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整: Maximilian.Teng
哈薩克位於中亞,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國內以哈薩克族、俄羅斯人、烏茲別克族等族佔多數,在國內最多的民族即為哈薩克族,有一說法稱哈薩克的意思為「真正的塞種人」,塞種人為哈薩克族眾多祖先中最為深遠的一支,在語言及文化上深深影響至今。
過去征服許多國家的塞種人在古時因戰敗,被烏孫、大月、等民族同化,在六世紀左右被合稱為突厥,到十五世紀時,被稱為哈薩克的人們從烏茲別克汗國分離出來,成立哈薩克汗國,後來先後被沙俄入侵及清朝統治,最後被劃入蘇聯,並於1991年獨立,成為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成員帶來的樂器有冬不拉琴(Dombura)、低音冬不拉琴(Bass-Dombura)、謝爾特琴(Sherter),其中冬不拉琴是哈薩克非常重要的樂器,受訪的冬不拉琴手Almas表示在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樂器,大部份以歡慶的場合為多,類似喪禮這樣的場合則不會演奏這樣的樂器。
冬不拉琴是源自中東的兩弦彈撥樂器,目前相信最早是由蘇美爾人所發明,那它是何時開始被哈薩克人使用呢?有文獻指出塞種人在早期已開始使用兩弦的彈撥樂器,過去塞種人與蘇美爾人有過戰爭,最後塞種人戰敗東遷,而樂器可能是在此期間或更早被塞種人使用。這類琴也能在其他中東國家甚至是中國發現,那些樂器雖都源自蘇美爾人,但已因地理、文化等複雜因素,在形態上已有所不同。
冬不拉琴的琴弦及品絲早期是由羊腸揉細製作而成的,品絲的部份因為材質問題還會滑動,但琴手Almas說現在已全部用尼龍材質的線代替,已經沒有這些問題,而這樣的琴已經只有在博物館才看得到了。
低音冬不拉琴則是較為大型的冬不拉琴,鼓手Kussain說最大可以比人還高,而且聲音非常大聲且沉重。
冬不拉琴彈撥方式稱Shertpe,大致上分七種,他們帶來的kui-Tartys中,可以看到幾種彈撥法在裡面,團員現場展示一些彈撥法,基本即單用一只手指彈弦,接著到用到全部手指彈撥,甚至有如行雲流水般從琴頸至下來回彈撥的方式,就連快速彈撥也是另一種彈撥法,因此欣賞他們的音樂外,看著他們多樣的彈撥法也是相當有趣的。
謝爾特琴則是另一種三弦彈撥樂器,團員特別說明它的正面琴箱下半部是由駱駝的皮製成的,也因此能發出有別於冬不拉的聲音。
哈薩克唱歌的方式亦非常多元,像主唱Zhanat說在西邊會有圖瓦人發展出來的喉音,整個哈薩克依地區來分主要有五種唱腔,而有別於西邊,他遼闊的歌聲是屬於東方的,這也與他在音樂學院時學習的風格有關。
阿伊納可民俗樂團帶來的表演幾乎都是哈薩克各地有名的民俗音樂作曲家所做的經典名曲。其中庫爾曼嘉仄(Kurmangazy Sagyrbayuly)是他們非常尊敬的19世紀冬不拉作曲家,他搜集及創作很多冬不拉樂曲,讓現在很多冬不拉樂曲得以廣為流傳。
阿黛伊(Adai)這首曲子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團員們非常仔細地介紹其來由,這首曲子是以Adai是哈薩克族中的非常驍勇善戰的一支部落作為意象去寫的,Adai部落的人性格相當剽悍,就算是開玩笑地去碰觸他們,都可能招致反擊,據說庫爾曼嘉仄彈奏這首kui(樂曲)的時候,還震撼到在場的可汗們,讓他們覺得驍勇的Adai就在眼前,這也顯得庫爾曼嘉仄彈奏及作曲的高超。
布格勒克(Bogelek)是由團長Ruslan所彈奏,這表演甚至在哈薩克有上過電視,內容主要在述說,樂師在彈琴時,忽有蜜蜂來叨擾,而樂師與蜜蜂之間的互動,便是這整首表演中最為有趣的地方,鼓手Kussain說這個曲子是可以多人演奏的,如果是這種表演型式,便能看到將蜜蜂趕到對方身上那樣有趣的畫面,這樣樂師之間互動式的表演與另一首Tartys的表演型態是相近的,為一兩 人互相較勁琴藝的表演, Tartys的較勁規則是以一人先彈奏一段曲調,另一人再跟段落後接著彈一樣的曲調,如果對方無法揣摩對方的曲調而彈不出來則是輸的一方。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團長Ruslan跟冬不拉琴手Almas兩人精湛的演出,當然表演大綱是安排好的,但兩人會因當天觀眾的熱情,加入很多段落跟彈奏法到表演裡,這讓表演變得更加緊張刺激。
主唱Zhanat的演唱是薩雷阿卡地區(Sary-Arka)的風格,這次當然也帶來該風格中有名地作曲家的曲子:如葉斯泰(Yestai)的Kusni-Korlan、博勒讓(Birzhan)的Kazagim-ai,Kusni-Korlan是葉斯泰愛上一位再也不會相見的女性,為舒發他的愛情與無奈而作的曲子;Kazagim-ai則是博勒讓想唱出對家鄉及土地的愛。不同主題的曲子,一首是愛情、一首是鄉情,在薩雷阿卡遼闊的唱腔下,卻能帶給人很不一樣的感受,除了作曲家成功塑造出的情景外,不免讓人欽佩Zhanat的歌唱技巧。
最後來介紹他們表演穿的傳統服飾,上圖他們所穿的衣服,據團員解釋並不是現在哈薩克人所穿的傳統服飾,而是以哈薩克戰士為意象去設計的衣服,最明顯的部份是在手臂上掛的錢幣為古時指揮官才會有的。
哈薩克族常用的圖騰常為太陽、風、火、動物等為表徵,哈薩克人傳統上認為金雕為神鳥,因為牠可以很接近神聖的太陽而不被燒死,也常被當作勇敢的象徵,因此我們可以在它們的國旗上看到太陽下面有一金雕在下面,此外藍底則是哈薩克人所喜愛的顏色,同時也代表他們擁有突厥的血緣。
貓頭鷹也是被認為神聖的,貓頭鷹的羽毛也常作為守護神一般地在他們身上看到,有時在冬不拉上會掛著用其羽毛做的幸運物、帽子頂上也會看到貓頭鷹羽毛的裝飾。
雖然現在哈薩克人因為外族統治的影響,很多人已經信奉伊斯蘭教或東正教不像過去這麼崇拜自然且已經都市化不像過去在草原那樣生活,但還是能在服飾、音樂上看到他們祖先對於自然的敬愛、崇拜,畢竟他們血裡流的是草原遊牧民族的血液與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