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奧地利之聲樂團-The Sound of Austria


訪談整理/童心善

青年時期就到奧地利求學,此後更留在奧地利工作、生活的梁倫老師,深深感受奧地利對他的幫助,一直想著有機會一定要回饋給奧地利。而童玩節,就是他認為最能表達彼此的機會,帶著奧地利的文化與同仁、學生一起來到這兒分享給台灣觀眾。



奧地利的音樂教育

奧地利是一個九個聯邦州組成的國家。基本上,每一個州的公立教育系統是一樣的,各州有一個主校,在不同城市設立分校,各校依據學生需求或者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各自訂定發展計畫,或選擇不同樂器或選擇歌唱等等。由於奧地利傳統民間(民俗)音樂以管樂為主,也常見各式宗教、民俗活動場合中由管樂團擔任重要演奏工作,因而使得管樂更加興盛,大小規模不一的管樂團,常透過演奏時的樂捐或者自製手工產品販售當作收入補助給演奏者。

團隊來自於上奧地利州的施泰爾市(Steyr),本州主要的經濟發展是重工業,不過,特別的是全國只有此州政府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在音樂學校、教育上,僅該州就有400間音樂學校,也只限奧地利籍學生就讀且只要支付少少的學費。多數音樂畢業生選擇進入維也納交響樂團擔任管樂演奏,對於培育音樂人才,這個州政府貢獻很大。不過,梁老師也特別提了現今也由於龐大的經費支出,雖有高比例的稅收支撐,還是抵不過支出壓力,大幅縮減退休教師的津貼與福利。

至於在音樂教育內容取向上,學校也面臨學生對於現代流行音樂的偏好,而調整課程內容,比如,增加流行音樂的編曲、音樂劇歌唱等等,老師指了指一同受訪的學生Anna Bramberger說:她非常喜歡韓國流行音樂(BTSEXO…),還跟同學專程搭飛機到柏林聽演唱會,結果沒買到票,好扼腕。不過,也幸好這些年民間音樂又有新的發展趨勢,比如以現代音樂為底加入傳統元素,奧地利有些大學甚至開了手風琴樂器的學習課程。



奧地利的民俗音樂

對其他歐洲國家來說,民俗音樂多指的是前一、二個世紀或者可考證流傳至今的民間通俗音樂。對奧地利來說,前二個世紀之前,這兒的皇室貴族文化藝術的發展是當時的社會主流,原本的民間音樂透過貴族的文化傳播而廣為流傳,特別是Waltz,在史特勞斯家族的加持之下,幾乎成為奧地利的音樂代表,不僅民間有民間的舞法,貴族也有自己的圓舞曲。奧地利民俗音樂大致可分為LandlerMazurkPolkaWaltz,而阿爾卑斯山區歌唱則是以Yodeling為主、樂器則以德、奧、瑞士都可見的Alphorn為代表。



Landler

德語寫法a上方需有兩個點。是一種17世紀末~18世紀初流行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地區、奧地利、瑞士德語區的3/4拍子傳統農民舞蹈,音樂通常會配合Yodeling歌唱。此民間舞蹈原本是農暇之餘的男女社交娛樂活動,隨著節拍,女生優雅的在男生手臂下轉圈,男生則透過拍打靴子展現技巧的方式,對心儀的女生示愛。19世紀之後,維也納貴族社會在當時的音樂家(貝多芬、舒伯特、Bruckner)取材創作加上編舞者替貴族打造的舞蹈風格,上流社會也流行起這樣的舞蹈形式,且衣著服飾也隨之變化,比如男生脫掉重重的長靴改穿皮鞋,一直到今天,我們所謂的古典音樂,仍然可以見到Landler的影子。

聽聽看Landler


Waltz 華爾滋圓舞曲

聽到圓舞曲,多數人映眼簾的是史特勞斯家族的各式圓舞曲目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且透過上層社會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傳播,Waltz音樂幾乎是全世界都熟悉的曲式。梁老師特別提醒我們,WaltzLandler一樣原本都是民間的音樂舞蹈曲式,只不過,當時的音樂家用這些元素來創作,帶動當時不論哪個層級的流行文化,今天看來,這些過往的文化活動,便成為民俗或者古典的表徵。

  

Polka撲克舞

源自於捷克波希米亞地區的農村音樂舞蹈形式,也是同樣的流動方式,中歐地區包括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捷克、波蘭,以至於俄羅斯(歐俄地區)都形成屬於自己的Polka音樂舞步。團隊帶來的Fischerpolka漁夫波卡舞曲即是現代作曲家Peter Moser將傳統的Polka舞曲重新編曲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Peter Moser民俗樂曲作曲家,約25年前在奧地利公共電視台製播兩個節目,介紹奧地利傳統藝術,Fisherpolka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曲目。




其他音樂形式

一同受訪的Peter Schraml老師,專長單簧管樂器之外,也是樂團指揮。此次帶著三位學生一起演奏了在當地參加比賽得獎的曲目:莫札特單簧管三重奏Clarinet Trio


古典及音樂劇曲目是在學校的必修科目,而配合台灣聽眾對於曲目的熟悉程度,團隊選了「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舒伯特譜寫的「野玫瑰」以及年10月即將搖滾特Mozert Opera Rock音樂劇曲目「I belong to me」。


  
第一次回鄉來童玩節演出的所有團員,對於台灣朋友的熱情很是難忘,Anna說,在奧地利,我們只跟認識的人打招呼,在這裡,每個人看到都彼此揮揮手,太讓人難忘。此外,她也特別展示了傳統圍裙打結的位置,提醒我們,女生打結在左邊,是還沒男朋友,在右邊則表示已有固定交往對象或者已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