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菲律賓阿貝亞娜國立學校舞蹈團(Abellana National School Dance Troupe)


石雅如

阿貝亞娜國立學校是1906年設立於宿霧市中心的完全中學,當時地主Hilario Abellana先生捐地建校,為紀念善行以其姓氏作為校名。本校素以運動項目表現卓越遠近馳名,舞蹈團成立於2000年,由獲得菲律賓Gloria Macapagal Arroyo 總統文化藝術獎(Excellence Awards in Culture and Arts)Alter Betito先生所帶領。接受訪談的舞蹈老師Marc Ladaran是本校畢業生,民俗舞蹈專業,修教育學程獲得教師證照進入學校教授藝術、音樂等科目,2002年跟隨團長至今,受到團長倚重。一起接受訪談的排球教練Kareem Datig是舞團的助理教師,兩位老師對家境清寒的學生常自掏腰包協助,這次出國也不例外,兩人笑著說身為公立學校老師一切為孩子、為國家。本團招收對民俗舞蹈充滿熱情的學生,國中四年加上高中兩年,每天三點半下課後持續練習三個小時,若有接受演出邀約時,周末也要練習,嚴格訓練下的超水準演出素質有目共睹。

這次來童玩節的演出曲目分為四大主題,分別是呂宋島山區原住民族、南部民答那峨穆斯林主題、西班牙歐洲風格和鄉村風格。

山區(Cordillera)原住民族主題演出時候現場使用鐵片琴(gangsa)和山脈地區原住民族傳統鑼(gong of the Cordillera)。主要演出的原住民族舞蹈分別是Kalinga族的豐收舞(Takiling)、女子汲水舞(Sayaw Sa Banga)和求愛舞(Salip)。汲水舞和求愛舞可見到女舞者頭頂堆疊水甕(banga)的高超平衡舞技。另外演出以梯田聞名於世的伊富高族(Ifugao)的感恩豐收舞(Uyauy)。最後是表演AbraItneg族的農耕生活舞蹈(Idudu)。這支舞蹈展演該族男女生活樣貌,男子開墾田地,女子下田工作時候雙方輪流照顧小孩的田園生活。原住民族舞蹈動作大多是在地生活的展現或是模仿鳥飛翔等動物的姿態,至於原住民族舞蹈服裝團隊力求原汁原味,Marc Ladaran老師曾經從宿霧搭飛機到馬尼拉,再換搭客運顛簸8個小時的車程就為了到伊富高地區購買當地的原住民族服飾供演出使用。

穆斯林主題的展演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展演Maranao民族的伊斯蘭王族遊行,分成三個段落:出巡(Kasanduayan)、侍女獨舞(Asik)和王族竹竿舞(Singkil),可以見到樂師敲奏民答那峨特有穆斯林8面小鑼琴(kulintang)。遊行隊伍中隨行侍者手持金傘,上面的叼魚金雞(Sarimanoka)是該區穆斯林富貴榮華的神聖象徵,華美的出巡隊伍展現王族氣派。接著王族侍女為獲得蘇丹的青睞渾身解數獨舞,不過有些時候舞蹈是為了彌補犯下錯誤,希望討主人歡心。最後的王族竹竿舞是印度羅摩衍那史詩的Maranao族版本,快速的樂器打擊配合舞者迅捷的竹竿舞腳步,上演Rajah Bantugan王子為營救公主Putri Gandingan奮力戰鬥的橋段。第二個部分演出拳道(Kuntao),民答那峨地區Tausug族男人穿著開襟上衣,腰帶上插著大刀和扇子,大打猴拳和鷹拳,展現武勇氣概。

西班牙風格舞蹈主題由四支舞蹈組成,有迎賓舞(Putungan)、雙瓣茉莉(Sampaguita)、哎呀(Aray)和三寶顏的恰瓦卡諾(Chavacano de Zamboanga)。迎賓舞女舞者穿著傳統Maria Clara國服,手持花籃,花籃原本是裝滿鮮花,舞台改用亮片紙。這是西班牙殖民時期歡迎貴賓的舞蹈。雙瓣茉莉這支舞蹈跳的是宿霧版本,三名身穿鳳梨絲傳統國服(Barong Tagalot)的條件不同男子追求女孩,最後由長相俊俏個性溫柔的男性以鮮花打動芳心。哎呀是西班牙霍塔(Jota)舞蹈的菲律賓版本,展現西班牙殖民文化語言深植影響的馬尼拉Ermita區特色。三寶顏的恰瓦卡諾也是西班牙殖民的重鎮,恰瓦卡諾指的是三寶顏當地方言,七成以西班牙語為基礎架構。一樣是菲律賓霍塔舞。

鄉村風格主題也屬於是西班牙殖民影響的舞蹈,但不同於前段西班牙風格舞蹈偏屬貴族菁英統治階級,鄉村風格主題是農村平民的西班牙風格舞蹈。女舞者穿的是燈籠袖布衣,肩膀披著汗巾(sablay),繫上圍裙(tapis),男舞者穿著鄉村日常汗衫長褲,脖子上圍著手帕(pañuelo)。本段由社區節慶(Barrio Fiesta)舞蹈開場,模仿菲律賓國內天主教慶典的景致,接著的帽子與竹管舞(Subli at Karatong),是結合八打雁(Batangas)和邦阿西南省(Pangasinan)的天主教慶典舞蹈,配上燦爛開枝散葉的巴拉望芒果樹花(Bunga Manga),熱鬧歡樂。接著以菲律賓中部米沙鄢地區Capiz省的捕漁舞(pasigin)Leyte省的竹竿舞(tinikling)和宿霧省中部地區的華服舞(kuradang),延續狂歡。最後一支舞蹈則是我愛宿霧(I love Cebu),除了歌曲內容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舞蹈展演中出現麥哲倫抵達宿霧送給女王的聖嬰像,團隊以海浪舞(sulung)邀請台灣民眾每年一月的第三個周日到宿霧參加聖嬰節(Sinulong),和他們一起同享宿霧身為天主教進入亞洲的第一個門戶的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