是整齊劃一的動作、拍擊出鏗鏘清脆的節奏,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眼睛都亮了起來。
在訪談結束時,團長說他們有的曾經來過台灣,但是孩子們都是第一次來到台灣,這一次來到台灣/宜蘭童玩節讓他們印象深刻,有很棒的周邊環境和表演場地,遇到的人都友善親切,幫他們解決了許多問題,並且能遵守時間約定,他們很喜歡這個地方,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帶給大家更多斯里蘭卡的傳統舞蹈,來宜蘭國際童玩節表演。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 2024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官網精彩畫面)
備註:
1. 舞者上台前都有儀式,他們會一起誠心地一敬神、二敬師長父母、三敬給觀眾,儀式感甚濃,是一群誠摯又可愛的舞蹈團隊。
2. 舞蹈老師(Watuthantrige Don Pradeep Lakmal)說道康提舞,可分為古典舞和民間舞兩大類。
古典舞以瓦納姆舞最著名,出現於18世紀納林德拉辛訶王時期,它以傳統的康提舞
為基礎,並吸收融會了印度南部的舞蹈語彙。
瓦納姆一詞源於梵文varnana,意為摹擬,故又稱摹擬舞。它模擬各種禽獸的姿態,以表現諸神的奇幻和以神話故事為主的內容,有的舞蹈也插入了釋迦牟尼的佛故事。
瓦納姆是舞蹈、詩歌和音樂的合成體。每種瓦納姆有不同的節拍,舞蹈有固定的程式,按音樂的順序可分為 6段。
其主要動作特徵為兩腿分開半蹲,腰部下塌。其基本功分腿功和手功各有十二種。下身動作沉穩有力,手臂基本平舉胸前,手掌裏外翻動,動作稜角分明,頭隨體、眼跟手,全身和諧一致。
瓦納姆有18種:①蛇舞(起舞的姿態),②神猴舞,③御象舞,④智神舞,⑤黃鶯舞,⑥國王舞,⑦兔舞,⑧孔雀舞,⑨神螺舞,雞舞,獅舞,雙神舞,馬舞,鷹舞,舞神舞,武士舞,蛇舞(爬行姿態),世尊舞。
3. 瓦納姆是斯里蘭卡古代藝術家長期對大自然生活觀察體驗創造的。它們不僅通過藝術誇張的浪漫手法模擬動物的外在特徵和擬人化的性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成為康提舞中的藝術珍品。
4. 康提舞中還有表現古代軍事操練的金環舞和吾達吉舞;表現男性技巧的筋斗舞;向天神祈求保護的供獻舞等。
5. 民間舞則多表現世俗生活和勞動情景,如收割舞、採茶舞、汲水舞、棍棒舞等。
康提舞的伴奏以橄欖形的凱得鼓為主,可用64種不同的節奏伴奏。舞蹈服裝以精美
的維斯服飾著稱。
6. 斯里蘭卡獨立以來,建立了藝術學院、舞蹈學校和專業演出團體。康提舞在繼承傳統舞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日臻完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