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如
鼓太郎和太鼓團是府中市小學到高中的學生所組成的,小學生組成的junior團男女兼收,這次來童玩節的是青年團,成員皆為女生。團隊所在的府中市為過去日本令制國武藏國的行政中心衙廳所在地,大化革新時期成為武藏國國府,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心,現在則為東京都26個市部之一。昭和58年(1983年)府中市開始積極在小學和中學推動鄉土藝術,和太鼓成為重要的項目。這波熱潮推動下,府中市的中小學紛紛創立太鼓社團,平成11年(1999年)四位中學和太鼓社社員希望畢業後能夠繼續打鼓,於是組成鼓太郎太鼓團。指導老師也是經營太鼓店的團長土方誠一先生說太郎這個名字帥氣有勁,完全表達出團員擊打太鼓時展現的英氣。
這次團隊帶來傳統和現代的表演曲目,首先介紹傳統的部分。這次帶來學習傳統和太鼓必學的三首代表性曲目,分別是:打合太鼓(ぶち合わせ)、屋台囃子和三宅太鼓。打合太鼓源自神奈川縣三崎市海南神社祈求豐收的祭典,漁師們敲打太鼓互別苗頭充滿競技意味。三崎市每年1月15日的奉納舞祭(チャッキラコ)是日本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2010年更登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個傳統儀式自江戶時代的文獻紀錄至今超過250年,由5到12歲的女孩手持扇子或竹棒樂器唱跳,共有六個曲式段落,以歌舞祈願漁獲和農產豐收,商貿繁盛。屋台囃子是源自日本琦玉縣秩夫市神社祭典的曲式。秩夫神社每年12月初的節慶活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和京都祇園和崎阜縣高山市被並稱為日本三大花車祭典。夜間裝飾長槍和人造花的笠矛花車、像小房子形狀的屋台花車和神轎在街頭奔馳,配上大鼓和喊叫聲,熱鬧非凡。屋台囃子太鼓以漁夫面對狂風巨浪的姿態坐著敲打太鼓,需要極大的體力和耐力。三宅太鼓則是以東京都三宅島林班人員搬運木頭時候哼唱的林班歌所發展出來的太鼓旋律,被列入東京都無形文化資產。三宅太鼓的旋律簡單,但因為需要低下腰擊打太鼓,挑戰表演者的體力。
現代曲目的部分則分為名師創作和團隊自編曲。前者有華夏(かか)和鼓華之舞(こかのまい)兩首曲目。華夏是依照河乃裕季女士編輯出版的鼓譜自行編排,特別設計高舉鼓棒跳躍的姿態,要展現夏日陽光燦爛炫目的感覺。鼓華之舞是混合太鼓名人飛騨野修一(ヒダノ修一)的三首曲子,特別以側背桶胴太鼓的方式擊鼓,展現華麗帥氣。至於驟雨和獵戶座(Orion)兩首曲目是本團創作,驟雨就是陣雨,以太鼓的聲音和節奏呈現出陣雨強度大小變化,很有意思。獵戶座和驟雨一樣都是對大自然的觀察得來,太鼓團前輩們獲得啟發共同創作出來的。
最後隊長瀨里奈表示,因為團隊第一次出國演出無法預知台灣觀賞日本太鼓的反應會如何,所以團隊也特別安排台灣觀眾也熟悉的輕鬆曲目進行互動,像是麵包超人(アンパンマン)和搭配盂蘭盆節的盆太鼓節奏的東京謠曲(東京音頭)。每天都吸引很多大小朋友上台同樂,非常受到歡迎,一起唱歌跳舞非常的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