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5

哈薩克繼承者民俗團 Murager Folklore Ensemble


訪談整理/童心善

「我們是遊牧民族,牧民文化從古至今許多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隨著現代社會演變而慢慢消失,比如現在不住在帳篷裡,唯一不變的是,喝馬奶(Kumiss)。馬奶是最最最營養的飲料,不論是直接飲用或是酸馬奶,配哈薩克特有的馬肉三明治(Shubat),人間最幸福的事了」。負責此次領團的Gadil Dyussengaliev瞇起雙眼跟我們描述這傳統飲食,滿是得意。牧民生活中除了羊,就是馬。對主人來說,馬還略勝羊一籌,不僅是財富、地位象徵也是牧民的良騎,配上精神良伴冬不拉琴(Dombra),這就是哈薩克人說:真正的哈薩克人指的不是人,冬不拉才是真正的哈薩克人。 
樂器
冬不拉琴是將整根木頭挖空製成的長頸魯特琴(Lute)家族樂器,彈奏時不用撥片而以指頭彈挑發出和弦樂音。傳統上,冬不拉單人彈唱(Dombra Kuy),以短曲搭配故事、傳說,在社交婚慶歡慶場合佐以豐盛多樣的料理,用以娛樂大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文化經驗,促進社會團結、相互理解。現今,隨著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開始有不同聲部的Dombra樂器出現在樂團中,增添音樂的豐富性。
冬不拉琴Dombra

除了冬不拉,另外一個中亞地區常見的樂器稱為Kobyz(不同地區發音不甚相同,去年來的烏茲別克稱之為火不思),以馬尾巴毛為弦的二弦琴,如同二胡般以拉弓發出樂音。團隊帶來了兩把Kobyz琴,傳統的Kobyz,琴中間挖空,改良式的Kobyz,琴身外型接近提琴家族。放在腿上坐著彈撥的七弦Zhetygen琴,是Zither琴家族,蒙古、西伯利亞地區也可見此種樂器。

上圖:傳統樣式Kobyz
上圖:現代樣式Kobyz
中亞地區的七弦琴 Zhetygen,傳到歐洲改良成為敲擊式揚琴
音樂及樂團
傳統上哈薩克民俗音樂,是沒有曲名的,隨著演奏者即興彈唱或歌詠山川景色或述說歷史、故事、時事。而單人走唱的音樂形式也在形成國家,受外來文化影響之後,演變為樂團編制、有系統的樂譜整理等方式將傳統曲目記錄下來。此外,編制樂團音色可以多樣呈現,具傳統曲風的創作曲隨之興盛。Murager繼承者成員皆來自Atyrau市立音樂廳所屬的樂團,受完整的音樂教育訓練,在各地演出。

先來聽聽這一段以棕馬為主題的曲子,請閉上眼睛試試聽到了甚麼?

這是一首為了Kobyz樂器編寫的曲子相傳古代彈奏Kobyz的皆為薩滿巫師,藉由彈奏Kobyz,所有的災禍、霉運、疾病都會隨音樂而去。來聽聽具有正能量的曲子:瑞斯-基克

前文提過,哈薩克民俗音樂有敘事的功能,接下來的這首曲子講的是18世紀來自中玉茲(哈薩克中部地區的氏族)的蘇丹Ablai Khan,協助相鄰的大、小玉茲打敗準噶爾敵人統一三個玉茲氏族成為大可汗的事蹟。


再聽一首描述景致的曲子,以樂團來自的城市Atyrau為背景,讚頌這個孕育哈薩克突厥族人的故鄉美景。

樂團不僅演奏傳統音樂,最後這一首曲子,非常容易引起觀眾共鳴,聽聽看是甚麼?

服飾
對哈薩克人來說,公羊、馬是兩種最重要的聖獸,衣服上的圖案以公羊角為基準,連結出各式圖騰。男生外衣長短表示年紀長幼,衣長愈長代表年紀愈長;帽子則是財富地位象徵,男生毛絨帽愈厚或是女生帽子愈高,代表家族愈有錢或是擁有相當多的馬匹數量;帽子插上羽毛則是未婚,已婚婦女包方巾。

來看看羊角圖騰:

左邊是典型的羊角圖騰,外套長短分別表示年紀長幼

羊角圖騰的變化型

Murager樂團原本停留童玩節期間就不長,扣除抵達當天剛好放颱風假,能夠在僅有的四天演出中聽到來自中亞的樂音,是觀眾們的福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