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石雅如
今年童玩節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泰國北部的兩支民俗舞蹈團接連展演,首先抵台的是程逸府直轄縣(Muang Uttaradit)的烏塔拉蒂中學(Uttaraditdaruni School)舞蹈團。程逸府字面的意義是「北方之地」,典故源自該地區位於泰國的素可泰王朝(Sukhothai)的北疆。素可泰的意思是「快樂的根源」,事實上十三世紀的泰國同時有多個王朝建立,素可泰王朝被認定為泰國第一個王朝的主要原因在於對今日泰國文化基礎的奠定。其中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國王蘭甘亨(Ramkhamhaeng)大帝,被視為發明泰文的始祖,地位崇高。烏塔拉蒂中學每場演出的第一支舞碼中我們可以看到全場唯一穿金衣戴金帽的男性角色,便是在榮耀這位偉大的國王。
在這首彰顯素可泰王朝的華麗表演當中,舞者緩緩自觀眾席走向舞台,在行列中我們可以看到穿戴素可泰王朝服飾的舞者手持泰國水燈節(Loi Krathong)的傳統水燈。每年泰曆十二月的滿月(西曆日期不一定,大約落在十一月左右)舉辦的水燈節,相傳也是源自素可泰王朝時期的儀式,目的在謝神。水燈以香蕉樹幹為燈底,香蕉葉折繞著圓形基底,水燈中間會放蠟燭,灑一些米和酒,之後放在河中漂流以酬謝水神。
烏塔拉蒂中學也同時展演了充滿地區族群特色的舞蹈,其中有栗粟族(Lisu)的採茶舞、撣族(Shan)的祈福舞,以及女子送餐點給從事農作男人的農村生活米桶舞(Sereng Kratip Khoa)。團長特別提到,事實上在素可泰時期下田從事農耕收割等粗活是男性的工作,但由於舞團的成員都是女性,所以表現農村生活的魚米之鄉(Nai Nam Mee Pla Nai Na Mee Khao)舞碼,全是女舞者反串。
第二支抵達童玩節演出的泰國舞團是由兩所奪得今年榮耀泰皇后舞蹈大賽小學組和中學組的冠軍隊伍共同組成,其中泰拉維塔雅十二號小學(Thairath Witthaya 12)來自清邁(Chiang Mai),帕堯市皮塔亞貢中學(Phayao Pittayakom School)則來自帕堯(Phayao)。這支優秀的聯合舞團,帶來充滿泰北風情的蘭納(Lanna)風格舞蹈。
蘭納王朝建立於城邦割據時期的十三世紀,和同時期的素可泰王朝同時鼎立。蘭納王朝國勢於十五世紀時達到巔峰,之後開始衰落,十六世紀末成為緬甸的附庸,於十九世紀納入泰王朝。蘭納風格的舞蹈特別強調舞姿的優雅,動作緩慢輕柔,演出者臉上永遠保持著微笑。舞者戴著尖長指甲套、手指柔軟彎曲、合掌前端略開等等,這些都是來自泰國北部傳統蘭納風格的舞蹈。由於考量到蘭納風格的舞蹈動作較為緩慢可能在舞台表演中會讓觀眾稍嫌沉悶,所以這次來台演出有特別篩選部分非蘭納風格韻律節奏較快的舞碼,儘管如此,在敏捷迅速的動作中所有的舞者依舊維持著優雅的身姿。
欣賞泰國舞蹈的演出必須注意細節,眼神、手部和腳部都是觀察重點,一般女性舞者的動作在宮廷舞蹈中較為緩慢,相對的,若是演出農村舞蹈時動作則會較快,肢體擺動的幅度也會稍微加大;此外,有些舞碼改編自傳說故事,有些則是很巧妙的把生活種種融入表演當中,所以也能在欣賞演出的同時體會到泰國文化的引人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