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7

Shalom!開心面對未來的人們- -哈雷路亞兒童舞團(Halleluya Children’s Dance Group)

編整:Maximilian.Teng

以色列人喜愛歌舞,喜歡以歌舞抒發情緒,這點跟世界很多地方的族群都一樣。在訪談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們毫不掩飾的感情,如果來到童玩節舞臺欣賞他們的演出,你一定也會感受到他們在舞蹈中的熱情。


Shalom在希伯來文中是Hello的意思,我非常喜歡這個詞。實際上這個詞還有其他的意思,在過去曾經在很多首以色列歌曲上看到它,便好奇地去查了一下,原來它還有另一個意思,便是「和平」。我想人們在和平的時候才能開心地打招呼,相對於以色列社會持續的動盪不安,「和平」或許會是更重要的期待。


而為何我會說他們是群開心地面對未來的人們呢?是因為在訪談過程中,采風人員在看完他們的表演後,提出了一個疑問,在猶太人過去流連各地之時,應該會有些舒發這樣失去家鄉的感情表演,或是詮釋一些剛建國後的戰爭及發展的問題的悲傷,但為何卻幾乎都是歡樂、快節奏的表演呢?

受訪的ishaimeir先生說,「雖說也有舒發這類感情的歌或舞,但我們其實更喜歡用開心去面對未來、面對這樣的事,因為我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不開心地活下去是不行的。」

聽到這樣的想法其實非常感動,他們能這麼樂觀去面對這些事,也許生活上是如此,但就歌舞方面其實應該還是要看為何而歌、為何而舞,舉兩個例子,一首是曲風相當哀傷、訴說和平的Shalom Aleichem(Peace to you)與歡樂慶祝勝利的Hava Nagila(Let us rejoice),曲風哀傷的歌通常不會變成開心地去跳,這是因為兩首歌都取材自聖經,根據引用的話語,不全都能開心地去跳,所以他們真正要表達的是希望能從表演中帶給大家和平開心地去面對未來這樣的概念,這樣去生活未來才會充滿希望,而哈雷路亞兒童舞團究竟帶來的舞蹈究竟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

如果有來到童玩節野外劇場來欣賞他們的演出,一定可以發現他們的舞似乎有這麼一點芭蕾的味道;有些衣服更有一些歐洲風格的衣服;有些舞甚至出現俄羅斯及東歐一些國家表演中常出現的動作,這麼多國家的舞蹈種類全部雜在一起,其實是有原因的,除了表演舞臺化的安排外,便是他們多元的族群(註1)所影響的,今年來自以色列的哈雷路亞兒童舞團非常強調這個部份。

在建國前,世界各地都有猶太人的足跡,長期的生活讓他們學到各地的歌曲及舞,因此在各地的猶太人間慢慢地在平常歌舞及生活形態上會漸漸有些不同。而以色列舞的發展(註2),由早期居住在當地的猶太人(註3)及很多舞蹈家慢慢地把各地不一樣風格的以色列舞,取材回來並編整出一支一支現在深受大家喜愛的以色列舞。建國後,在1950年通過返鄉法(Law of return)後(註4),不同族群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居住,又讓以色列舞的變化變得更為多元。

以色列舞就像是現在臺灣阿美族新編舞,不斷去融入不同的新元素於其內,有差別的是阿美族現在的舞蹈老師都常在思考,在創新與傳統之間的,究竟在編舞及表演時要如何分配,才會比較妥當?但對於哈雷路亞兒童舞團的老師們來說,卻不會這樣想,那是為什麼呢?

我們談到一首以色列團特別準備一首多族群和平地生活在以色列為表徵的舞碼時,團長沙哈娜‧達貝羅小姐就一再透露「我們原本的國籍都不一樣,受訪四位就有三種國籍,俄羅斯、義大利、敘利亞,而我們是為了表達以色列這樣的多元民族共存的情形才設計出這樣的舞碼。」

我也再詢問團長,現在以色列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生活在一起,而這麼多不一樣國家風格混合在一起,那以色列舞的特色究竟是什麼呢,而為何跟早期的以色列舞這麼不一樣呢?

