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法蘭西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兒童舞蹈團(Lou Mena D’Empi et Riaume)

全心全意去尋回失去的文化        
    編整:Maximilian.Teng
    這次來臺的法國團體,是來自法國南部擁有78年歷史的法蘭西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舞蹈團(Empi et Riaume)」的兒童團體,團名來自是一句在隆河(Rhône)來往的船夫指示方向的喊聲,而當時船夫稱Riaume為右岸(河流方向為由北向南)的法蘭西王國;Empi為左岸的神聖羅馬帝國,詳細可以參照地圖
    這兩個國家在9世紀前本都是法蘭克王國(royaume des Francs)的一部份,在路易一世過世後,雖由三位子嗣中的一位繼承,但另外兩位不滿,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並引發戰爭,戰爭結束之後簽署凡爾登條約將國家分成西、中、東法蘭克王國,之後漸漸變成法蘭西王國及神聖羅馬帝國兩塊風俗民情不大一樣的國家。 

    Empi et Riaume1934年創團前便開始搜集法國各地傳統文化的資料,在搜集的資料完整到能夠教給小孩子後,大概在1955年成立兒童舞蹈團,而表演的內容雖然以兩個不一樣國家的風情為主,但還是以描述南部風情的表演為多,特別是Dauphiné、VivaraisRigaudon這三塊區域,我在詢問團隊法國各地文化及舞蹈特色時,團長Anne Marie說,法國各區傳統舞蹈,除過去采風錄曾經詳細說明的工業革命造成大多數民俗舞蹈消失外,在其後拿破崙東征也帶回許多東歐文化,此外在法國西北部多為強健的男子舞為多,但早已消失許久,而東北部從中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戰爭有許多難民從現在德國地區逃到此地,造成其文化特色不鮮明,而常帶有一些東歐文化,甚至是本地居民逃難到南部都有,但這也使得法國南部的民俗舞蹈發展更趨完整。
    雖說法國南部的民俗舞蹈有這樣好的條件,但還是不敵法蘭西王國後期連年戰爭及工業革命期間對民俗舞蹈發展的傷害,年輕人離鄉、徹夜工作、戰爭、徵稅等等,這都使民俗舞蹈的發展及傳遞上變得困難,團長也特別提到離工業革命及戰爭影響越遠的地方,如阿爾卑斯山附近的村落,其實還保有部份民俗舞蹈,而這就是他們多以南部風情的表演的原因,但大多數都還是經揣摩重新編舞的為多,畢竟有一大部份民俗舞蹈都已消失。

    在法蘭西王國及其後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之後,人民革命推翻帝制並成立共和國體系的國家,而舊帝制體系下的宮廷樂師及貴族回到民間也同樣影響著這之後的民俗音樂及舞蹈。在2002年來臺的蒙法威青年舞團在其音樂部份就非常明顯,在舞蹈及其演奏就有宮廷及軍樂的風格,Empi et Riaume在這部份就沒有這麼鮮明,而且樂器的選擇都非常仔細,童謠跟舞曲所使用的樂器及其演奏方式都不大一樣,因此我相當好奇他們樂團的來歷。
        樂團成員除了手風琴手是純自學外,其他樂師都是從音樂學院出身,而且都在民俗音樂樂團待過,手風琴手使用的樂器是十四世紀的按鍵式手風琴,其他的樂器如鼓、笛,此外我們討論到哪些才是法國傳統音樂所使用的樂器時,除上述樂器外,團長特別提到小提琴也是南部靠山地區重要的傳統樂器,雖然他常是古典音樂所使用的樂器,但在那邊從很久以前就有製作提琴的工藝,因為材料相當豐富,因此一直有製作小提琴的習慣,而理所當然成為當地傳統音樂的一部份。

    表演中,舞蹈主要以童謠故事、兒童舞蹈、方舞為主,以地區來分則為Dauphiné、Vivarais Rigaudon地區、羅馬、及其他法國地方的舞蹈。
        團長說在過去法國南部有許多村落,而女性頭飾的部份是區分村落重要的象徵,以前的人只要看到其頭飾就知其來自哪裡的村落,而Dauphiné、Vivarais Rigaudon地區,也能稍微從這部份去分別,但現在法國人已經沒有這樣分辨彼此村落的能力。
        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西王國間的區別就較為簡單,神聖羅馬帝國受羅馬天主教舊教的影響,其服飾就較為華麗;法蘭西王國則受基督教新教影響,其服飾較為僕實、保守,雖法蘭西王國以天主教為國教,但其國內曾經發生舊教與新教的衝突,而前後發生數次宗教戰爭,新教領導人從北部退至南部,最後王國頒布「南特敕令」容許新舊教共存結束國內紛亂,條約維持九十年之久即廢止,大量新教徒也因此遷出法蘭西王國,但其對於法國南部的影響還是在的。

        此外Dauphiné、Vivarais Rigaudon地區以村落生活情景的表現為多,他們帶來的「冷風」為詮釋童謠故事並融入舞蹈元素在其中,這首童謠是在敘述秋末吹起冬天冷風時,孩童們在房子裡取暖的情形,而這樣的表演也是歐洲常見的表演形式,其實他們詮釋的相當好,同時也是他們非常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如果觀眾知道他們的故事,一定會有更不同的感受。
    還有一支來自VivaraisLes 4 Pailles de St Andre,舞者會拿著稻草編製的十字放在地上並在十字區隔開的四格內跳舞,這樣的跳舞形式雖類似於英國的劍舞(Scottish sword dancing),但團長說這兩種舞並沒有任何關聯,這支表演他們是以農村豐收為意象去跳的,十字是代表十字架,他們在上面跳,只是單純炫技,並感謝神賜給他們豐收,而英國劍舞是為戰鬥而生的舞蹈,是不一樣的,但有意思的是英國劍舞的起源,一部分人相信是羅馬時期戰士站在盾牌上的運動,最後在中世紀法國傳到英國,其實在文化遷移的過程中還是有經過法國,那這兩種舞型究竟是相關還是不相關,已經不大能考究,目前看來是有些相似就是了。
    神聖羅馬帝國的表演以行列、方舞為多,這兩種舞型在歐洲相當普遍,而這樣的舞蹈是來自宮庭,流入民間後即成為非常風行的舞蹈之一,但其風格就較為自由,不像在宮庭中有諸多規矩。


   兒童舞團的成員最小只有五歲,要帶著他們練習這些表演,其實非常困難,但對於擁有七十幾年歷史的舞團來說,讓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才是更為重要的,這也是每個兒童舞團心中擁有的共同目標,就孩子們在舞臺上開心的跳著來說,我想他們就已經非常滿意了,同時我也期望這些孩子,未來依舊能繼續傳承這些,並傳給下一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