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斯洛伐克路茲卡兒童民俗舞團Children’s Folklore Ensemble Lúcka



訪談整理/童心善



「我們的首都Bratislava,鄰近捷克、奧地利,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首都地區的民俗團隊,要能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舞蹈音樂是相當困難的,跟著老師們學習歌謠,卻不一定會知道歌曲或舞蹈的發源地,除非長大後認真的做功課追本溯源。」團隊非常直接的點明了「民俗文化」在都會地區人們心中的定位,儘管如此,對於近年來所謂的創新民謠(世界音樂)的走紅,帶動相當數量的民謠愛好者,團隊們雖然對作品不以為然,至少,在斯洛伐克人民心中,以斯洛伐克文化為榮,不像從前談到民俗舞蹈音樂,總是嗤之以鼻的認為是鄉下土包子的東西。 

古老年代,沒有收音機、電視、電腦更沒有手機,傳遞訊息如果只是大聲吼叫嚷嚷太無趣,演變而成的歌唱呼喚,特別是在山區,嘹亮的歌聲和森林中的鳥鳴融合,是為天籟,全世界的民俗歌謠發展幾乎如出一轍。而教導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如日常生活作息般的歌謠,描繪的友情、親情、愛情、工作、飲酒、歡樂、悲傷等等是最簡單著手的一種,更何況,同屬於斯拉夫民族的斯洛伐克人擁有天生的好歌喉。



Polyphony Music 複音音樂

相對於非常古老的教堂式單音音樂,多聲部組成的複音音樂聽起來要豐富的多。在斯洛伐克,複音歌唱的唱法和演奏方式是一樣的:

先來聽聽這首「我們三個好朋友My tri Kamarátky」,以複音唱法表現,

一個主旋律,一個模仿主旋律但是高三或五度,另外一個低三或五度音。


另外這個版本是團隊認為至今最好聽的版本,來自該國民謠歌曲比賽Makovická struna冠軍隊伍


樂器運用上,第一小提琴扮演主旋律,也是掌控樂團的靈魂人物,甚麼時候換段落、變調通通由他作主,第二小提琴則是高()三度或五度音彈奏,低音大提琴扮演節奏(類似鼓)的角色,不同的是有和弦樂音拉出節奏拍點。中提琴則是和低音大提琴相伴,在和拍點上拉出節奏的豐富變化,比如,2/4拍的音樂,低音大提琴是12和 ,中提琴則在兩個和拍上另外以和弦樂音拉出2拍的節奏,因此音樂聽起來複雜卻不失和諧。



組曲

跟大多數民族、國家一樣,源自同一個地區的音樂舞蹈會因為舞台表演的方式,而整編出一支組曲。斯洛伐克語Lúcka原意是山間草原,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們能夠在草原上盡情歌唱,最是快意。 Veru mi je dobre就是一首關於在山間草原工作的組曲,歌曲源自中北部與匈牙利為鄰的Kysuc地區,前後段聽起來似乎悲涼,但卻是山間彼此招呼來吃飯囉、來休息一下吧的友情呼喚,中間快樂的唱跳則是工作餘暇的樂子。山間工作穿的是白色衣裙,則是因為古老年代衣服染色困難,如果工作穿了有色衣服,也會因常常洗滌而掉色,因此,只有在周日上教堂或者其他重要儀典場合才會穿著正式的服裝,工作時,無論年齡,通通白衣白裙,工作結束通通丟水中清洗。



另一首洗衣工作歌,同樣來自於中北部,Liptov地區,團隊多選擇中部地區的歌舞,最主要是此區的歌舞相較於其他地區簡易的多,非常適合孩子們學習,因此,歷年來童玩節的斯洛伐克團隊,只要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們組隊,多數帶來中北部山區歌舞。如此看來,在大城市裡,全世界都面臨招收男孩一起歌舞的困境,只好繼續讓女孩兒們洗衣工作了。



最後,再來聽聽同樣來自Liptov地區的歌唱,「聽鳥兒在歌唱Spievaj si Vtáčatko」,並且猜看,為什麼他們唱歌時雙手交叉在胸前呢?



答案是,展現女生上衣蓬鬆寬大的袖子,猜對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