Ishaimeir先生便解釋「其實我們在舞蹈上,不太在意過去風格限制,而只去看未來,以色列的猶太人來自世界各國,因此舞蹈取材很簡單,只是在生活中看到別人家裡,有不一樣特色的音樂,不一樣的舞蹈,覺得很不錯便學起來,融入到他們的舞當中,而這就是我們的舞蹈特色。」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大在意,過去與創新的問題的原因了,之後我們在訪談過程中也瞭解,其實他們更在意有沒有違反聖經的話語,甚至有很多表演是取材自聖經。
                    

註1:根據以色列的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類似於我們的主計處)公佈的2010年的數據清算下來,可以發現以色列猶太人口總數約560萬人,而這些居民去除掉一半父母已是土生土長以色列居民,因為這群居民已經較沒有其他國家文化影響,而能融洽地與其他以色列居民生活在一起,因此一般在討論多元民族影響的問題,常會去掉這一部份,而另一半約200萬人口則是自己是從國外移民回來或是其下一代,其中佔最大多數的是前蘇聯的居民大約有90萬人口,再來是非洲的摩洛哥佔50萬人口,接著便是葉門、伊拉克、伊朗、波蘭、羅馬尼亞等佔10-20萬左右人口數的國家,10萬以下的則是各分散在世界各國,因此多元族群的影響主要就以上述幾個國家為主。

註2:以色列舞在shalom herman著作中曾經詳述以色列民俗舞蹈發展,主要是從建國前即居住在以色列國土上的居民開始,誕生了以色列舞現在的雛形,而在發展的各時期,都有一群喜愛跳舞的猶太人,隨著舞蹈的發展越趨茁壯,開始有許多專業的編舞者編整,除取材自聖經外,也有取材各地猶太民族發展出的特色,最後便發展出現在的以色列舞,但自以色列建國後,舞蹈的發展又進入另一個時期。詳細文章(以色列土風舞簡史)。

註3:除在之前少數已居住在當地的猶太居民外,在19世紀末時,俄國沙皇被暗殺,國內紛亂造成境內上百萬猶太人遷移,而一部份人遷移到巴基斯坦,在同時期復國運動展開,猶太復國組織,開始在巴基斯坦境內購買土地,二十世紀初俄羅再次有數萬名猶太人遷到巴基斯坦,直至二戰前共有五次大型的遷移。

註4:以色列建國後,在1950年發佈返鄉法(Law of return),讓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可自由移居以色列,而長期居住在不同國家的猶太人在思想、生活方式上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產生很多社會問題。

-------------------------------------------------------------------------------------------------------
哈雷路亞兒童舞團,本次帶來的表演主要以表現猶太人生活為主,團長告訴我們,他們在編排表演的時候,是先想意境、靈感,再考慮到音樂,最後才是服飾,他們以這樣的概念編出許多表演,而靈感常出自聖經,這是有原因的,其實這舞團的真正的團長因為公事沒隨同而來,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虔誠的猶太教徒,他其實唸過神學院,後來才出來跳舞並經營舞團,這也深深影響所有表演的編排。

團長及助手不斷地跟我推荐兩首他們所帶來的舞碼,分別是Zemer lach(Hora)及Hava naguila(Let us rejoice),其他還有描寫猶太人平時生活如Kova Shel Kash(Straw Hat)、Nichochei haztir、述說愛情的Prachim、描寫樂器的KLEZMER、Toupim(Tambourines)、及猶太婚禮Mazal Tov。

Zemer lach(Hora),Hora其實是圓環舞的意思,在以色列是非常流行的一種舞型,在歐洲有很多種名稱,但直接與以色列有影響的是羅馬尼亞的Horo。

團長特別說這支舞是為了表現多族群和平地生活在以色列特別去編排的,在一開場會看到穿著以色列表演服裝的舞者出來致意,接著著各國傳統服飾的舞者也會一一出來,在臺灣演出也特別安排著臺灣農村服裝的舞者出場,最後代表各國的舞者會一起牽著手跳舞,表現出民族間融恰的相處。

