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5

悠遊於傳統與現代的文藝展演:泰國北柳府(Chachengsao)芴東塘(Wat Don Thong)小學舞蹈團

悠遊於傳統與現代的文藝展演:泰國北柳府(Chachengsao)芴東塘Wat Don Thong)小學舞蹈團
宜蘭大學/石雅如

來自泰國東部北柳府(Chachengsao)芴東塘Wat Don Thong)小學成立於1944年,北柳府立傳統文藝中心(Cultural Training Centre of Chachengsao)也座落在本校中。文藝中心的設置對推廣該地區的民俗與當代舞蹈表演深具意義,成功的吸引許多年輕人投入並且在許多競賽中獲獎,在這股風潮下芴東塘小學的舞蹈表演團隊於1987年誕生。成立25年來,芴東塘小學舞團以傳統音樂、傳統民俗舞蹈、現代民俗舞蹈、倥舞和人偶劇舞等表演聞名於泰國。

首先要介紹的是該校最具代表性的人偶劇舞蹈,創意發想源自該校的舞蹈老師Usa Wong Klom女士因為在Joe Louis劇院看到泰國傳統偶戲演出獲得靈感,將原本由布偶演出的內容,改編以真人扮演人偶,由四名身著黑色的表演者站立於擔任人偶的主角後方擔任操作者,演出者模仿人偶機械關節剛硬轉動的姿態同時又精湛演出布偶柔軟軀體身段,極具巧思和高度表演技巧的展現讓人偶舞劇獲得2009年泰國創意表演獎的冠軍。

舞團也帶來泰國傳統古典倥舞史詩拉瑪堅(Ramakien)當中關於猴王哈努曼(Hanuman)與美人魚蘇潘納瑪洽公主(SupannaMatcha)的橋段。這段起源於印度的Ramayana史詩的傳統倥舞劇碼,內容描述阿育塔(Ayodhya)國王的王世子拉瑪一世(Phra Ram I)要興築一座通往Krung Longka島的跨海大橋,卻因為屢受不知名原因干擾而工程延宕。經過猴王哈努曼的查訪發現原來是十面夜叉(Thotsaka)的愛女人魚公主和水族從中搗亂,沒想到敵對的兩人因此相識相戀進而結合。但猴王哈努曼因輔佐君王為國事四處奔走無法常伴公主側,離開多年後某日回到安達曼海域欲探訪妻子竟遭遇具有強大魔力的瑪恰奴(Matchanu)加以阻擋,對戰的過程中驚覺具備猴臉魚尾特徵的強敵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原來因為猴王長年在外,瑪恰奴擔負起保護母親的責任,最後父子相認,皆大歡喜。舞團以傳統倥劇的白猴王面具和魚尾為道具,在表演的時候為了與觀眾互動,扮演猴王和人魚公主的舞者會特地離開舞台,表演白猴王尋找公主,公主會躲在觀眾席中,猴王會在觀眾席中向觀眾詢問公主去處。聽說在泰國演出的時候,觀眾除了告知白猴王公主藏身處甚至還會給猴王打賞金表示對演出的肯定。

這次來童玩節為了宣揚泰國文化帶來每次演出都深受觀眾歡迎的四方之舞,在這支舞碼的演出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泰國北部、中部、南部和東北部四大地區的代表性特色服裝和舞蹈的展示,其中動作輕柔緩慢的是代表北方的蘭納風格,至於頭戴皇冠的美麗舞者代表的是中部的阿育塔王朝,也就是現今的泰皇朝,至於南部則身著具有回教特色馬來風情為主的服飾,最後東北部的原住民部落服飾,在短裙縫上錢幣為流蘇,在跳動的時候可以聽到響亮的金屬撞擊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團隊帶來的大象舞(Siam Ai Ya Ra),該舞碼名稱在泰語的意思是專指皇室專用的大象。Usa老師指出這支現代舞蹈是為了榮耀皇室特地編排的。故事源自五百多年前的蘇克泰王朝,在過去的年代裡白象承載泰皇上陣殺敵,當時有位勇敢的皇后喬裝打扮代王出征,而這支舞蹈正是在讚頌該皇后英勇衛國的事蹟。舞者頭上的黃金頭飾正是象額前的掛飾,手勢和腳步也仿效大象的姿態。至於向上高高豎直的特殊髮型和服裝,則仿效參加環球小姐選拔中獲得民族服飾比賽首獎的泰國小姐,十分典雅美麗。這支大象舞獲得今年(2012)年創意舞蹈比賽的季軍,而背景音樂的旋律也象徵對大象在保護泰國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予以致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