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韓國女子之聲樂團Team Korea Sound Girls (TKSG)


訪談整理/童心善

有位八歲小女孩,不經意地在電視前看到伽耶琴彈奏的畫面,突然傻住待在現場不肯離開,回家之後吵著父母要學這種樂器,到處尋找合適的老師,不論是拜託名師Yang Seung Hee女士收她為徒她,用平日課餘時間幫忙打掃教室的方式感動老師,始終不曾放棄。30年過去,童玩節舞台上,帶著學生一起,認真地將這個韓國傳統音樂介紹給大家,她是韓國女子之聲樂團團長梁美娜女士。



伽倻琴

樂團以演奏伽倻琴音樂為主,輔以歌唱、長鼓搭配。我們先來聽聽伽倻琴的聲音:













據考證,伽倻琴在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西元五世紀~七世紀左右)就廣為流傳,是宮廷音樂(雅樂)很重要的樂器,琴體較現代伽倻琴大,音色也深沉渾厚,且由男士操琴。不過,隨著時代變化,伽倻琴流傳至民間,民間音樂散調多是生活大小事的吟唱,不適合使用那樣音色的琴,慢慢產生了所謂散調伽倻琴(亦即琴身較小、琴弦數也不同),散調伽倻琴仍然可以彈奏雅樂,另外,女生也加入彈奏行列。團隊帶來的是12弦的調伽倻琴,弦代表了天,琴身底板是大地,加上人字形狀的雁柱(琴橋),合成了天地人的靈性樂器。底部琴弦附近有一團看似雲狀的線,原來那和婦女的髮髻一樣形狀,是王室樂器的象徵。

 這樣天地人合而一的樂器,用來詮釋生活周遭的景物、或者表達人們情緒最適合不過。最常見的是模仿聲音,比如鳥兒的叫聲、風吹、彩虹等等,以右手彈撥發出音階,而左手壓()弦則控制音色,讓演奏者的情感也可以透過左手詮釋。跟西方音樂不同的是,除了音調音階不同,伽倻琴沒有完全百分之百的C/D/E/F/G/A/B這些音,是夾在中間的音,比如從C->D,這中間還有有很多很多的樂音,表達不同的情感,就如同天上眾多星星般的豐富,因此基本上,伽倻琴音樂是沒有琴譜的,需要仔細聆聽老師彈奏,用心感受記住每個樂音。不過,現今還是有琴譜提供參考,就算譜上記載的是C,學生仍然要聽老師彈奏出來的音是眾多星星中的哪一個



曲式樂章

散調有著固定的曲式,從慢板晉陽調開始,經歷中版中莫里、中速稍快版中中莫里、稍快版紮緊莫里、快版揮莫里,樂曲結束一定在快版的揮莫里中嘎然而止,演奏中,彈奏者會視樂句停頓抬舉左手,表示期待聽到聽眾鼓勵的喊叫聲,此時,若觀眾配合喊著”Eol Ssu”,代表彈的真棒,演奏者會非常開心的繼續彈奏。這樣觀眾喊叫助興的形式,在韓國傳統說唱藝術Pansori當中特別受到重視,現今許多民間伽倻琴演奏者在戶外演出時也會採用。

來聽聽孩子彈奏1960年代創作的沉香舞曲子,小女生條紋狀的衣袖承自古代兩班貴族,只有小孩是這樣的打扮,成年女性衣袖不會有條紋。



這段民謠組曲除了大家熟悉的丟丟銅、阿里郎之外,還有一首紀念韓國受日本佔領時期的抗日英雄金奉俊所作的童謠,Seya Seya (鳥兒鳥兒),不過,所有的小孩最愛的還是阿里郎這首歌。



大熱天對需要靜下心來聽琴音的伽倻琴演奏者來說是極大考驗,團長跟我們說,韓國人以當作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礎,只要有情,掏心掏肺都願意,也正因為這樣的情與堅持,讓伽倻琴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逐漸受到人們重視與喜愛,目前正積極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成為世界無形文化資產,期待能順利達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