Hava naguila(Let us rejoice),這隻舞的歌相當有名,在過去我們曾經介紹過這首曲子,可以參考父後七日的片頭曲-Hava Nagila。但其誕生的說法眾云,這次我們特別跟團隊求證其來由,Hava naguila在當初是為了慶祝1900年代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勝利,以聖經作為靈感而編的一首曲子。

Kova Shel Kash(Straw Hat)、Nichochei haztir,這兩支舞在表現早期猶太人農耕收穫時的喜悅,而Kova Shel Kash中的草帽便是用收獲的小麥麥桿去編織的。

Prachim,是敘述男女間愛情的一支舞,特別的是本舞是少數並無參考任何聖經的話語而編的表演。

KLEZMER(KLE-有用的樂器,ZMER-演奏),東歐猶太的傳統音樂,且受羅馬尼亞影響甚深,通常由專業音樂師Klezmerorim演奏,常在婚禮或大型慶祝會場表演。比起其他的歐洲傳統音樂,此種音樂鮮少人知曉,這樣的音樂形態非常古老,大概從15世紀開始就有部份記錄,直至19世紀時,由東歐移民至美國的猶太人才讓這樣的音樂廣為人知,不過不一樣的是,早期樂器的配置是由單簧管、鼓、大、小提琴、長號,而後來在美國受到爵士樂影響,便多了小號、貝斯、鋼琴,鼓也變成爵士鼓,可以參考Shlomo leiderman這個樂團Klezmer演奏的形式。

Toupim(Tambourines),這支舞所使用的鼓是1940年代由Yardena Cohen所介紹進以色列的土鼓來演奏,是現在非常重要的以色列樂器,團長說這支舞是以聖經的話語作為靈感去編排的,這與當年Yardena Cohen初衷相同。

Mazal Tov(猶太婚禮),本舞簡單地呈現東歐猶太婚禮風貌,隨隊助手介紹到這裡時,積極地跟我介紹在新郎新娘出來前,會有一群Rabbi(猶太教神學士)出來跳舞的橋段(Rabbie’s dance,而影片中的音樂就是Klezmer的音樂類型),但他說「他不能這樣跳,雖然同為猶太教,但只有部份支派會這樣跳,一般他們在跳這隻舞的時候,是沒有特定的舞步或動作,只是單純開心而已」,這樣的舞蹈活動非常古老,並非像以色列舞是重新編整所產生的,而被分類在猶太舞,從古時開始,就有這樣的活動,由於較為自由,舞蹈風格也有多元族群的影響。Rabbi跳完舞之後,新郎跟新娘也會隨之出現,他們會待在chuppah(結婚華蓋)之下接受眾人祝福,而團長特別介紹華蓋除了能留下眾人的祝福外還有代表耶路撒冷的意思,在儀式都結束後,新娘跟新郎會踩碎玻璃杯,但如再來戴上戒指,兩人就正式結婚了,因此並沒安排這個的部份,其中華蓋及採碎玻璃杯,是代表不能忘記返回耶路撒冷的思念及失去故鄉沉痛的回憶,最後眾人歡樂地慶祝,而這婚禮詳細的過程應該是更加嚴謹的,詳細可以參考猶太文化的婚姻及屋頂上的提琴手中結婚的片段。
-------------------------------------------------------------------------------------------------------

這次訪談結束,讓我瞭解到猶太人是如此虔誠地信仰自己的教派,甚至是在歌舞及一般生活中,都細心地注意這一部份;此外他們也重視以色列目前多元族群產生的影響,甚至透過表演告訴觀眾們,他們非常快樂地生活,即使再多元的族群有很多生活上的不同,但他們所信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依然能牽著手、快樂地在家鄉的土地上唱歌、生活著,而這就是哈雷路亞兒童舞團所要呈現給來童玩節的各位欣賞的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