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俄羅斯亞羅許民俗舞團 Folk Choreographic Ensemble "Yaroshki"


訪談整理/童心善

1939年,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國入侵波蘭開啟了二次大戰,歐洲戰場陸續加入了英國、法國、義大利。當時史達林,料準終有一天德國軍隊會到達蘇聯,開始布局戰線北從波羅地海往南延伸至黑海。1941年,徳蘇開戰,住在克里米亞半島、黑海沿岸的部分俄羅斯人攜家帶眷移居至西西伯利亞的庫倫達湖避難,戰爭結束後,由於湖中的鹽礦開啟經濟發展,人口也愈來愈多,慢慢形成了Yarovoe城鎮,而來自Yarovoe的人-Yaroshki民俗舞蹈團,就在新的家鄉慢慢成長茁壯。
Courtesy Wikipedia


別以往的俄羅斯民俗舞蹈團帶來大家朗朗上口的Kalinka卡琳卡、莫斯科近郊夜晚之類的歌曲,Yaroshki帶來的是展現俄羅斯人特質的表演藝術形式。從舞蹈作品中,我們看到年輕男女之間的愛慕,除了表達內心情感的思念,也透過幽默逗趣的方式表現;俄羅斯婦女在家中的地位絕不受任何因素撼動;或者女生刻意模仿男生的動作,看似彼此挑釁實則挑逗對方。特別是編舞老師及團長Fedotova Valentina女士認為一氣呵成的演出才最能讓觀眾印象深刻,不中斷每一支舞的過場設計就是上面這些橋段,不僅接續前後兩段舞蹈的內容氣氛,也讓觀眾好好的感受俄羅斯人的文化精神。


創作舞蹈

既然是表演藝術,自然少不了創作,俄羅斯民俗舞蹈的演出,常見運用芭蕾肢體、民俗元素融入新創舞作中,我們將之歸屬於創作舞蹈。來看看幾種風格不同的創作舞,有些是先有舞蹈構想,才去找尋合適的音樂,有些反之,大部分的主題圍繞著男女情感。

-        城市風格的創作舞,將傳統民謠新唱,搭配的是現代風格舞蹈:
       描述春天百花盛開的情景。

-        描述女子梳妝打扮為了夢想中的愛人,年輕未婚的俄羅斯女子才能紮辮子,結了婚之後,頭髮就要盤上去,因此能夠慢慢的梳髮是件很重要的事:

-        運用烏克蘭民謠描述一名男子等待心愛女人一起約會:
   
創作舞蹈中,還有一種添加民俗的元素,讓舞蹈風格看起來很民俗風,但卻不是傳統民俗舞蹈的設計,雖然如此,作品仍具表演藝術價值。

-        同樣是描述男女情感,這段演出用的是俄羅斯式的幽默,拜託你愛我啦加上相互挑逗這樣的戲劇效果。

-        最後這支舞蹈,表達俄羅斯婦女在家中不可撼動的地位,特別看到女生揚起頭、用力踏步推開男生的樣貌,顯見婦女在家中重要的角色
傳統民俗舞蹈新編

傳統民俗舞蹈通常具有一定的格式,甚麼時候該有甚麼舞步或者歌唱都是固定的,不過,為了舞台演出,讓傳統民俗舞蹈更具表演藝術價值,通常會保留某些框架,內容則做了變化,以俄國方舞和圓環舞為代表。

俄國方舞(Quadrille)
四對舞者一起跳舞,會各據正方形四個角之一,以各種不同舞步串聯成曲的模式,稱之為方舞Quadrille。而Quadrille的靈活度,讓編舞者依據不同橋段設計,也是俄羅斯舞台演出最常見的舞蹈形式。

來看團隊帶來這一段

俄羅斯圓環舞(khorovod)

除了方舞,還有一種舞蹈形式也能夠隨編舞者自由運用,且全由女生擔綱,腳步輕盈像是不著地般的移動並舞動雙臂的圓環舞Khorovod (發音接近ho-ro-vod),而Khorovod也因速度分為Khorovod(慢板)plyasovoy Khorovod (快板)兩種,當然,不同地區的Khorovod特色就不會一樣,先來看看團隊帶來新西伯利亞這一帶的圓環舞,經過舞台化設計,結合兩種Khorovod加上一點劇情表現:

這種舞蹈看似簡單,就只是靠前腳掌不停的移動,但是大家注意到她們移動的過程是完全的水平,不會上下浮動,尤其是一群女生一起跳Khorovod,每個人都要同樣的高度時,靠的是平日的肌力訓練,特別是肩胛骨外側靠近腋下的菱形肌、大圓肌以及臀大肌。我們問老師,到底怎麼練成這種水平?老師笑著比劃鞭打的動作,說:每天練,練到汗水直直落,練100年!

近年來,俄羅斯民俗舞蹈團女生人數多於男生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團長和老師異口同聲的說,男生都從事體育活動去了。雖然如此,她們還是繼續努力,地方小,人口少,就開設多樣性的舞蹈課程,讓孩子多元學習,一直不斷的嘗試新東西,這,就是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