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1

以心敲擊出大和精神:日本風流夢樂(Furyu Muraku)暨鼓博 (Kohaku Jr.) 和太鼓團、柴島高校(Kunijima High School)和太鼓部


宜蘭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石雅如



今年童玩節邀請到兩支日本和太鼓演出團隊,分別是來自福岡的風流夢樂暨鼓博太鼓團以及來自大阪的柴島高校和太鼓部。第一支抵達宜蘭的風流夢樂與鼓博和太鼓團實際是由風流夢樂和鼓博(Kohahu Jr.)兩個太鼓社團所組合而成,成員為國高中生,但許多團員鼓齡超過十年,部分成員甚至已經是職業太鼓團的見習生,鼓藝精湛自不在話下。團名中「風流夢樂」的意涵是指懷抱快樂夢想,期待敲擊太鼓像風一樣流暢,至於「鼓博」,則是標誌著要用心敲響故鄉博多太鼓,Jr.則是表示主要成員為國中生,和鼓博的高中團加以區隔。



團隊的演出服裝風流夢樂是以模仿傳統武士射箭的服裝為發想,至於鼓博Jr.則是以黑色的祭典服裝作為設計的主體,胸前開襟上除了繡上團名之外還寫了「川筋太鼓」,這是標誌著由福岡縣太鼓聯合會會長小田幸久先生創立超過五十年,推動從博多、九州涵括至整個關西地區的重要太鼓流派。以在國際推廣日本和太鼓為目標的「川筋太鼓」,有職業演出團體在全球各地演出,也在巴西普遍設立太鼓教室,目前在該國擁有數千名的學生。原則上太鼓的學習都要從傳統的基礎節奏開始,等熟練後再學新潮的節奏,最後視團體的風格或許再加入舞蹈。



本次來台演出以兩隊穿插輪流出場,由於在進行換場時必須搬動太鼓會有大量人力進出舞台,所以團隊特別設計以竹鼓、鈸等單人在舞台前演出進行串場,轉移觀眾的注意力,別具巧思。其中吸引大家目光的竹鼓,是團隊成員上山遊玩順手取得的竹節,這也展示出太鼓團的成員們萬物皆可打擊的靈活生活態度。帶團老師表示,鼓是有生命的,每次的演奏和敲擊都是不同的,演出者的內在情緒都會藉著鼓聲傳達出來,鼓聲的意境即是心境,正因太鼓是如此充滿生命力,所以有時候同樣一個演出節奏會忽然在演出過程中又靈光乍現出現新曲!



這次來台演出的曲目主要以創新作曲取材,非用傳統曲調。團長表示演出曲目的創作有時是指導老師集結團員就某旋律進行集體發想而得的。兩團演出的曲子命名多半簡潔有力,團長說取名多牽涉演出情境和動作,像表演「紅燕(Koen)」時團員會身著紅色的服裝,想像燕子的行為採踏著模仿燕子的舞步。以鼓博的經驗,有時候作曲者會找團員一起命名,群體激盪下有時候風格熱鬧活潑的曲子甚至會出現英文名稱。有些則是改自有名的場景或故事,像是「後樂園」和「勸進帳」。



「勸進帳」的原意是募款帳冊的意思,也是能劇和歌舞伎劇的重要演出劇幕,內容描寫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創立鐮倉幕府的首任征夷大將軍源賴朝追殺胞弟義經的過程中,後者偽裝勸募僧侶,家臣弁慶機智化解危機的經典橋段,這個歷史名場面就出現在第二支來台的太鼓團體:大阪府立柴島高校的學生社團和太鼓社的表演曲目中。由於近年來日本政府推廣學習傳統樂器(三味線、和太鼓等等)入國中小課程,高中成立和太鼓社團也隨之如雨後春筍。



柴島高校和太鼓社的同學們選定忍者的服飾作為演出服裝的理由十分有趣,她們認為忍者服飾在海外公演會比較受到青睞。社團指導老師三輪真嗣表示,為求演出的舞台效果,社團還特別訂做以高級檜木製造如同棒球棍一樣的超大鼓棒。三輪真嗣老師非常推崇將傳統和太鼓以創新現代手法演出的鬼太鼓座和鼓童兩個國際知名的日本和太鼓表演團體,自認在創作上受到很多的啟發,當然也反應在學生的訓練過程中,除了學習打鼓之外,也會尋找舞蹈和律動老師來教導學生,因為運動時心臟的跳動頻率,會和擊鼓的節奏自然配合,這些都能讓演出更加完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