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如
團隊來自巴吞他尼府距離首都曼谷(Bangkok)40多公里,距離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城(Ayutthaya)更近只有30公里,團長說如果大家到曼谷觀光,歡迎也到巴吞他尼一遊。巴吞他尼中學是一所包含國中部和高中部的完全中學,全校有九百多名學生,1994年在學校創立民俗舞蹈社,每天放學後練習兩小時,民俗舞蹈社團的學生有兩百人,是校內規模最大的社團之一。巴吞他尼府位於泰國中部地區,這次團隊帶來的演出除了中部地區,也帶來東北地區和全國性的民俗舞蹈,特別推薦本團成立20多年來,屢屢在泰國境內舞蹈競賽中創下佳績的鼓舞。
本團引以為傲的鼓舞的部分這次帶來長鼓舞(Ram Klong Yao)、特騰舞(Thoet Thoeng)和特技長鼓(To Tua Klong Yao)。長鼓舞是中部地區的特色舞蹈,常見於婚禮或是宗教慶典遊行,增添熱鬧的氣氛。至於特騰舞的特騰字面意思是鼓聲;過去民風純樸男女授受不親,藉由遊行或是奉獻時候的打鼓表演活動讓青年男女認識,充滿粉紅幸福感的舞蹈。本團的代表作特技長鼓,是觀賞泰國節慶遊行中的長鼓隊伍表演獲得靈感,由於需要站到堆疊的長鼓上,必須挑選身材較為瘦小且不怕高的學生。原本一開始是選擇男舞者,但後來舞蹈老師認為應該要展現女舞者美貌之外的技能,改成女舞者。這支舞蹈讓舞蹈團在1999年獲得競賽首獎。跟老師們說每次看演出都為舞者的安全擔心,他們笑著說不會有問題的,因為長鼓之間都有老師和同學支撐固定,加上負責爬到最頂端的舞者雖然看起來嬌小年幼,其實已經練習六年,這次來台的演出只疊三層長鼓,在泰國演出她可以到四層長鼓的高度,易如反掌。
除了鼓舞,本團讓童玩節觀眾視覺記憶最深刻的應該是鬼面具舞(Ghost Mask Dance),這支節慶舞蹈展現東北地區每年六月雨季來臨結夏安居之前黎府(Lei)丹賽區(Dan Sai District)的鬼節(Phi Ta Khon)。村民們為了驅趕不乾淨的壞東西,會裝扮成令人害怕的鬼,伴隨震天價響的鑼鼓喧囂,希望嚇跑災厄。本團演出的面具是特別請專業面具師傅製作,非常耐用,已經用了19年了!至於頭上冠飾則用竹製米簍筐、竹葉和椰子殼製成,並且以不用的舊衣剪成布條作為裝飾,十分環保。
團隊這次也帶來泰國人熟悉的打虎記(Fighting
with tiger),常見於歡送家中男丁20歲要去寺廟出家的遊行或是廟會熱鬧時演出的戲碼。泰國人相信孩子去出家對父母親有很大的福報,以前農業社會一般出家三個月,現在工業社會有一星期左右的短期出家。打虎記是流傳於中部地區的鄉野故事,老人家茶餘飯後閒聊笑談。內容述說Katua先生為了滿足太太Kaair想吃老虎肝的心願,上山去打虎。因為武打動作較激烈,所以太太的角色往往由男生喬裝演出。男扮女裝的「女」主角,和老公和老虎之間強力的各種滾跳碰撞,各式令人捧腹的姿勢和對話,趣味橫生。
另外一個趣味橫生的演出是大頭舞(Rabam Hua
Tho),舞者戴大頭面具,這是全泰國都熟悉的娛樂性舞蹈,出現在熱鬧的場合展演。每個大頭面具可以看到舊時泰國兒童的髮型,許多泰國人習慣在小孩5歲的時候,帶去寺廟找僧人幫小孩剃頭,據說這樣可以保護小孩健康長大不生病。大頭舞面具的髮型就是請僧人剃頭時候的主要髮型款式。大頭舞演出時可以聽到樂師團吟唱2-3首歌曲,歌詞內容和日常生活相關,有些是男女情愛表白或是商業交易。搭配輕鬆詼諧的趣味遊戲,笑料十足。
演出全程樂師團現場吆喝配音,唱跳歡鬧完全不間斷,中學生體能和活力爆發的無極限程度,使人難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