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日本魂刀流志伎會與武藏野太鼓保存會(Kontouryushikikai and Musahinodaiko)


石雅如

魂刀流志伎會成立於2008,團長戶沼智貴是專業武術指導(殺陣師),道場訓練、演技指導和舞蹈編排全能。團長說江戶時期就有歌舞伎演出的劍術和刀舞,希望傳承發揚傳統日本文化。而鑄刀過程需經千錘百鍊,所以對日本人來說,刀也有精進堅持的象徵意涵。希望能夠以上述從刀衍伸出來的日本精神為國際交流作出貢獻。


以團名為發想的演出曲目「鬼の云」,是從製刀的過程獲得啟發的創作。團長說魂刀(Kontou),魂字是由鬼字加上云字組合而成,團長說這裡的鬼不是指阿飄,原來在日本有這樣的說法:當一個人專心致力於一件事就會變成鬼。云字是說的話,所以魂刀的意思是精神專注在刀上,讓刀說話。觀眾可以從演出見到鑄刀歷程中的心理變化。相傳過去製刀開始會換上白衣然後從頭上倒水,若是意念無法集中,就會胡思亂想影響鑄刀的品質。帶著白狐面具的舞者就是心神撩亂的象徵,最後當鑄刀師專心一意去蕪存菁專注打鐵,即變身成帶著紅面具的鬼,一切的迷惑也跟著消失。

和團名相關的還有「志伎の舞」「志」字則是士字加上心字,士字指的是武士,希望懷抱武士之心,堅持武士道的精神。至於伎則是指藝能表演的意思。這支舞蹈特別安排全由女性舞者持薙刀演出,是為了向戰爭期間操持武器守護家園的日本女性致敬。

「敬刀の舞」以全體團員共同持刀揮舞,作為向神祈禱,敬獻心意。團長說日本刀是高溫打造,鑄刀過程使用大量的火,傳統上火被認為有焚燒災厄驅邪的功能,所以手持火淬鍊過的刀起舞,具有驅散災厄的象徵意義。也就是說,在展演刀舞的過程就是為每一個人祈禱,祈求人人心情平靜,生活無災。

團隊也帶來從日本武士文學經典南總里見八犬傳獲得靈感的「里見の劍」。日本戰國時期安房國領主里見義實家族為原型的故事,內容是八位武士共同守護里見家族,所以舞者穿著鎌倉幕府時期武將的甲冑演出。本團特地從千葉縣館山市租借手工縫製的民間一級工藝品演出。團長說因緣際會,透過道場認識了當代里見家族的後代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婆婆,所以編演這支舞蹈。

團長身為殺陣師,注意到中國三國時代諸葛亮的八陣圖,用兵如神,設計出來的陣法讓軍事家感到佩服。更早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孫子兵法就有八陣,據說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對孫子兵法有深入的研究,也採用八種陣式。本團以五位穿著鎧甲的武士,展現武田軍武術拳法與用兵方略。
團長說以現代的說法武士譬如同公務員,保衛城主是他的工作,屬於公開性質。但是忍者就像是間諜或是刺客,負責收集情報,行事必須低調隱密。本團表演的「雷火」曲目就是描寫執行任務的忍者。這支舞蹈舞者穿著改良式作務衣,執行小型任務。團長說傳統上暗中形式的忍者裝扮只能全身包緊穿黑色,最多只露出眼睛。這次為了童玩節的舞台效果,特別繫上了醒目的紅腰巾,團長笑說這樣穿在執行任務上會蠻危險的。

2011311日發生東日本大震災,地震引發的海嘯倒灌淹沒了許多良田,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宮城縣一直到2016年終於開始恢復收穫。為了祈禱災難不在發生,特別編排了田植の舞和收穫の舞。兩支都是播種前求豐收的農業祭典儀式舞蹈。田植之舞可以看到八位穿著綠色服裝的舞者大動作表演播種前開墾土地的樣貌。收穫之舞則看到手持神樂鈴的巫女,配合笛聲和太鼓呼叫降神。四位巫女形成一個矩形結界,繞行耕地祈求善靈護佑豐收。

出身於川崎市的團長也帶來本市盂蘭盆節的舞蹈,搭配歌曲是都はるみ女士演唱的川崎おどり。這首歌是慶祝1972年川崎市升格時候製作的紀念歌曲,之後每年盆踊大會都會聽到的地方名曲,在川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演出過程中還會有兩名舞者頭戴傳統慶典面具阿龜和火男搞笑串場和觀眾互動,營造出充滿節慶的歡樂氣氛。

魂刀流志伎會在川崎市辦理的祭典活動中與武藏野太鼓保存會合作,特別邀請一同來到童玩節延續演出,以充滿日本精神的刀和太鼓和世界建立友誼。武藏野太鼓保存會1968(昭和43)成立於川崎市中原區,迄今40周年。每周日下午借用小學音樂教室進行太鼓教學,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太鼓的魅力,為日本文化藝術的發展貢獻一份心力。武藏野太鼓保存會認為每個人的擊鼓音質和節奏都有自己的獨創性,強調太鼓獨奏是簡單中帶著強大的表現,合奏時也能透過鼓聲傳達個人的魅力。這次來台灣演出的豐年太鼓,就是武藏野太鼓展現魄力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希望以鼓聲傳達祈求世界和平糧食豐產的心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